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希贤革命的风暴 历经革命风暴的洪氏祖祠

2018-0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潮汕地区,祠堂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洋溢着地方的人文景观.揭阳梅云竹林村,有一座历经大革命风暴洗礼的洪氏祖祠.洪氏祖祠位于竹林村中心,背靠林木葱茏.泉流充沛的紫峰山脉,面朝与引榕干渠并排的吉荣公路.洪氏祖祠经过近三年的精心重建,于2011年5月27日举行落成庆典.走近洪氏祖祠,纵观整座崭新的古式建筑,既显气势恢弘,又不失古典华丽的传统风格.祠前改建一口椭圆形池塘,配以石砌护栏.长方形宽阔的前埕上,立一面古色古香的照壁.大门口立一对黑亮的石鼓.两旁各以字.画.吉祥图案的石雕装饰."洪氏祖祠&qu

在潮汕地区,祠堂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象征,洋溢着地方的人文景观。揭阳梅云竹林村,有一座历经大革命风暴洗礼的洪氏祖祠。

洪氏祖祠位于竹林村中心,背靠林木葱茏、泉流充沛的紫峰山脉,面朝与引榕干渠并排的吉荣公路。

洪氏祖祠经过近三年的精心重建,于2011年5月27日举行落成庆典。

走近洪氏祖祠,纵观整座崭新的古式建筑,既显气势恢弘,又不失古典华丽的传统风格。祠前改建一口椭圆形池塘,配以石砌护栏。长方形宽阔的前埕上,立一面古色古香的照壁。大门口立一对黑亮的石鼓。两旁各以字、画、吉祥图案的石雕装饰。“洪氏祖祠”金字石匾,高悬大门上。门前的悬梁、斗拱,各饰以镂空花篮、龙头、狮、麒麟等吉祥物。这些传统石雕饰品,在现代工艺师的精心雕琢下,既古朴古韵,又活灵活现而生威。

踏进祖祠,仰观橘黄色琉璃瓦屋顶,歇山顶平稳的屋脊,镶嵌着色彩斑璨的嵌瓷图案,闪闪发光,气派夺目。放眼整座四合院落式布局,天井宽敞,走廊生辉。步上中堂抱厦石级,两旁的金漆木雕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抱厦和后厅,都采用木石结构,传统的抬梁与穿斗式结合。

梁架、梁枋、瓜柱、驼墩,都饰以玲珑剔透的金漆木雕。从中堂抱厦到后厅梁架,排列着狮、蟹、龙虾蟹篮、鱼、长寿果,上面还有奔马图和古代戏剧人物画屏。这些图画,精心雕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后厅四根石柱边,还挂上四条戏水抱龙木雕。后厅堂上高悬“敬修堂”黑色金漆牌匾,中堂悬“祖德流芳”牌匾。祖祠后厅上,摆设一座大型金漆木雕神龛,配上茶几、香几和八仙桌,以供祭祀。

据《洪氏族谱》记载:洪氏宗族,原出于上古勾龙氏,为炎帝神农氏之后。传至东汉之共普,为汉灵帝长乐从官吏,因宦官曹节残害忠良,共普为避仇而弃官归隐益水,改姓为洪。后迁居甘肃敦煌,以后又移居福建兴化府莆田县涵头镇。

唐天宝五年,洪大丁出生,他17岁中进士,23岁任工部郎中。他为官清正廉洁,秉性刚直,不畏强权,因而得罪朝中权贵,被贬为潮州刺史。然而,他在潮州任上,勤政爱民,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唐贞元初,洪大丁见潮州地方风景秀丽,遂举家创寨于嘉定岐北(今潮阳岐北村)为洪氏入潮始祖。

传至四十代洪云岩,创立澄海洪渡头上社。其后裔洪侧侃,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举家迁往揭阳林厝寮(今竹林村),开基创业,繁育后代。

竹林村背倚紫峰山,面临榕江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洪氏先人,勤劳勇敢,艰苦创业,耕读传家,光前裕后,人才辈出。传至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洪氏族人,为敦睦乡邻,建筑洪氏祖祠。祠堂建成,请揭阳名士周伯初为祖祠题匾:“敬修堂”。意为崇敬祖德,修书达理、耕读持家,贤才辈出,建设美好家园。

1925年,共产dang员卢笃茂、杨日耀,选中竹林村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动农民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他们利用洪氏祖祠作为秘密活动场所;祠旁的几百年香樟树,为赤卫队员放哨地方。卢笃茂他们在村里组织农民,成立农民协会,组建赤卫队,创建农村党支部,成为揭阳地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1928年,大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潮汕大地。2月22日,潮、普、揭三县反动武装2000多人,分三路围攻竹林革命根据地。在杨日耀的指挥下,赤卫队员依托地势和大雾有利形势,巧布迷魂阵,100多人的赤卫队,用土枪土炮,与2000多强敌周旋了五个多小时。

杨日耀他们赢得了时间,使全村群众安全撤上紫峰山。国民dang军队进村后,惨无人道地烧杀抢掠,烧毁房屋288间,洪氏祖祠被烧毁,留下残墙断壁。村民60多人逃往南洋,有的人流落他乡。但是,共产dang员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坚持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

1935年,洪氏祖祠得以重建,第三年,祖祠开办为学校,让村民子弟入学读书,培英育才。

时光流逝,洪氏祖祠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风尘沧桑,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展示其风采。竹林村党支部书记洪文泉告诉我,洪氏祖祠,现已成为老人活动中心。还计划在祖祠内,举办农村青年文化室,建立农村书屋。让这座古式建筑,融入现代人文化生活节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