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当年亲选的迎客松 已在苏州博物馆死了大半年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树木和石林素来是园林的灵魂,苏州博物馆更被誉为博物馆中的园林,自然少不了树木和怪石的点缀.除此之外,它还是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自然又多增添了一层光环.然而,日前有不少游客却向本报反映,发现博物馆内的不少树木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机盎然,而是出现了一些发黄,甚至枯萎.垂败的状况,就连大门前的迎客松也同样可怜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迎客松死了大半年,多部门还不知情!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可是记者却再也没看见以往挺拔在大门前的迎客松.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那棵迎客松早在去年就已

树木和石林素来是园林的灵魂,苏州博物馆更被誉为博物馆中的园林,自然少不了树木和怪石的点缀。除此之外,它还是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自然又多增添了一层光环。然而,日前有不少游客却向本报反映,发现博物馆内的不少树木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机盎然,而是出现了一些发黄,甚至枯萎、垂败的状况,就连大门前的迎客松也同样可怜的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迎客松死了大半年,多部门还不知情!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可是记者却再也没看见以往挺拔在大门前的迎客松。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那棵迎客松早在去年就已经枯萎死亡了。

据了解,早在去年冬天的时候,那棵松树就出现了枯萎发黄的现象,博物馆也请来了园林方面的专家为其“治病”,然而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专家最终还是无力挽回这棵名贵的五针松,博物馆最终不得不将这棵枯萎的五针松移除掉。

“别的我也不清楚,去年年底那棵五针松枯死被移掉,那里就一直空着,只听说今年9、10月份还会重新移植新的树木。”博物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馆内的绿化已经全权委托给了物业处管理。”

记者随后又和相关的物业取得了联系,负责人却表示:“那块根本不归我们物业管。”记者之后折回大厅,找到几个负责部门的电话,然而开发部、办公室等一系列的相关部门却要么表示对此不知情、要么强调这块不由自己负责,更有甚者更是直接挂断了记者的电话。

苏州适宜五针松生长,为什么就死了?

据了解,松科类的植物大多生命都比较坚强。为了了解清楚这棵五针松的死亡原因,记者又联系到了相关的植物专家,专家告诉记者:“五针松属松科,适合生长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区,所以在苏州种植五针松还是比较合适的。”

“五针松喜阳光、温暖的环境,稍耐阴但怕低湿,适合在疏松肥沃、微酸性的土壤中生活。因此培养好五针松,需要做好用土、浇水、施肥、光照等各项工作。”专家还表示:“在养护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针叶失水而下塌,嫩枝垂头,针叶小枝失色干瘪出现皱纹等情况,这时就应该注意了,一般人则认为是缺水的原因,其实如果拿掉盆土,就会发现根部已经腐烂,植株实际已经死亡。

”专家解释道:“这是因为五针松是一种油性较大的针叶树,所以出现问题也难以从叶色上辨别是否正常。”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枝叶的弹性不如往常正常,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比如换盆、换土,这样还是有存活的可能,如果等到针叶出现皱纹,那么已经‘病入膏肓’。”

随后,记者也从之前拍摄的《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新馆》纪录片中了解到,树和石头是其的两大生命元素,更是贝老对新馆的点睛之笔。虽然新馆内树木并不多,但每一棵树都有着自己的来历和讲究。

贝老对树的美观还有着一套自己的标准:树的姿态要优美,线条要柔和,树站立的位置要有讲究,建筑本身是硬的,只有和树木相对应、刚柔相济,这样才能相得益彰。

“为了选树,我安徽、江西、浙江、山东、福建、苏北都跑遍了。为了一棵树一个盆景,我不惜花费数天,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把它移植过来,凡是最终种在馆内的树木都像选美冠军一样,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海选和PK才走了进来。”贝老对于这些树木总是津津乐道。

然而,今日记者在博物馆的主庭内却再也看不到原先风姿绰约的松树、柏树,取而代之的是干枯的枝条,凋零的黄叶。

来苏州游玩的马大爷叹息道:“前几年也来过一次,当时树木都很茂盛,和场馆更是交相辉映,今年带着孙子想来看看,谁知道不少树的叶子都已经发黄掉落,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