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武警总医院 抗击非典英雄: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原主治医师李晓红
《人民武警报》报道(漆锡、李东红)8年前的4月16日,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年仅28岁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穿“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迎击可怕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她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果需要实验,就拿我去做实验吧!
八年过去了,李晓红网上纪念馆犹在,银色的烛光仍在那虚拟而又广袤的空间闪烁。人们没有忘记这位抗击非典的巾帼英雄,她感天动地的非典故事仍然历历在目,震撼和感动着无数的后来人。
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有一个人成为李晓红永远的牵挂,也是永远怀念着李晓红的人,他就是李晓红生前的丈夫、特诊科副主任医师刘会昭。
“晓红离开我们整整八个年头了,她每天仍然活在我心中,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在我心中,她永远年轻漂亮,是我生命中的绚丽彩虹。与非典抗争的18个日日夜夜,留下的是一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我永远铭记着她在生命最后一刻的那段话:“我不害怕,也不后悔。嫁给了一个我最爱的人我不后悔,跟你来到北京当兵我不后悔,选择了一个我喜欢的职业我不后悔。”八年的光阴,没有冲淡刘会昭对晓红的怀念,八年前的事,仿佛就在昨天。
李晓红的临终遗言,让他悟出了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真谛。“军人,战士,爱妻,白衣天使,抗非英雄,晓红——我永远的骄傲,永远的怀念。”刘会昭日记中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诠释。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为一所三甲医院,担负总队2万多名官兵的医疗服务和应急保障等任务,党员318名,党总支7个,党支部23个,院党委先后5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党委,X名党员被评优秀共产党员。
去年以来,医院党委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针对医院技术干部党员主体、年龄、学历、职称和技术水平差异大、服务保障任务繁重、管理相对开放、集中组织活动难度大等特点,我们院党委坚持大事大抓,严格标准、灵活组织、注重常态,着力在统一认识、明确标准、突出重点、摸索机制、加强领导等环节上下功夫,为高标准实现“两个确保”激发了强大动力。
医院一个专业人专相对集中的单位。个别书记、副书记感到标准过高责任太大有畏难情绪,个别党员信心不足滋生无所谓心理,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存在“只要学历高党性就强”、“只要效益好一切都好”的思想偏差,院党委通过召开总支会、支部会、党员大会分层进行思想发动,实施普遍引导与个别帮教,及时表扬先进、促动后进,把思想发动贯穿于平时,跟进到个别人。
同时大力造氛围,潜移默化熏陶,把创先争优的指示要求、具体内容、好人好事,入橱窗、上板报、进院报、联网络,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经验;通过讲传统、忆英模、学典型,使党员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党性观念和先锋意识,认识到创先争优活动已成为党的生活主旋律,党员行为的重要遵循。
组织全院党员反复学习领会总政《关于在医院仓库等保障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医院岗位实际,院党委把“带头学习提高”标准细化为:党员干部每月要写一篇学习体会、每季度至少要读一本好书、教育到课率90%以上,每半年必须在相关刊物发表一篇文章,把“官兵反映好”标准细化为:总支(支部)工作措施官兵拥护,为官兵办实事解难题的公开承诺按期落实,敏感问题处理程序规范,无来信来访,群众满意度测评在95%以上,使党员追求参照更具体,衡量更精准,把“软指标”变成“硬杠杠”。
院党委在医护队伍中广泛开展争当“业务尖子”、“医德医风标兵”、“党员文明窗口”、“优质护理能手”评选活动,每月按照5%-10%的比例进行评选,激发大家比技术、比服务、比贡献,争做钻研技术的模范、科研创新的先锋、优质服务的表率;针对首都政治敏感性强、处突卫勤要求高的实际,我们在特殊时期组织党员签定“我让组织放心、群众信任”承诺书,成立“党员突击队”,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遂行卫勤保障任务中创先争优。
今年,在担负“6·4”、“7·5”敏感期战备、武博会安保、“卫士-10”演习等卫勤保障任务中,广大党员当先锋、打头阵、作模范,焕发出创先争优的满腔热情。
上半年,共为6000多名官兵体检,下部队巡诊30多组次,实现了“零缺陷、零投诉”,受到了上下一致好评。
随着“七一”的临近,院党委正在抓紧筹备表彰在医疗、护理、公勤岗位涌现出的一批创先争优先进典型。“爱兵胜过爱自己”的心理咨询科主任孙燕玲、“攻坚克难的技术带头人”外四科主任袁俊、“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病理科主任祝亚猛等党员榜上有名。七一前夕,医院要专门召开事迹报告会,使医院全体党员学有榜样、赶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