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李宗吾的评价 毛泽东对林彪事件的评价之解析

2018-03-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林彪叛逃已有40年整.我没有看见有人研究过毛泽东对此事评论的评论.本文也算是吃螃蟹吧.董老(必武)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事件时写过这样一首诗:铁鸟南飞叛未成,庐山终古显威灵.仓皇北窜埋沙碛,地下应惭汉李陵.熊向晖在听到叶剑英转述时笔录了这首诗,并注云:"董必武同志作于1971年9月16日晨3时(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时).叶帅转告."但此诗不见于<董必武诗选>,而载于叶剑英的<远望集>,并冠以<斥林彪>的标题.毛泽东在接见熊向晖时吟诵了杜牧的诗:&quo

林彪叛逃已有40年整。我没有看见有人研究过毛泽东对此事评论的评论。本文也算是吃螃蟹吧。

董老(必武)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事件时写过这样一首诗:

铁鸟南飞叛未成,

庐山终古显威灵。

仓皇北窜埋沙碛,

地下应惭汉李陵。

熊向晖在听到叶剑英转述时笔录了这首诗,并注云:“董必武同志作于1971年9月16日晨3时(在政治局讨论林彪叛逃时)。叶帅转告。”但此诗不见于《董必武诗选》,而载于叶剑英的《远望集》,并冠以《斥林彪》的标题。

毛泽东在接见熊向晖时吟诵了杜牧的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毛泽东接着又说:三叉戟飞机摔在外蒙古,真是“折戟沉沙”呀。

董老对林彪事件的评价是“地下应惭汉李陵”。李陵大破匈奴,居功自傲,刻字勒石曰:“誉满边关”。不料因匈奴反突袭被俘投降,武帝谕满门抄斩。一个“惭”字,董老的批判是比较温和的。

毛泽东的批判态度大不相同。毛泽东吟诵杜牧的《赤壁》,更有不尽的深意,可谓感概万端,五味杂陈。林彪自井冈山就跟着毛泽东;毛泽东在井冈山处于低谷时,林彪也是支持毛泽东的。林彪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55年被授予元帅。抗美援朝,毛泽东也是把他作为总司令的第一候选人考虑;“九大”后成为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享有“副统帅”之美誉。

《赤壁》前二句从“折戟”到“认前朝”是以小见大,以古喻今;后二句则是以人说事。整体是暗喻诗人自己的际遇。毛泽东重复了一遍:“折戟沉沙”啊!周瑜、诸葛亮、曹操都是汉末英雄,更是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赤壁一战可以说是后来“三国鼎立”的关键之役。

毛泽东除了吟诵杜牧的诗外,对林彪事件还有一个评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结合二者,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没有用自己的话来评价林彪事件,而是用一首诗和一句成语来评价,这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的内心世界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

毛泽东由于种种原因不便于直接评价,通过这首诗和成语要表达的内心独白是:让后人(历史)去评论吧!

我认为,对于重大历史事件、问题、争论,毛泽东历来始终是坚持“问而不答”的态度:让后人(历史)去评论吧。这在毛泽东的诗词中俯拾皆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出”;“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是是一位伟大诗人,这种对重大问题的评价方式完全符合诗人的形象思维的思维规律:更深刻、更耐人寻味,也更具有历史的辩证法。(xxttll88 中国网专家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