王雪松章吉营 ·我院王雪松教授获评“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
我院王雪松教授获评“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
浏览次数:833 发布时间:2015-05-05
5月4日,“创新,同济青年在行动”同济大学优秀青年五四座谈会暨“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在四平路校区成功举办,校党委书记杨贤金教授为我院青年教师王雪松教授颁发获奖证书。
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活动于2015年1月正式启动,各院系、各单位推荐56名候选人,经由党委组织部、党办、机关党委等十一个部门组成的评委会评选产生15名复选候选人。通过网络投票和现场评审评选出“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11名。
2015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事迹材料
王雪松于2006年在美国获得交通工程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8月回到同济大学,历任助教、讲师,2009年评为副教授,2013年评为教授。在这几年当中,王雪松一点一滴从基础做起,有计划、有步骤地搭建交通安全方向的学术研究和应用基础,梳理学术脉络,为同济大学道路交通安全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降低中国的交通事故率和提高道路、驾驶的安全性进行着持之不渝的努力,其研究成果在社会应用上卓有成效。
一、以基础数据研究为先
我国前些年交通死亡人数一度突破10万/年,每年的交通事故达600多万起。道路在超速发展,汽车出现爆炸式增长。社会在狂热地进行着交通设施建设时,对交通安全却没有足够的重视。
与中国相比,美国对交通安全十分重视,且在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王雪松在美国的研究方向正是交通安全。看到中美在交通安全问题上的差
别,王雪松认为自己所学应有用武之地,毅然决定回国任教。
开始的时候当然不顺利。国内交通安全研究基础薄弱,有时,王雪松甚至有种无从下手的苦闷。曾有好心的同事建议他先从别的方向做起,因为做交通安全可能没有项目,学交通安全的学生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
在美国读书期间,王雪松常常感叹于美国数据库的系统性、完整性。美国大到交通安全国家政策的制定、交通安全改善重点方向的确立,具体到道路交通安全改善项目的实施和效果评估,都以大量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也更能切中要害,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降低事故率,首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事故有清楚的认知,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没有数据怎么办?那就一步一步从搜集做起。
2009年,王雪松争取到上海市交警总队的一个项目,开始了他在国内交通安全研究的第一步。2010年,他帮助上海交警建成了国内首个,就是在世界范围也很独特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改进了交警对于事故数据管理、分析与设施安全改善的流程,成为上海市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平台。
为了这个系统,建设期间王雪松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周末,2009年的春节,他也只休息了一天半。跑交警总队,下支队,到事故现场调研,开发该系统成为那一段时间生活的中心。
2010年开始,上海全市都在使用这个系统做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2011年,上海市交警总队将系统成果汇报给了公安部,公安部交管局领导批示要进行全国推广。一时间,广州市、河北省、哈尔滨市等很多地方的交管部门到上海来参观、学习。2014年,《人民日报》对上海市基于基础数据进行事故分析的工作进行了专门
报道。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开始在其他省市推广。
在研发“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时,王雪松发现,国内的交通事故数据比较混乱,格式不统一,交管部门用起来很不方便,也不利于研究分析。为此,王雪松又首次提出了交通事故地点语义表述的五要素法,推出了《上海市交通警察执勤执法地点名称专用表述规范》。从2012年推广此规范起,上海市交通事故定位准确率从之前的不足50%提高到了98%。此规范已经在广州市推广。
二、先进设备支撑下的主动安全研究
任何形式的交通事故对人们来说都是一种伤害,小到小嗑小碰的经济损失,大到人员伤亡酿成的人间惨剧。研究事故的最终目是减少事故,但这是被动响应式的研究。怎么才能做到事前避免,是王雪松研究的另一个重点:主动安全,包括驾驶员、车辆的安全设备以及从安全角度进行的道路设计。
2011年,王雪松参与建成了同济大学具有8自由度的大型驾驶模拟器。这是一个国际领先的项目,技术上很先进又非常复杂。王雪松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查阅资料,学习驾驶模拟器的技术知识,在关键时刻,找出承建方的缺陷和问题供学院领导决策。
驾驶模拟器建成后,又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道技术难题,使驾驶模拟器在不到半年内就正式投入科研应用。这个实验室的建成为交通安全研究提供了实验平台,也奠定了同济大学在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因地制宜地找到适合中国的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并在理论研究方面跟上国际学术界的步伐,是他一直坚持的方向。
2009年,美国开始大规模进行自然驾驶实验。这种实验可全时监测和记录驾驶
员自然状态下的实际驾驶行为特征,以此来深入分析研究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道路环境及交通流特性,从而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和对策。王雪松一直在跟踪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经过长期的沟通与谈判,同济大学与美国自然驾驶研究领先的高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开始合作,并取得了通用汽车公司的支持。2012年同济大学开展了中国首个自然驾驶实验。
王雪松不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术理论研究,搭建中国交通安全理论研究基础和应用框架。他在国际交通安全主要期刊发表论文25篇,在国际交通学术会议发表了论文50多篇,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2篇。
三、教书育人 不忘初心
要持续、有效地改善国内的交通安全状况,提高研究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能不断输出这方面的人才。在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的同时,王雪松教授始终不忘初心,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希望能让更多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方式、方法。
为此,他在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增设了四门课,其中本科生课两门《交通统计分析》和《交通安全工程》;为研究生开设了《交通统计分析》和《交通安全研究》。他不仅将交通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交通安全研究和应用系统地介绍给同学们,还将最新的科研问题和科研成果带给学生,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
王雪松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已经连续三年获得了国家硕士研究生奖学金。他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指导,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谨又不失活泼,既专注又不失全面视野的学术氛围,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和方法,还力求为学生打开思想的
大门,培养真正有创造力的人。而他的学生也不会因为学习交通安全方向找不到工作,反而有很多机构抢着要。
与此同时,王雪松洽谈了同济大学与美国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合作协议,该项目解决了赴美学生的学费问题(同济学生在美期间只付同济学费)。另外,他还促成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以及北卡罗那州大学等美国交通安全研究领先的高校合作。使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与国际一流的交通安全研究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
王雪松组织召开交通安全国际学术研讨年会(已经连办四届),加强同济大学与国际学术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将目前国际上交通领域权威的专家请到同济大学来,在了解国际前沿研究的同时,介绍同济大学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扩大同济大学和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国际交通工程学术界的影响力。
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王雪松一直在脚踏实地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