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苏通的夫人 刘士余的夫人老婆是谁?刘士余的弟弟及家庭背景介绍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士余的夫人老婆是谁?刘士余的弟弟及家庭背景介绍           刘士余简历 刘式余的夫人弟弟是谁?刘士余出任农行董事长.据媒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将于今日下午赴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目前此消息尚未得到农行及央行人士证实.           农行9月1日晚间公告称,因工作需要,蒋超良请求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  该公司暂未发布新任董事长人选公告.市场人士认为,除了在内部提拔之外,农行的新董事长也很有可能从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空降,而蒋超良的离

刘士余的夫人老婆是谁?刘士余的弟弟及家庭背景介绍  

         刘士余简历 刘式余的夫人弟弟是谁?刘士余出任农行董事长。据媒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将于今日下午赴任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目前此消息尚未得到农行及央行人士证实。  

         农行9月1日晚间公告称,因工作需要,蒋超良请求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及委员职务。  

该公司暂未发布新任董事长人选公告。市场人士认为,除了在内部提拔之外,农行的新董事长也很有可能从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空降,而蒋超良的离任也很有可能掀起新一轮金融高管的职位变动。  

         央行当前共有五位副行长,他们分别是胡晓炼、刘士余、易纲、潘功胜、李东荣。  

此前国内就已经有媒体分析称,潘功胜接任农行董事长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在央行所有副行长中最为年轻,在商业银行管理中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是工行和农行股改上市的重要操盘手,对农行的业务可谓驾轻就熟。  

         胡晓炼对内承担货币政策制订,对外负责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关工作,应该不会由其接任农行董事长;易纲专门为中央决策层制订经济政策出谋划策,是断然不可能接任农行董事长的;李东荣已经年满60岁,作为副部级官员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所以去农行接任董事长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时此媒体分析称,刘士余是唯一一位理工科出身的副行长,分管的领域包括中小银行、住房信贷、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与农行的业务相去甚远。  

刘士余简历:  

刘士余,男,1961年11月出生,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毕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专业研究生。  

         1987年至1996年先后工作于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建设银行

1996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司助理巡视员、副司长

         1998年至2002年任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二司副司长、司长

2002年至200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2006年6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先后获金融学学士、硕士,国民经济学博士  

2014年5月11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论坛上,人民银行刘士余副行长对多个热点问题进行评论,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对当前的多个经济金融现象也存在诸多误判,而由于其位高权重,其误判有可能引起广泛的误导。  

1、刘行长在讲到经济主体行为扭曲时从市场利率过高、全民办金融、企业财务公司追逐利润、金融创新四个方面来说明目前经济主体的行为扭曲。但独独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扭曲。为什么18%的利率企业都能接受,因为有的企业处于生死边缘,生存是其第一要务;有的企业利率不敏感,而不敏感的原因又可以分成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导致的不敏感和不用为投资负责导致的不敏感;财务公司是不是不能追求利润,这本身可能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而至于金融创新,规避监管从来都是促进创新的动力,是经营机构最正当的反应。

刘行长笼而统之地讲经济主体行为扭曲,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淡化政府行为的不正当性。很多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是包括税负在内的各种负担太重;全民办金融是因为政府过度垄断金融,使金融企业既掌握了过多的资源,又可以获得超额收益;不用为投资负责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政府职能太多,行为边界不明。

其实国内金融机构的创新为什么那么明显地体现为对监管的逃避?是因为中国的金融领域存在极为明显的过度监管,金融机构不能自主定价。

不能自主设置营业机构,不能自由决定推出产品,不能自主决定资金用途,政府部门下了若干文件限制这个,不准那个,鼓励这个、促进那个。政府限制的不准的到底有多大风险?鼓励的促进的出了风险,政府负责吗?刘行长为什么不对到底是什么引起了行为扭曲进行仔细剖析呢?简单地指责行为扭曲,很容易将媒体、公众的批评引导到对个人、企业行为的批评上,而忽视政府行为扭曲才是这一切的根源。  

2、刘行长还提出要在保险(放心保)、证券、银行业打造几个航母。不知道刘行长认为应该如何打造。只要是政府有意识想打造航母,很可能就意味着政策的倾斜,就意味着不公平竞争,就意味着歧视。从国际上看,确实很多行业里都有几个航母级的企业,但这些企业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而历史经验也证明,过去一些航母级的企业,在竞争中也会失败,也会破产倒闭。

打造几个航母作为一种观念,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产物,早应被扔进垃圾堆的,刘行长现在还拿出来讲,真是难以理解。  

3、刘行长在讲到债券市场发展的问题上,认为是多个政府部门达成了共识,所以才促进了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个观点确实让人惊叹。发改委、人行、银监会、证监会什么时候就债券市场的发展达成过共识?除了文件上写的官样文章,何时有过真正的合作?如果真有共识,中国的债券市场还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在这个问题上,刘行长倒不用谦虚,我觉得中国的债券市场能有今天的样子,主要还是人行的功劳。如果没有人行推出的短融、中票,在此刺激下证监会推出公司债,发改委改革企业债发行管理,我国的债券市场可能发育水平会更低。

与其说是多个政府部门达成共识,不如说是多个部门监管竞争的结果。其实,要大力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就是放权,发改委、证监会、人行把相应的权利放给交易所,放给地方的产权交易中心。政府要做的风险教育和强化信息披露,唯此别无他途。  

4、刘行长在讲到同业理财时,讲"层层加水,每个环节都扒皮加码的做法直接抬高了实体经济的成本,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毫无贡献的,而且是会把一个民族,把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带入极其带有赌博心态的短期行为",其实我觉得这实在是多虑了。

没有这种融资方式,想得到资金的企业得不到资金,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就提高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如果一个企业有较高收益,他就能够而且愿意承担较高的利率,资金向这些企业流动恰恰是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较高的利润率,高成本资金就会压垮他,他所占用的资源就会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就会流向高收益领域,全社会的生产率也会提高。  

另外也别太高估了理财产品的影响,说他能让全社会的心态如何如何,可能还需要历史来证明,大家公认的观点"有恒产者有恒心",倒是说明,切实加强产权保护是引导全社会立足长远的基础。如果没有存贷比限制,如果没有贷款规模限制,如果没有贷款投向的行业限制,可能现在的大部分理财产品就自行消亡了。  

作为央行领导,位高权重,在一个知名度很高、广受重视的论坛上发言,还是少一些担忧,少一点误判,多一些改革,多一些承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