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2018-07-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在北京听过一场刘若英的讲座,带着轻柔嗓音和知性内涵,娓娓诉说着她的人生哲学,长期定居北京的她近年较少出现在台湾镁光灯前,但那次分享让我重新

曾在北京听过一场刘若英的讲座,带着轻柔嗓音和知性内涵,娓娓诉说着她的人生哲学,长期定居北京的她近年较少出现在台湾镁光灯前,但那次分享让我重新了解了这个人。那时的刘若英已是半退隐的状态,尽管印象深刻的银幕作品是二十多年前的《美丽在唱歌》,但因为音乐作品使她对我而言一直都不陌生,没想到再听到她复出的消息,竟已有了导演的新身分。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追求事业成就,又有多少时间是拿来爱人呢?答案对不同人来说必定不一样,不过没有人天生就具有爱人的智慧,往往受尽伤害才换来一次痛彻心扉的成长,也因此讲述爱情的故事往往最能引起大家共鸣。

尤其在华人世界中,情歌金曲、爱情剧或电影总能一出再出,尽管剧情抽丝剥茧后可能都大同小异,却依然拥有使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力量。

在爱情这个巨大命题之下,不见得每个人都幸运地拥有一段美好的恋爱,但大多数人通常都有这样一位前任,曾经能为那个人奋不顾身,拥有愿意放弃全世界的勇气去爱,但最后你们仍走散了,而这段爱情在心中曾经是多么深刻,当成为过去式时,就会化作剜得多深的伤口。

《后来的我》改编自刘若英2011年出版的小说《我的不完美》中的短篇〈过年,回家〉,场景从台北移至北京,而时间轴自2007年跨到2018年,并以每年过年作为分际,叙述两个同乡的年轻男女至北京打拚,这对多年好友逐渐培养出情愫,但爱情却随着现实压力与价值观不同而逐渐崩毁。

说实话,这的确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爱情故事,北漂的青年世代拥有大胆作梦的基因,如同电影中男女主角来到北京,方小晓〈周冬雨 饰〉总希望能找个有房有车的北京人嫁了,林见清〈井柏然 饰〉则盼望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大城市落地生根、成家立业。这个世界加上梦想的滤镜总让人感到格外热血,但嘶吼完、许愿完过后,仍然是社会袭来无止尽的沉默。

相遇又岂能相知?即便有幸相知,能够相伴的人终究寥寥无几。该选择爱情或面包,这个亘古难解的大哉问,遗憾的不是谁输给了谁,而是当一同走过荆棘路,却在最后松开了手,成为彼此心中那个熟悉的陌生人。而最痛的是,你会发现爱而未得,其实才是爱情世界中的日常。

我总是有太多的假设──如果那天你留下来,如果你先放下身段,如果当时我不要这么逞强,如果……但就是因为这些无数的如果,才更显得现实难以改变是多么狼狈。片中饰演男主角爸爸的田壮壮,有这么一句话触动我,他说: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都得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得到。然而不辜负彼此,其实一点都不容易,当我怔然独处于人去楼空的筵席中,我是不是应该更柔软一点,是不是当时应该不那么好强,脑子里依稀听见的笑闹声,都不过是每段关系最后的片尾曲,曲终迎来的,便是人散啊。

刘若英寄托她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想像,作为首执导演筒的处女作,整体来看虽不算是怎样完美的作品,故事叙述有点碎片化,文艺腔过浓厚的对白若能稍稍修饰会更好,但情怀为整部电影补上不少分,我想这也是刘若英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吧。以她独特的温柔口吻讲述这段心碎故事,搭配摄影大师李屏宾艺术般的画面,一切美不胜收。她其实都在做这件事,过往透过歌声、透过文字,而现在则是透过画面,唤起人们心中那块一直以来刻意遗忘的掏空。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因为这部电影,我又重新哼起这首童年时的爱曲,《后来》这首歌刚推出时我才二岁,因此当我喜欢上这首歌时,它早已不算是新歌了,我记得小时候喜欢它是因为其中一句歌词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每当唱到此段,浮现脑中的便是一幅不能再美的画面,同时它也是这首歌中较低音的部分,仿佛像是在耳边述说故事一般,在歌曲开头引领人进入一个有着青青草皮的世界。

然而长大后谈了几场恋爱,才仿佛逐渐懂得它的意涵,要怎么才能如此轻描淡写地叙述那段往事,这该需要多大的智慧与勇气?

而电影《后来的我》如同这首歌的影像加长版,带有点青春独有的青涩、回忆、遗憾、后悔与理解的怅然若失,男主角林见清真的清楚了吗?女主角方小晓后来晓得了吗?无论如何,这个男孩爱着女孩的故事,永远都不会再重来。

演员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带有点叛逆与灵动气质的周冬雨,小晓这个角色其实与她代表作《七月与安生》中的安生有几分神似,时而单纯,但也懂得人情世故;时而旁观等待,却又能一语惊醒梦中人,因为性格立体而不太容易诠释,但周冬雨擅长以坚强外表包装柔软,让角色乃至整部电影能够成立。

另一方面,身为中国大陆炙手可热的新星,歌唱选秀比赛出身的井柏然,从音乐事业转战戏剧电影,表现也反映在票房和国民度上,与现下许多偶像不同的是,他极力摆脱偶像包袱,接演的角色不限于高富帅的万年学长,反倒积极尝试多元戏路,这次从大学生一路演到中壮年,出乎意料地说服力十足,与周冬雨的默契配合更是自然得无话可说。

田壮壮所饰演的父亲则是本片亮点,虽然戏分不多,且常常都是在家等待、吃饭或做菜的场景,但从他内敛而不多语的演技当中,仿佛看见华人父辈的集体特征。

片中一段过年时他打电话给儿子的戏,父亲说家里很热闹,别担心,儿子则回说自己年夜饭吃火锅烤鸭大餐,丰盛得很。但镜头一拉远,才发现父亲形单影只,而儿子杂乱的桌上,是一碗早已凉掉的方便面,镜头语言无须冗赘。此外,田壮壮在片尾的一段声音演出,为电影想传达的情感画龙点睛。

你可以说爱情电影是那样世俗芭乐,但这个世界总是需要这样的电影,让每个人在各自的遗憾当中连结,或流泪、或愤怒、或后悔、或缅怀,即便是被视为错误一段关系,但唯有经过这段过程,才会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