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银木建筑产业转型 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农民工变身产业工人是“新常态”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高龄农民工或已超4000万,高龄农民工普遍“靠吃肉维持体力”的新闻引发业界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 60后70后为主的老一代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高达29.5%,从事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大幅下降。自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高生育带来的人口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然而,依靠“低技术高密集的劳动力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成本”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然不合时宜,人口红利的终结也在倒逼建筑业尽快向工业化、标准化过渡,将传统意义的农民工转变成为新的产业工人,才是优化劳动力结构,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的新节奏。
对此,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企业,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表示,钢结构建筑行业作为新型的建筑行业,同时也是绿色建筑的最重要代表,其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等的生产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劳动力不足的矛盾,从而摆脱“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带来的发展瓶颈,为建筑行业升级转型树立标杆。
钢结构建筑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农民工变身成产业工人。众所周知,传统的建筑工地招工,需要工人能挑担、能搬砖就算基本合格,但这种方式对于钢结构建筑却行不通。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介绍:“钢结构建筑最核心的是工业化”。
工业化之下,农名工只需经过简单的系统化培训,就能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这样一来,就可以用源源不断的机械动力代替稀缺的人力,从而达到改善用工结构、节约人力的作用,适应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现实变化。
事实上,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业内专家表示,建筑行业中钢结构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对劳动力的平均需求比为1:2.5,如果能全部转化成钢结构产业工人,有利于我国从劳动力密集的落后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未来,随着钢结构在建筑市场上逐步攻城略地的飞速发展,不仅会推动大量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成功转化,还将为新型城镇建设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