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柳大华 揭秘蒙目棋绝技背后的故事
专访象棋国际特级大师柳大华 揭秘蒙目棋绝技背后的故事
柳大华
社会新闻
方寸棋盘练就最强大脑
柳大华,一个象棋界振聋发聩的名字,他的出现终结了胡荣华独霸中国棋坛的局面,并在1995年创下盲棋1对19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号称“东方电脑”。值南昌晚报举办柳大华蒙目棋挑战赛暨南昌市象棋协会会员大奖赛期间,南昌晚报记者独家专访了象棋国际特级大师、全国冠军柳大华,并揭秘蒙目棋绝技背后的故事。
【谈成就】
成功源于坚持和毅力
童年对于柳大华而言,更多的是伤痛、无奈、坚强和毅力。柳大华在八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幸离世了,母亲每个月的收入只有30块钱,却要养活4个孩子。在老师和周边人的帮助下,柳大华才得以继续学业,他小时候受的苦自然比别人多了不少。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要糊好500个火柴盒才能出门去下棋,不然就得饿肚子。”柳大华说,他9岁开始学棋,每天早上6点半起来读棋谱,多年以来始终坚持这一习惯。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自己儿时起就比别人付出了更多,每天不停地练棋和学习,并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努力着,他的棋艺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谈蒙目棋】
从小就把棋盘摆在脑海中
“我学棋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两个哥哥的指导。”谈及如何提高自己的蒙目棋技艺,柳大华意味深长地说。1959年,大哥柳大中迷上了象棋,天天在家摆弄象棋,渐渐地引发了柳大华的兴趣,便也参与其中。但是当时家里的房子又小又窄,三兄弟写作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条件下,柳大华只能把棋盘装进脑袋,然后用心思考如何一步一步下棋。
歪打正着,正是这种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方法,给予了柳大华极大的帮助,为他的棋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的10年中,柳大华不但坚持每天下棋,而且致力研究棋谱。无论是《新编梅花谱》,还是《象棋心得》,他都熟记于心。在外面与他人对弈后,不管输赢,柳大华都会回家后进行回顾,将棋局的每一步在脑海中回放,找出赢的诀窍和输的原因。
职业棋手里面能下蒙目棋的很多,但是能够下两盘的人就不多了,下到五盘以上的则属水平很高了。而像柳大华这般能同时与19人下盲棋,就更是困难了。
平时养成不用棋盘的训练方法,加上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和不断地摸索,柳大华的蒙目棋水平很快就崭露头角。
周期性复习比记忆更重要
在柳大华看来,能够下这么多盘的闭目棋并没有什么秘诀,非要说的话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经常下棋;二是良好的记忆力,对于布局类型熟记于心。闭目与多人对弈时,会碰到相似的布局,这时就要记得不同的地方,不断总结经验,直到熟能生巧;三是要有扎实的技术,熟练程度要达到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各种开局、杀势的使用要做到滚瓜烂熟。
“即使有再好的记忆力,一个东西记忆以后不经常运用不复习还是会忘。”柳大华强调说,下蒙目棋最为重要的还是周期性的复习。他在感觉到某一东西记得不牢的时候就会去加强复习。
对柳大华而言,下盲棋最耗神的在开局阶段。因为盘面这时很相似,10盘棋就容易记混。如果对手用相同的开局,他就用不同的战术应对,这样每局会形成不同的局面,便于记忆。
下棋对体能也是一种考验。柳大华说,他曾在一盘棋中耗时9个小时,如果体力不是很好的话,大脑就支撑不下去。
【谈发展】
“9岁时开始学象棋比较好”
有南昌棋迷找到南昌晚报记者,向柳大华提问:真正的高手是否在民间?
对此,柳大华表示不太同意这一观点。根据国家的象棋发展状况来看,很多省在棋艺方面有专业队,也叫职业队。民间固然有很多喜欢下棋并有所成的棋手,但是这些“高手”跟职业棋手相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差距,他们受到的正规训练没有专业棋手多,学习的环境、研究的范围和学棋的条件都比职业棋手差一点。
谈及象棋发展,柳大华认为,象棋发展要从小孩抓起,9岁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学习象棋的阶段。但是,棋手在不断提高自己棋艺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文化学习。因为读书太少的话,对棋艺的再提高有一定影响,棋手以后的路就会不太好走。
希望能收到江西弟子
“我在九江、上饶、新余、宜春、吉安、萍乡都参加过比赛,每次返程时都会在南昌短暂停留一段时间,也去滕王阁和青山湖边转过,但始终未能仔细游览,深感遗憾。”柳大华向记者表示,在他的印象中,英雄城南昌是块红土地,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此次来南昌参加比赛正好给了他一个机会,不但能和南昌的棋手们切磋棋艺,而且目睹了湾里的秀美风光。
目前,柳大华在为湖北队培养队员,但他向记者表示,他正考虑收一些关门弟子传承自己的衣钵。当记者问起是否有可能在江西收弟子时,柳大华果断地回答,弟子的资质等条件非常重要,到时候他一定会再到江西来走走,看是否有这个弟子缘。 (记者 谭震 吕柟 首席记者 万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