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鸿造假 董家鸿:让肝移植造福患者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6岁的董家鸿师从名门,是"肝胆学界泰斗"黄志强院士的关门弟子,他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第一个专业肝胆外科.上世纪90年代初,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也是难度最大的外科前沿技术,国外发展较快,但国内才起步. 为教学和患者服务,董家鸿想从离体肝切除入手,再回到肝移植上.三军医大批准了董家鸿1.5万元的青年科技基金资助,加上从重庆市青年科技基金中争取到的4万元,董家鸿从设备科报废设备中找了一台旧呼吸机,一台做生化实验用的国产转流泵,又向手术室借

46岁的董家鸿师从名门,是“肝胆学界泰斗”黄志强院士的关门弟子,他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内第一个专业肝胆外科。

上世纪90年代初,肝移植作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也是难度最大的外科前沿技术,国外发展较快,但国内才起步。 为教学和患者服务,董家鸿想从离体肝切除入手,再回到肝移植上。三军医大批准了董家鸿1.5万元的青年科技基金资助,加上从重庆市青年科技基金中争取到的4万元,董家鸿从设备科报废设备中找了一台旧呼吸机,一台做生化实验用的国产转流泵,又向手术室借了一套手术器械,建成了一个简陋的动物实验手术室。

1995年夏天,重庆酷热难耐,董家鸿和伙伴们边做手术边擦汗。刚开始,一连好几头猪,都死在了手术台上。董家鸿和同伴们认真总结,查阅文献,研究对策,改进技术,终于,做到第19例时,猪活了。接着,董家鸿和同伴们又连续做活了10只猪,为开展临床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医院收治了一位患者。该患者肝部肿瘤已侵犯到下腔静脉,唯一能采用的就是离体肝切除手术方法。医院为此组成了由董家鸿领衔的手术班子,并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由于准备充分,手术获得成功。这是国内第一例、国际上第六例临床离体肝切除手术,它因此被认为为提高进展期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开辟了新途径。完成离体肝切除手术后,董家鸿和同伴们开始启动临床肝移植计划。

第一例临床肝移植是在1999年2月。在黄志强教授的指导下,董家鸿对每个细节作了精心的考虑,结果手术很顺利。

1999年底,医院收治了一个暴发性肝衰竭病人,患者伴有肾、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出血,入院时,已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有专家提醒董家鸿放弃,但董家鸿和同事们毅然为病人实施了肝移植手术,将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此病例的成功给了同志们很大信心,大家体会到,过硬的传统外科技术是何等重要。”

迄今,董家鸿共主持开展了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治疗终末期肝病近200例,其中包括国内首例紧急肝移植救治暴发性肝衰竭、国内首例急症成人间扩大右半肝移植和国际首例以外伤肝脏为供体的活体部分肝移植。通过改进手术技术方法,其肝移植成功率达到了95%,患者术后存活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移植后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国际文献报道。

近两年,董家鸿不断被国内外同行邀请前往交流、讲课、会诊及技术示范,全国各地的病人也慕名来到西南医院求治。对此,董家鸿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技术造福更多的患者。”

人物档案

董家鸿,男,一九六○年三月八日出生,医学博士,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全国百名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总后勤部科技银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肝胆胰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在肝胆胰外科伤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成果,为改进复杂肝胆胰伤病的外科治疗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