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鸿烈后人 发现青岛:沈鸿烈给回澜阁题匾被日本人拿走了
1931年底至1933年4月,栈桥经历大修,堤内新筑八角亭阁,定名回澜阁。
曾经回澜阁上的广告(资料图片)
“纳凉采风夕阳下,观海听涛回澜阁”,沈鸿烈触景生情写下的一首诗,为栈桥最南端这座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取好了名字“回澜阁”,这里也成为青岛十景之首。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座亭子的设计是征集当时广大市民建议修改的,沈鸿烈还亲笔写了匾额,后来却不见了,有人说,被日本侵略者当成自己的“功绩”拿走了。
样子征集了当时市民的意见
走上栈桥,人们都会被眼前这座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亭阁吸引,即使现在,它的设计仍然能引领文化潮流、独树一帜。回澜阁的建设本是当时青岛市市长胡若愚的建议。“1929年底,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弘扬中华文化,青岛那时只有天后宫和总兵衙门是中式建筑,其他都是西式的。所以胡若愚提议,在青岛开发一批有自己特色的景点。但他只是有了提议,还没实施就离开青岛上北平当市长去了。接任的沈鸿烈市长将这些变成现实。”王铎说。
从1931年9月到1933年,投资25.8万元,由德商信利洋行承包重建,将桥身延长,全部改用水泥铺面,并设有排水设备,为了防止有人掉入海中在两侧安装了铁栏和铁链防护。不仅如此,还在桥南端增添了个字形防波堤,以缓解海水的冲击,而这次最重要的扩建内容便是在这防波堤上新建了一座双层飞檐八角亭阁。亭身为彩色琉璃瓦,亭顶为金黄琉璃瓦覆盖,亭内为二层环形厅堂,24根红漆柱子及阁心的螺旋楼梯在当时可算是前卫设计。从亭阁往外望去,仿佛置身海中央,可以清楚看到碧海银波、海鸥飞翔的美景。
关于这座亭阁,王铎说,它的设计起初不是这个样子的。“虽说当时也设计成了八角飞檐,但是二层是不能上去的,只是个装饰而已,底层为敞开式,便于游客观看,不像现在是全封闭状态。”为了便于记者能更直观理解,王铎将最初的设计画了出来,乍一看去有点像蒙古包的样子,只有一层而已,至于为何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王铎解释:“其实,这座亭阁的设计是征集全市市民意见而改造的。”
原来,当时为了将这座亭阁建得更好,便将图纸在报纸上进行了公示,让市民提意见。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很多人觉得以前的设计太沉闷,这座亭阁的特点应该比较玲珑才可以。所以才将最上面的比例加大,改成两层。这个概念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以前还没有出现过两层的八角亭阁,所以建成后,全国很多地方的人都过来观看。双层八角亭阁也成为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处建筑。
之后,在沈鸿烈的主持下,又陆续修建了水族馆、海产博物馆和鲁迅公园等,青岛的沿海景观日渐丰富。
沈鸿烈题的牌匾被日本人拿走
再说说这回澜阁的名字。民间说,这个名字是沈鸿烈起的,因为当时他来视察修复好的栈桥时,走上这亭阁,站立在窗前发现,一窗一景,一景一画,青岛湾的美色尽收眼底,当即赋诗一首:“渔舟夜泊栈桥西,人倚栏杆水拍堤,纳凉采风夕阳下,观海听涛回澜阁。”随行人员齐声叫绝称说:“这个亭阁就取名‘回澜阁’吧”。
他还亲笔写下“回澜阁”三个字,将牌匾挂于亭阁,自此,凡是到栈桥的人都会到回澜阁上去看看。只是之后青岛被日本所侵占,栈桥被封锁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只能在路过时远远看上几眼,后来却发现匾额不见了。有人说,在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将匾摘了下来,送到东京博物馆作为其侵华的“功绩”,而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到日本寻找并没有找到。
之后,回澜阁曾被作为茶室、报刊阅览室、书画陈列室等,经历了多重角色。在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为市图书馆阅览室,到1952年给了中苏文化馆,成为中苏文化阁。鲁海说:“那时里面经常举办一些展览,亭阁的牌匾也改成了‘中苏友好阁’,由郭沫若亲笔书写。但奇怪的是,之后这个牌匾也不翼而飞了。”这两次事件,让人们怀疑,回澜阁的牌匾似乎被冠上了消失的命运,让这里变得更为神秘,现在的“回澜阁”牌匾由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回澜阁对外收费,4元一位,但进去后却让人有些失望,“很多年以前我来过,当时是青岛十景嘛,确实很漂亮。现在完全变样子了,二楼的落地窗全被卖工艺品的挡住了,什么都看不到。一楼虽然摆着写有青岛历史的屏风,但更多是被商贩的广告遮挡,完全没了观赏价值。”从安徽来的杨女士上来走了一圈,从窗户上的狭缝中努力往外看了几眼,失望地摇摇头走了。
几十万奖金寻“无字碑”之谜
回澜阁中有个秘密至今没有完全破译,那就是在回澜阁门口摆放着的那块大石碑,最顶端是一个五角星标志,石碑上却空无一文,旁边竖立着的解说牌上写着“无字碑”。它是什么时候立的?为什么上面空无一文?
无字碑现身于1999年4月份,栈桥大修时,为了能见到这块传说中的石碑,王铎天天去现场察看,“石碑由两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碑头为三角形,上面有五角星浮雕,石碑的基座是3级大理石拼接的。令人惊奇的是,石碑平整如砥,有3毫米的磨痕。后来,经过考证,抹去的时间应该为1952年底,从碑的形状来看,不像是中国传统式的碑式,倒很像日本碑式。可能是日本占领青岛期间立的。”
无字碑“面世”后,就在岛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鲁海说,为了查 清楚 它的真相,当时岛城一家大企业曾经拿出 几十万的奖金,全国寻找无字碑真相。也许是无字碑的神秘、也许是被这丰厚的奖金吸引,一时之间,各种说法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说,1933年,沈鸿烈市长曾经来这里观赏,他在上面写下了“飞阁回澜”四个字。可既然是沈市长所写,字去哪儿了呢?
有人则从1940年的施工账单发现,这个碑上面是日本人所刻的一些账单,有330多个字。如果这是真的,要在这块长2.85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这么多字,有没有可能呢?
还有人提出,这上面曾经写的是孙中山的遗嘱。到了后来,又有人找到了1952年的施工的一项凭证,说石碑上曾经写着一些反动言论,后来被磨了去刻上了毛泽东提出的“五爱”。这个说法,也经不起推敲,是些什么样的反动言论?如果后来真改成了“五爱”,为什么又被磨去了呢。
无字碑的真相始终没有揭开,那几十万的奖金也没能发出去。直到现在,仍然有不少专家或海外游客来这里探究根源,试图解无字碑之谜,但都无功而返。
曾有人把广告做到阁上
回澜阁的美丽和它身上的神秘,让更多人愿意走进这里。其实,从它建立之初,就已经深入青岛人的生活中。因为回澜阁,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首次设置了跳水比赛,场地就选在栈桥,回澜阁边上。王铎说:“那时每到夏天,回澜阁上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景象,排队等着在这跳水,排队的人很多,老人、年轻人还有孩子,队伍能绕着亭阁一圈。等排到自己的时候,站上大坝,摆出拿手姿势一跃而下。有的用手捏住鼻子直接往海里跳,整个身体像个冰棍一样,还有的则张开双臂,像海燕一样。除了个人跳,也有的会两个人一起。那时栈桥上站满了观众,鼓掌喝彩。”
只是这样的场景再也回不去,以前跳水的地方都是些海沙,海水不深,跳下去不要紧,但现在这些地方都变成钢筋水泥了。
说到回澜阁的影响,就不得不提上世纪90年代的那件事,双星把广告做到了回澜阁上,此事在当时闹得可是沸沸扬扬。那时全国正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双星总裁汪海有了个大胆的想法,凡是来青岛的人都要到栈桥上走走,何不在回澜阁上打广告!有了这个想法他便让人去找当时的栈桥回澜阁管理者—— 市文化馆(市群众艺术馆前身)接洽,双方达成共识,但只要一点:广告牌必须是白天在远处看不出来,晚上发光后才能看出的网状结构的!但不久,金属板材料的广告牌将回澜阁的侧面挡了个严严实实,这一下在岛城引起轩然大波。市民反对、老专家反对,人们甚至取笑汪海“想出风头想疯了”!反对声音越来越大,市里相关部门纷纷出面,直到他接到时任青岛市长的电话说:“市里都快炸锅了,你就别折腾了,赶紧撤了吧”,汪海才赶紧将广告牌撤了下来。不过也因此,他成为首个敢在回澜阁打广告吃螃蟹的人,他的这份胆识和想法至今说起来仍然被人肯定。
这就是栈桥和回澜阁的历史,有喜有忧、有痛苦也有幸福!现在,我们更期盼着,几个月之后,被重新加固和亮化的它,会以更完美、更健康的姿态出现。在下一个一百年、甚至下下个一百年,它都会跟青岛人永远生活在一起!城市信报记者 宫岩(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
(原标题:发现青岛:沈鸿烈给回澜阁题匾被日本人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