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吴桂贤: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的传奇人生

2017-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桂贤: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的传奇人生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吴桂贤来说,她的一生都与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交织并进,伴随着国家命运大起大落. 1951年,13岁的吴桂贤进入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工人."文革"开始后,她和许多劳动模范一样,被推上了政治舞台.1975年,吴桂贤被毛泽东亲点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副总理,也是到目前为止任职时最年轻的副总理.改革开放后,她又成为深圳外贸集团公司与香港合办的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会

吴桂贤:新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的传奇人生

   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吴桂贤来说,她的一生都与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交织并进,伴随着国家命运大起大落。 1951年,13岁的吴桂贤进入陕西省咸阳市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当工人。

“文革”开始后,她和许多劳动模范一样,被推上了政治舞台。1975年,吴桂贤被毛泽东亲点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位女副总理,也是到目前为止任职时最年轻的副总理。改革开放后,她又成为深圳外贸集团公司与香港合办的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工会主席。如今,吴桂贤已经退休,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吴桂贤说:“我是学毛主席思想长大的,心里只有党和国家。”

第一代纺织女工 留下的劳模足迹 1938年,吴桂贤出生在河南巩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9人,生活贫困。1942年,吴桂贤全家逃荒到陕西咸阳。1951年,吴桂贤参加了刚成立的西北国棉一厂的招工,成了这家企业的第一批工人,并被分配到细纱车间当挡车工。

1958年,吴桂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职工业余学校里完成初中学业。次年,由于工作出色,她调入闻名全国的“赵梦桃小组”,担任党小组组长。 吴桂贤把在“赵梦桃小组”工作看成至高无上的荣誉。

工厂要求工人提前15分钟到岗准备接班,但吴桂贤每次都提前45分钟就开始准备。红灯一亮,吴桂贤准时开工,下了班她也不走,自己偷偷练技术。吴桂贤说:“后来的人很难理解我们工人的这种热情。

我从一个逃荒的穷苦人家孩子,变成了工人阶级一员,还加入了党组织,真是对党、对毛主席满腔忠诚,只想一心一意地把工作干好。” 为了不影响工作,吴桂贤从没休过假。上世纪60年代,她经人介绍认识了在部队研究院工作的王振涛,两人谈了6年恋爱,到吴桂贤31岁时才结婚。

“我们谈恋爱,实际上是他给我写了6年信,我也只回过一封。他从部队来看我,我总是那么忙。有时他给我洗衣服,有时他边看书边等我,看我忙,时间到了,背起部队发的黄包包就走了。

我很过意不去,他却说,我反正是认定你了。”结婚时,吴桂贤抽不出时间去领结婚证,只能让王振涛一个人去。王振涛拿着吴桂贤事先写好的条子到了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的人吓了一跳,说:“这是结婚啊,本人怎么能不到场呢!

”王振涛找西北国棉一厂革委会到办事处说明情况,才领到了结婚证。 1963年,吴桂贤被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后来又成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典型。1964年、1966年连续两次被评选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后,吴桂贤开始进入领导层。

1970年,她被任命为西北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次年又当选中共陕西省委委员、省委副书记。1973年,中共“十大”上,她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那时她还不知道,中央首长的点将,很快就要点到她的头上。

非常时期的需要  走上副总理岗位 1974年8月18日,吴桂贤进京开会,会议结束时,毛泽东批示:“陈永贵、吴桂贤两同志留下参与政治局工作。”对这次工作安排,吴桂贤事先毫无准备,“也没带多余的粮票、多余的钱,就这样走马上任了。

” 若干年后,吴桂贤对于主席当年的决定才略知原委。原来当时不是陕西省委将她推荐到中央,而是周恩来亲自点名。在1974年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江青提出政治局女同志太少,应该增加,并推荐了上海的一个女造反派头头。

周恩来立即针锋相对地表示,要从西北的工人劳模中选拔。他连夜打电话速调吴桂贤的档案到中央。提拔吴桂贤也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因为早在1974年以前,他就计划提拔一批工农基层干部到中央,把党中央打造成“工农商学兵集合”,政治局要有这5个方面的代表人物,而吴桂贤恰好符合“工农基层干部”的出身。

留在北京后,吴桂贤负责“文革”中被破坏的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的重建筹备工作,她感到压力很大。

“我36岁进政治局参与工作,年龄最小,开会讨论问题时,我就听着,不吭声。”那段时间,她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桂贤,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你要记住主席这句话,你可千万少说、多干啊。

”但周恩来没有同意她回基层的要求,只是笑着表示,希望她“留下来继续学习”。1975年,在四届一次全国人大会议上,经选举后任命吴桂贤为国务院副总理,那年她37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理,也是最年轻的副总理。

吴桂贤在毛泽东追悼会上

作为副总理,吴桂贤分管纺织部和卫生部。吴桂贤深知自己对纺织业比较熟悉,但要她管都是知识分子的卫生部,恐怕不行。周恩来再次鼓励她:“桂贤同志,你还记得九大上毛主席讲的话吗?”吴桂贤说记得,毛主席对工农委员讲“三三制”,三分之一劳动,三分之一学习,三分之一下去考察。

“对,你就按照毛主席的‘三三制’去做。”此后3年多里,吴桂贤每年都打报告回到陕西3个月。先到西北国棉一厂,然后参加省委常委会,跟省委书记一块下乡,到渭南、汉中等地区,深入基层解决问题。

重返西北国棉一厂 工作热情依旧 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央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吴桂贤再次向党中央申请希望回到陕西,并表态,过去是怎么工作的,现在和今后仍然会怎么去工作。当时的中共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做出批示:“吴桂贤同志回陕西工作,中央已经同意。

可以安排当大城市的副市长或大型国有企业的副厂长。” 回到陕西的当天夜里,吴桂贤顾不上休息就直奔西北国棉一厂。得知“赵梦桃小组”在上夜班,吴桂贤穿上工作服就往车间走:“我是个工人,我的姐妹在上班,我也要上班!

”那一夜,她工作到了天亮。回到厂里,回到工人姐妹们身边,她心里有说不出的踏实。她说:“我始终不会忘记,我是个纺织工人!”是啊,陕西咸阳,西北国棉一厂,这是她政治生命的起点,也是她精神的栖息之地。

让吴桂贤没想到的是,回到陕西后,关于她的谣言和大字报开始四处蔓延。有人说她是在中央犯了错误被赶回来的;还有人说吴桂贤当副总理时回答外宾问题,居然点了李时珍的名字,让外宾认识一下……“这些笑话传到国棉一厂,我的姐妹们都急得哭了,谁知道怎么编出来的?有人认为我文化低,其实,我看过很多历史资料。

李时珍这样的知识小学生都知道,我怎么会闹出笑话呢!”吴桂贤说,自己当副总理的3年,总想着“不能给工人阶级丢脸”,想做点实事。

在会见外宾之前,她都会提前查看外交部送来的材料,生怕出纰漏。欧美国家的人名很难记,她就把代表团团长的名字写在一个小纸片上,压在茶杯下面,万一忘记了,她就挪挪茶杯看一眼。

1981年5月,胡耀邦主持工作后,曾专门针对吴桂贤作了一个批示,指示陕西省委为吴桂贤安排工作,并对她回地方几年的表现进行公正评价。陕西省委有意将吴桂贤安排到省妇联或省总工会工作。但她本人坚持留在西北国棉一厂,担任党委副书记。1982年,吴桂贤再次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迎着市场风云 深圳特区再创业 1988年深圳考察团千里迢迢来到陕西考察,其间有深圳外贸集团的副总经理李瑞荣,老李所在的国企与港商合资建了一个三资企业——鸿华公司,他们设想:要将公司办成纺织、印染和服装一条龙的大企业。

中国之大,要论纺织,当然要属内地的人才技术了,而他们正在酝酿上纺织项目,太需要吴桂贤这样富有经验的纺织行家。于是他们前往西北国棉一厂参观,并一再诚心诚意邀请吴桂贤前往深圳。 吴桂贤被他们的诚心所打动,可转念一想自己已步入老年期了,挪动实在不大容易,再则对陕西情结太深,且熟门熟路熟人,到深圳去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自己能行吗?事情在她丈夫得知之后,才出现转机。

吴桂贤的丈夫虽然没有去过深圳,却到西欧考察过一个月,他认为西方的市场经济正在为我国借鉴,而深圳与沿海地区先走一步,必定发展比内地要快。

夫妇俩亲自去深圳考察,坚定了南下的决心与信心。终于,在陕西省委主要领导以及一系列公文批复后,吴桂贤来深圳报到了。

吴桂贤肩荷鸿华纺织印染公司副总经理的职衔,上任伊始的头等大事就是招兵买马,急性子办急事,第二天她又千里迢迢飞返西安。她在陕西一呆就是10天,从一印二印三印三个印染厂,共招了108人,老中青搭配,从工人、技术员到总工程师各路能人都挑选齐了。

鸿华印染厂顺利开工,人员安定了,印染上了档次,出口合格率不断提高,坯布却又出现紧张。她九次前往新疆等地购置坯布,人家一听说来自深圳的吴桂贤,感到惊讶,吴桂贤不是赫赫有名的西北国棉一厂的纺织女工吗?原来不是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吗?她可是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呀!现在为特区效力,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呀!吴桂贤眼眶一热,心里有久久的感动。

和谐美满的家庭 依然忙碌的晚年 岁月不居,一晃,吴桂贤已经在深圳工作生活了近20个年头了。人们依然记得她,记得这个来自纺车前、而又被云谲波诡的时代一度推到命运波峰浪谷的人物。 1998年,吴桂贤退休以后和家里人一直生活在深圳。

但她仍然很忙碌,经常应邀参加和出席深圳各界的社会公益活动,在深圳人们的心目中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印象。陕西的“老乡”又推选她担任深圳振兴陕西促进会会长。她为深圳、陕西两地的企业牵线搭桥,做了大量工作。

她曾为重修黄帝陵募捐了25万元,她回咸阳走了5个县,看了17个企业,帮助那里搞合作开发项目。平时有陕西的乡亲来深圳办企业,搞书画展,她总是热情地前去剪彩祝贺。平时的救灾扶贫、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她总是从自己的生活结余中捐款捐物。

吴桂贤同时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她和丈夫王振涛结婚四十多年,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他们的儿女孝敬父母,事业有成,一家人其乐融融。(来源老年日报)

  链接:

毛泽东亲自选定的中国第一位女副总理是谁?

文革中农民出身的陈永贵副总理和

工人出身的吴桂贤副总理李素文副委员长。

吴桂贤担任副总理期间出访阿尔巴尼亚。

2006年7月15日,世界杰出华人奖颁奖典礼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女士获得殊荣。

   13岁当上了纺织女工

吴桂贤祖籍河南,很小时随家人逃荒到陕西咸阳。父亲有点文化,在一家粮店作记账先生,母亲操持家务。家中大大小小9个孩子,她是老大。她说,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真正的菜是什么味儿,整年都是吃野菜。从记事起,就天天跟穷孩子们一起去捡煤核儿以补家用。

1951年,西北国棉一厂招女工,吴桂贤参加了招工考试,考试先考眼疾手快,这些都顺利地通过了。量个头儿,刚刚够高。体重本不够,多亏小姐妹们相互传招,她事先在兜里放了一些石头子才勉强通过。

问年龄时,她知道只收16岁以上的,便一口咬定自己是16岁。其实,她瞒了3岁。 第二天,厂里进行工人阶级启蒙教育,主要讲工人阶级是新社会的新主人,一定要对党对祖国忠诚。讲完后,填表登记。

5个女孩老老实实地写上了13岁。厂里说13岁的要退回,5个女孩哭作一团,谁都不肯走。那年头,家里都穷啊!师傅问“你们还都是小孩,夜班一干1O个小时,顶得住吗?”吴桂贤带头表态“没问题!”就这样,几个赶不走的小童工就被留下来了。

同期入厂的赵梦桃比吴桂贤大3岁,她们在一个车间一个小组工作。赵梦桃小组共有24个女工,赵梦桃是小组长,吴桂贤是党小组长。 从1951年到1974年,吴桂贤从来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光荣的集体。她的辛苦、她的成就、她的命运,都与西北国棉一厂在一起。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意想不到的事太多。 做梦也没想到担任副总理

“您是怎么当上副总理的?”

“1974年9月,我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陈永贵作为农民的代表,参加了中央的一个会议。开完会,毛主席把我和陈永贵留了下来,让我们在中央工作,我们感到很突然,那时吃饭是要交粮票的,由于事先不知道,我没带多余的粮票,多余的钱,也没带换洗的衣服,就这样走马上任了。”

一个纺织女工,当了3年国务院副总理。当问她当副总理的感觉时,她连连说有很多的不习惯。吴桂贤走上国家领导人岗位后,开始中央办公厅要给她配秘书和警卫,她无论如何也不要,所有的文件都由她自己保管。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她改变了不配秘书的主意。

“有一次,一份文件找不到了,当时,我把文件摆了一地,数来数去就是少一份。陈永贵的秘书来家收文件,我只好说文件没整理好,明天再交。我趴在地上找啊找啊,心里都快急死了。后来,发现夹在抽屉后缝里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后,我对汪东兴说,还是给配个秘书吧。以后,从陕西调来一个叫王杰的女干部,她是我的第一个秘书。后来,我分管了工、青、妇,卫生部、纺织部,各类文件一天一大堆,我就又要了一个秘书张健民。但是,我一直没要警卫。”

同江青做邻居不自在

吴桂贤到中央后不久,就搬进了钓鱼台国宾馆11号楼。 江青住在吴桂贤附近的10号楼。1975年春节过后,吴桂贤的丈夫带着4岁的儿子来探亲。“当时,我与丈夫约法四章不让孩子往外跑、室内保持安静、丈夫不要随意出门、在院里不随便与首长讲话。

一天晚上,我丈夫和儿子在门前走走,碰巧江青也出来散步。她一看见他们,就径直进了我的楼。一般情况下,首长间相互来往是必须先打招呼的。见江青来了,服务员马上打电话告诉我‘10号楼的首长来了。

’我立即下了楼。江青问‘外边怎么有个孩子啊?你知道不知道这里住的都是什么人哪?这里只能住领导干部,你是政治局候补委员才能住进来,家属怎么能进来呢?’我只能带笑说‘我马上让他们出去。’后来,我要求搬出钓鱼台,我怕孩子影响领导同志休息。先搬到了花园村,又搬到了交道口才算安定下来。”

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

“开政治局会议讨论问题时,我最小,我就听着,不吭声。

最后主持人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我就大声说‘没意见,’时间长了,老领导就说‘桂贤哪,你没发言哪!’我说‘前面老同志的意见都很好。’‘主席的指示我完全同意。’常常就是这样。因为我资历最浅,感到非常拘束。”

“半年以后,我向周总理提出回去。我说‘我来自工厂,只对织布了解。卫生部、纺织部、一轻、二轻,我都不了解。我下去一年,跟县委书记学习3个月、跟重工业大厂书记学习3个月,在省委学习3个月,下去走走,再回来工作。’总理没有同意,但让我根据主席指示下去搞调查研究,每年可以下去两个月。”

关于李时珍的政治笑话

“文革时,到处传说您在回答外宾问题时,居然点了李时珍的名字,让外宾认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关于我的笑话,我听得多了。这些笑话传到国棉一厂,我的姐妹们都急得哭了,谁知道怎么编出来的?有人认为我文化低,其实,我看过很多古今中外的历史资料。李时珍这样的知识小学生都知道,我怎会出笑话呢!每次接见外宾前,我都要看很多的文件和资料,我文化低,但好学好想。外国人的名字我都要记下来,怎可能出这样的笑话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吴桂贤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西北国棉一厂,她的职务是厂党委副书记。 应聘打入企业界成了董事长

1988年,深圳外贸集团、陕西省保安县物资局和香港投资商姚逸鸿先生决定合办一家纺织、印染、服装联合工厂。当时深圳市的一位领导干部带队到陕西考察人选,去了许多地方,当听说吴桂贤在西北国棉一厂时,领导问“能不能见见?”

考察小组如愿以偿。当他们边参观边听这位当年的劳模、如今的企业管理者滔滔不绝地介绍情况的时候,心中的人选不约而同地确定了。他们请吴桂贤来深圳工作。吴桂贤说“我5O岁了,又不是大学生,恐怕干不了。”他们说“你有经验,我们要的就是你。”

当时,吴桂贤的爱人刚从国外考察回来,他说“改革开放的前沿发展起来一定好过内地,你可以去考察一下。”

6月,厂里派两个人陪吴桂贤来考察。一看,有厂房、有设备,是一个很好的实体。的确是万事齐备,只欠东风。吴桂贤同意了。 1988年8月,吴桂贤只身来到了天天都在发生变化的深圳。她说“虽然50岁了,但千万不能落伍,我一辈子好强,绝不能在特区落伍,我要在特区检验一下自己的人生价值。”

吴桂贤当了鸿华印染厂的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总经理叫她到全国各地招兵买马。她说只到陕西就够了。于是她很快回到陕西,找到了几家熟悉的印染厂的厂长。她说“太强的我不能挖走,差的我也不要。思想好、守纪律、技术熟练的,我要,刚退下来的我也要。

本人愿意、家属同意,都可以报名。”仅半个月,她就带回了110人。 紧接着的事是买布。吴桂贤带业务员到全国各地把关系接上,很快,印染厂就开张了。像年轻时当劳模一样,吴桂贤依然精力充沛。

有了任务,她还像过去一样不顾一切地拼命干。为了联系工作,她可以在陕西深圳之间3天打个来回。在她的努力下,鸿华印染厂旗开得胜,产品产量、质量一举达标率98%。半年后,吴桂贤出任了董事长。 1993年7月,深圳外贸集团和进出口公司要一起组建工会,她被派来做组织工作。

这两个单位共一万两千多职工,工作量很大。工会工作对她来说虽是轻车熟路,难得的是她依然干得拼命。立即召开各种座谈会,组织人写报告、审查代表资格、安排会务。2O天后,就召开了工会成立大会;半年后,63%的基层工会宣告成立。在工会主席这个岗位上,吴桂贤又干了两年,直到1995年退休。 恩爱夫妻温馨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