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安电影全集 张嘉译曾想演电影版《白鹿原》 没等来老同学王全安的电话
原标题:张嘉译曾想演电影版《白鹿原》没等来老同学王全安的电话
凤凰网娱乐讯(采写/小南)豆瓣9.2的高分和业内一致的好口碑也没能救《白鹿原》,它最新的收视率仅为0.6。在经历了延播、停播又复播的劫难后,这部在巨大声望中推出的史诗级巨制还是没得到应有的关注度和收视。
4月初,全国的媒体齐飞往西安,随后被安徽卫视的大巴车分批接往蓝田,行程辗转颠簸,幸好一路上桃花盛放,才不至于太枯燥。此行目的地是白鹿原影视城,当时剧未开播,张嘉译就坐在泥土建成的"鹿子霖"家,接受了凤凰网娱乐的专访。给到的采访时间很短,他点燃一支雪茄,缓慢细碎地说起拍摄前后的种种,关于对这部剧的期望,不安以及倾注的情感。
以下为根据采访整理而成的张嘉译自述。
没等来老同学王全安的电话
从电影学院毕业那会,也曾想象过,如果将来《白鹿原》这个小说有机会拍成影视作品,我能去参加,那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不过那时候从未想过这个戏能轮到自己来做。
电影版筹备的时候,有好几个导演候选人,后来确定了王全安,我同班同学。当时不自觉地把《白鹿原》的书拿出来再看了一遍,那会儿的心态,怎么说呢,一半一半吧,你说不想吧不可能,那一个阶段你总在想,会不会有电话来找你?有没有机会参加这个演出?
而且,电影版剧本是芦苇老师做的,他正好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我想剧本应该做得很扎实。
"如果有机会的话,得去拍"——当时这种念头会时不时闪过,最后可能各种机缘巧合吧,没等来这个电话。
但从未想到的是,担子会落到自己肩上,自己去挑这个大梁。
宿命感
因为家庭原因,《白鹿原》的书刚出版我就看了。我母亲是单位图书馆的,所以从小就有这点优势,我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很多书。小时候的寒暑假都是在母亲图书馆里度过的,写作业,一个暑假都写不完,又关着不让出去,只能在图书馆各个角落待着看书,也算是养成了一个习惯。
小时候看《白鹿原》跟现在再去读,感觉肯定不一样,那时候只觉得特别新鲜、特别激动,但很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还不太能体会不到。其实这本书中的事离我不远,我生在西安,长在西安,很多亲戚在农村,逢假期会到农村去过,有时候会住一段时间。陕西人性格中那种质朴,还真是跟其他地方不一样,那种质朴里边透着倔强,透着生命力。
《白鹿原》其实就是发生在原上的事,我们现在所在这个地方(白鹿原影视城)是原的起头,再往北往东这一趟都叫白鹿原,原上,离西安很近。
我觉得就该由土生土长的西安人来做这个项目,当中一些东西才能真正做到原汁原味,做到极致。我有时候跟其他演员聊天,我说我运气真好,碰上这么好的作品,有时也会觉得有一种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