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一)(图)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在2007年4月发表于<科学文化评论>第2期的<邹承鲁:善者好之 不善者恶之>一文中,饶毅教授如此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牛满江--研究发育生物学,学术上有一定水平,但是并不突出--他提出的RNA做诱导分子,历史证明是错的.本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应该称为重要成果--我在哈佛时听Gilbert的同事说过,2006年还听另外一个代表团成员说:美国一个代表团在中国访问时,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Gilbert等 对牛所号称的发现提出尖锐的批评.可是很奇怪的

[摘要]在2007年4月发表于《科学文化评论》第2期的《邹承鲁:善者好之 不善者恶之》一文中,饶毅教授如此评价牛满江及其工作:“牛满江……研究发育生物学,学术上有一定水平,但是并不突出……他提出的RNA做诱导分子,历史证明是错的。

本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不应该称为重要成果……我在哈佛时听Gilbert的同事说过,2006年还听另外一个代表团成员说:美国一个代表团在中国访问时,诺贝尔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Walter Gilbert等 对牛所号称的发现提出尖锐的批评。

可是很奇怪的是,牛满江不是通过做更多的实验,或让别人做更多的实验,在国际科学期刊来以科学事实进行科学探讨、科学辩论,而是靠在中国用行政压力、用媒体运作,令人生疑。

中国的官员接见多少次、中文的媒体报道多少回,都不能改变科学事实。有这三十多年的时间,牛有经费, 就应该拿出科学事实来。科学史上,不被人马上理解和认可的例子不少,都是靠科学事实来说话。”

1977年8月,***会见坦普尔大学生物系教授牛满江和夫人张葆英

2012年,中国科学院出版了专辑《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有老科学家给了我一份。

牛满江是1970年代中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他在美国有工作期间没有全时回国工作,不过在当时对中国生物学界影响很大。

专辑内容包括: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戴维森教授评牛满江的工作、对牛满江先生的工作的一点看法、邹承鲁谈学术腐败(摘录)、xxxxx访谈录、xxxxx谈牛满江等(xxx为我的删节)。

我2007年写过有关文字,不过还是不知道专辑的很多内容,所以其他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

需要说明,我认为***等在很多其他事情上为中国科学做了重要贡献,而后来的行政领导是受以前报道和误导的影响,专辑让我们了解历史的复杂性。

科学院早在1974年就知道他有问题,试了很多处理办法。国内学者、海外华人学者、国际学者都指出过他的问题。

牛曾要求中国的研究所支持他状告海外学者孔宪铎,未果。最令人惊讶的是,2006年,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教授竟然想用警察来威胁写批评文章的学生。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在此摘录此专辑中依据科学院资料、档案、文献汇编的《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海归教授饶毅不断发表对中国科研体制的批评:“夹着尾巴才能做院士缺乏自尊”

牛满江与中国科学院纪事

牛满江(1912~2007),河北博野县人。1936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并留校任助教,1944年由西南联合大学选派赴美国深造,1947年(35岁)从斯坦福大学生物系获得博士学位。1962年(50岁)在美国坦普尔(Temple)大学生物系晋升为教授。

1960年代前半叶,牛满江宣称发现牛肝细胞的mRNA能有效抑制小鼠腹水肿癌细胞的生长,引起科学界的关注,相关论文被著名的Science杂志刊登(Science, New Series, Vol. 148, No.

3669 (Apr. 23, 1965), pp. 513-516)。不久之后,包括其博士后Nina Hillman在内的多位专家均发现,其实验存在重大疑问,不能被重复。继著名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主任Boris Ephrusi发表质疑文章之后不久,Nina Hillman在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Competent Chick Ectoderm: Nonspecific Response to RNA (Science, New Series, Vol.

155, No. 3769 (Mar. 24, 1967), pp. 1563-1565),否定她1963年和牛满江联名发表的工作,证明RNA不能诱导鸡胚表皮细胞的分化。这几件事情极大地影响了牛在国际科学界的声誉。

1967年夏季,牛满江应邀到台湾一暑期科学讲习班讲课。据称:“1967年7月23日 那天,台湾的各大报,如《中央日报》、《中华日报》、《征信新闻》、《联合报》、《青年战士报》等,都在显著位置刊载了关于牛满江教授科研成果的长篇报道,还介绍了他的夫人的功劳。

使用的大字标题十分醒目,如《癌症的挑战者牛满江》;《癌症不是绝症了,核酸可把病治好,牛满江实验收效,试管里溢出奇妙》 加上副标题“震惊全世界声名大噪,获诺贝尔奖希望颇高”;《克制癌细胞,有了新发现,牛满江悉心试验,已接近成功边缘》;《十余年制‘癌’之战,牛满江成功的试验》;《癌症的克星》,副标题是《牛满江博士发现了RNA》。”

讲习班结束后不久,牛满江和其他一些学者得到了蒋介石、蒋经国、严家淦等台湾政要的接见。1970年,他被推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2年7月,牛满江首次回国访问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在上海发布联合公报。坦普尔大学暑期开始后,牛满江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写信,申请回国探亲,获得批准。7月18日,他离美赴华。抵达北京后,他访问了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并应童第周等人之邀作了学术报告。

他表示,愿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11月,他特意去华盛顿协助中国驻美联络处和美中友谊交流会招待以贝时璋为首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期间,三次提出希望在1973年回国做短期研究工作。

1973年夏天,牛满江第一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培育出尾巴出现变异的金鱼

1973年 元旦,牛满江给童第周来信,表示热切期望到北京来与精通显微操作技术的童第周各展所长,合作研究核酸对胚胎分化的影响。之后,他又数次给童第周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陈阅增来信,希望来华短期进行合作研究。不久,经***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以生物学部主任童第周的名义,邀请牛满江夫妇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 所作短期访问,他们在国内吃、住、行等花费均由国家负担,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支付(下同,不再重复指出)。

1973年5月至8月,牛满江开始与童第周合作,以金鱼为材料,研究细胞质中的核糖核酸在发育和遗传中所起的作用。他们发现了显著的金鱼尾鳍变异现象。10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他们的研究,称“第一次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细胞质内的信息核糖核酸对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性状遗传有显著的作用” (新华社.

我国生物学教授童第周和美籍中国科学家牛满江教授 合作研究有关细胞和遗传问题取得新成就.人民日报.1973-10-05)。

随后,研究结果以“核酸诱导金鱼性状的变异”为题正式发表于《中国科学》1973年英文版第3期、中文版第4期。牛满江来华工作期间,坦普尔大学曾发消息称这是美国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同一个实验室里工作。

1973年5月27日下午,***、郭沫若在接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的同时,也接见了牛满江夫妇

结束在北京的研究后,牛满江夫妇乘飞机访问了上海、杭州、武汉、昆明、长沙、韶山、广州等地。所到之处,受到隆重接待。1974年夏天,发现牛满江提供的RNA不纯且他任意改变实验结果,中科院婉拒他来华合作

牛满江将金鱼尾鳍变异的原因归结为“外源信使核糖核酸诱导”。此解释与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有偏,遭到了国内外科学界的质疑。外国科学家认为,这个实验未必能够重复,童第周、牛满江可能成为贝诺瓦(J. Benoit)第二(贝诺瓦为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的内分泌学教授,1958年把北京鸭的DNA提取出来,注射到黑毛鸭幼体内,改变了后者的遗传性状。

但这个实验不能重复,以后也没有进展)。国内方面,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曾于1973年6月用超速离心机等鉴定牛满江提供的RNA提取物,结果照出的片子出现两个峰,显然不纯。鉴于牛满江在1973年底发表的论文中称只有一个峰,生物物理所和动物所内均有人写材料批评牛。

1974年3月14日,生物物理所六室离心机小组向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提交了关于牛满江所提供样品不纯的《情况汇报》。稍后,动物所向中国科学院提交了《不邀请牛满江来华工作的请示报告》。为求慎重,中国科学院外事局请院一局调查此事。

6月24日,由过兴先教授领导的院一局向院党的核心小组提交了正式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作论文确实出现了与事实不合的问题,主要责任在牛满江:“由于童第周多年来一直从事胚胎发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化学知识不多,生化实验更没搞过。

该组内青年同志也没有搞过mRNA的提取工作。所以,实验中提取mRNA部分都是牛满江一个人安排的。”(2)牛满江所犯的不是一般性的错误,其学术道德有严重问题:“在写论文之前,牛满江又向该组同志说,‘我们的论文,不写生物物理所的工作不好,因为我们的确请他们帮助工作了。

但是如果按照他们分析的结果出现两个峰写在论文上,则对他们不大好’。牛满江的这个逻辑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如果他按照分析的真实结果写,则只能得出牛满江自己提取的mRNA的质量差的结论,为了粉饰自己的实验的科学性,任意改变实验的结果,这种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允许的。

”(3)与牛满江继续合作在科学上对我不利,但还要考虑政治影响:“由于去年的合作,在科学性方面出了上述问题,在国内外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从牛满江的科学态度和业务专长看,今后继续这样合作下去,对我们不是很有利的。

然而,继续合作与否的问题,主要从执行毛***的革命外交路线上全面考虑。”(中国科学院院部档案.1974-029-0001-0002.关于动物所与牛满江合作工作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建议调查事.)

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周荣鑫认为,要不要答应牛满江,继续邀他来合作,需上报中央决定。因时间紧迫,外事局负责人潘纯商得周荣鑫同意后,决定以童第周的名义先给牛回信,以仪器届时筹备不及为由婉言谢绝牛满江1974年来华合作的要求。但牛满江还是多次写信坚持要来。

1974年8月29日至9月20日,经***批准,牛满江夫妇自费来华探亲。1975年夏天,牛满江第二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工作出现“新苗头”

1975年3月,考虑到从科学上看,1973年的实验设计安排不够完善,为了更牢固地把这一成果拿到手,尚需进行一些补充实验;从政治上看,牛满江对华友好,返美后热情宣传我各方面的成就及我科研事业的发展,宜进一步巩固他的关系,在美籍中国血统的人中产生较好影响,中国科学院决定,接受牛满江的请求,继续邀他来动物所与童第周合作,本着“以我为主”的原则,在本年圆满结束核酸和金鱼性状诱导的研究。

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动物所制定了细致的接待计划。重点之一是做好对其有质疑的群众的工作,宣传牛满江此次来访在更好地配合对外斗争和对台工作,以及扩大我国政治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975年5月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二次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与童第周等合作,进行细胞和遗传的短期研究工作。他们根据科学院的要求重复了1973年的工作,并将鲤鱼卵细胞的mRNA注射到金鱼受精卵中,都得到了与1973年类似的结果。

牛满江等还进行了逆转录酶检测,认为在金鱼卵内存在逆转录酶活性,而这为mRNA诱导金鱼变异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1975年,他们在《中国科学》(第3期)上合作发表了《由核酸诱导所产生的单尾鳍金鱼的子代》。

鉴于童、牛合作研究出现了“新苗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可能有重要意义,并考虑到牛满江多次表示欲与我把这项研究继续进行下去的恳切愿望,经呈报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决定修改1975年3月制订的计划,于三、五年内继续邀请牛满江夫妇前来与我共同进行这项研究。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认为实验金鱼头部出现了“平衡器”

1976年夏天,牛满江第三次来北京与童第周进行合作研究。牛满江等从美西蝾螈和加州蝾螈的内脏器官中提取DNA,童第周等将其注入金鱼受精卵内,结果发现,在孵出的数百条小金鱼中,有1%在头部出现了形如蝾螈平衡器的突起。他们认为,经过几天的实验室工作,就能使两栖类的DNA在鱼类体内诱导出本该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才出现的器官“平衡器”,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突出意义,并具有深远的哲学影响。

8月30日下午,***副总理孙健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说:“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希望能把农作物的蛋白质增加起来,对人民的体质、营养是个贡献。”孙健表示希望他们明年再来。

1977年,童、牛的论文《不同纲间核酸的器官诱导——蝾螈核酸诱导金鱼产生平衡器》发表于《中国科学》第2期。1977年8月16日,牛满江对***称自己准备解决中国的粮食和营养问题。《人民日报》随即宣传了童、牛的工作。不久,施履吉等重复了相关研究,对其作出截然不同的解释。

1977年4月底至8月,牛满江夫妇第四次到动物所,与童第周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合作研究。这一次,他们着重在实验中寻找变异生化指示物。结果,“经淀粉胶电泳证明,用卵信息核糖核酸(mRNA)和肝脏信息核糖核酸注射过的金鱼肝脏提取物的LDH图谱……在阴极增添了一条中间带”。

在发表于《中国科学》1978年第1期的论文中,他们断言,“鲤鱼卵mRNA合有一种有关肝脏发育的成份”。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牛满江,这是童、牛1973年合作发表论文以来的第一次,也意味着相关工作由牛主导。

牛满江来华后,多次表示,希望有机会晋见中国的高层领导,亲自反映旅美学者的情况和要求。8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8月16日上午,复出不久的***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宣称,他们做出了与世界主流科学界不相容的重大发现——RNA比DNA更重要、更好。

他们“准备把稻子、麦子或者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国乃至人类的粮食和营养问题;“人老一些,记忆力往往衰落了,这与信息核糖核酸很有关系。

如有人力、物力的话,在这方面可以发展下去。”听到这些话后,***很高兴,说:“你一年四季在这里我们都欢迎。任何时候,呆多久都可以。招待不好,你可以贴他们大字报。”牛满江说:“那我要记住这个话,我要实践。”

8月17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接见牛满江的消息。8月29日,又在头版报道了童第周、牛满江自1973年以来的合作研究成果,称他们“证明:细胞质信息核糖核酸对于动物的发育、遗传具有明显的作用。他们还发现:细胞核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对于远缘动物的发育、遗传也具有诱导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是他们为细胞遗传学研究作出的新贡献,对于农业科学和医学等将具有指导意义。”

童、牛的工作引发了同行的兴趣。细胞生物学家施履吉等做了类似的实验,将有平衡器的东方蝾螈的DNA和无平衡器的黑斑蛙DNA分别注入黑斑蛙受精卵内,发现两种受注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均有一些在左腮盖上出现类似平衡器的突出物。

基于这些事实,他们认为,这些类似平衡器的突出物既不是出于遗传转化,也不是平衡器的诱导,而是DNA对胚胎发育的非特异性效应。他们指出,童、牛的结论是草率的,“突出物根本不是平衡器。显然,这结论也适用于金鱼的例子”。

但施履吉等人的论文刚投出即遭《中国科学》拒绝。后来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冯德培关心,才进入审稿程序。该文于1980年12月在《中国科学》上刊出。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等一行七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进行“核酸诱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童、牛提议建立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1978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化副教授陈亨夫妇、研究人员肖淑熙以及留美学生王尔中、谢少娴夫妇等7人,来华与童第周等共同进行“核酸诱导性状遗传的研究——探索核酸诱变机理”。期间,牛满江曾到天津、西安讲学,并回河北探亲,到上海、杭州等地参观,均得到隆重接待。

7月11日,牛满江致函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建议“在最短期间内建立一个‘现代生物研究中心’”,“促其在建筑、设备、研究人员三方面达到和现代先进国家优秀研究中心可以比美”,这个研究中心“以发展我和童第周老师协作的研究为主题”。

他称自己可以跟美国的非政府基金会磋商建设资金问题。他还提出,三个同他一起从美国回来的人(王尔中、谢少娴、肖淑熙)和陈亨副教授可以在该中心工作。此外,他还建议派史赢仙、陆德裕、吴政安三人作为第一批成员随他去美国进修一、二年。7月17日,***批示:拟同意,请邓副***批示。不久,***也圈阅了同意意见。

时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副院长,全国***副***的童第周也向***等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事实上,早在1973年他就曾向北京市的领导提出过设立一个小而精的现代生物学研究所的建议。

7月24日晚,***副总理会见并宴请了牛满江夫妇。他对童第周和牛满江关于在科学院建立一个独立的、小而精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机构的建议表示赞赏。1979年,牛满江联系美国坦普尔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童第周逝世,牛满江继续到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1月29日~2月5日,***率团访问美国,和美国签订了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期间,经牛满江牵线搭桥,***于1月31日早晨在华盛顿接受了坦普尔大学名誉法律博士学位。***、牛满江等出席了授予学位的仪式。

1月22日,***副总理***会见了来京洽谈资助成立新的生物学研究所事宜的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人口部主任西格尔(Sheldon Segal)博士和作为美方临时顾问的牛满江。

3月30日,童第周在北京医院突然去世。4月12日上午,***副总理再次接见了专程到北京来奔丧的牛满江。牛满江夫妇继续来动物所进行短期研究。7月12日下午,***副总理再次接见牛满江。

6月,成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筹建处领导小组,由庄孝僡(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任组长,徐一志任副组长,严绍颐、张儒、马诚为成员。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立,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顾问

1980年3月,中国科学院发育研究所在北京宣布成立;7月25日,举行研究所实验大楼开工典礼;10月,任命庄孝僡兼任发育所所长。牛满江被聘为该所科学顾问,牛满江的夫人张葆英被聘为该所客座副研究员。

对于发育所的成立,牛满江是有功劳的。他不但和童第周一道提出了这个倡议,还和张致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严绍颐等联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在1979~1983年间帮助发育所申请到了总共90万美元的资助。

1984年,经张致一联系,洛克菲勒基金会决定再资助发育所30万美元。西格尔特意在事先声明,他们资助发育所的目的是资助中国政府的科学事业而非资助牛满江。

1980年4月,牛满江在北京主持召开“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次国际会议”,其报告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巴尔的摩、吉尔伯特的强烈质疑。

1980年4月25日至30日,“核糖核酸在发育和生殖中的作用第二次国际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会议主持人牛满江的论文——把大豆的mRNA放到水稻内,发育的种子内出现大豆蛋白——遭到与会多位代表的强烈质疑和尖锐批评。

诺贝尔奖得主、逆转录酶的发现者巴尔的摩(D. Baltimore)说,逆转录酶只在病毒中有,高等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内没有逆转录酶,所谓mRNA因逆转录酶而转录成cDNA,再进入染色体,进而使水稻获得大豆的遗传性状的推想是缺乏依据的。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吉尔伯特(W. Gilbert)进一步评论说:牛的方法对试验结果不能提供充分的控制,他所做的一些工作“看上去像是炼金术”。吉尔伯特还说,“我们看到有一批中国人在进行这种完全没有控制的试验研究,而这种试验却没有证明他们认为正在证明的东西。

”对于牛满江以前的工作——把另一种类型鱼的RNA注射到金鱼卵中,孵化出的金鱼可以发展成另一种型状的鱼尾,并且可以传于下一代——吉尔伯特评论说,该试验没有考虑到可以解释这种变化和为证明这一结果所需要的控制基因的自然遗传差异。

中国一些类似的实验,譬如用注射RNA的方法来治疗癌症病人,也没有得到精确控制,而且很难判断,这种改进是出于RNA的作用的结果,还是出于另一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5月3日,专栏作家马修斯(Jay Mathews)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美国生物学家批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一文,引述多位与会美国科学家的评论,批评牛满江是中国的李森科,要把中国的生物科学引向歧途(Jay Mathews. U.S. Biologists Criticize Scientists Work in China. Washington Post.1980-05-03)。

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也将他们听到的对牛满江的看法转给了中国科学院:“美国使馆一秘简慕善最近对我译员说:牛满江在美国生物学界根本没有名气,他所在的坦普尔大学只是一个二、三流的规模很小的学校,学生人数也不多。中国把他捧得那么高,有什么政治作用呢?美国学术界对此很不理解。看来,他是一个投机分子。”

对于这些批评,牛满江极为不满。8月26日下午,在受***副总理接见时,他说:“我们金鱼,已进行到现在,再做些工作可以完成。从改变遗传性这一领域可领先十年……我们和童老的工作,也类似达尔文发表的情景,有些人不相信。

”至于马修斯的批评,他说,那是因为没有把记者招待好。基于对牛满江的访谈而写的传记《生命奥秘的探索者——牛满江》还对吉尔伯特的批评做了另一种解释:那是因为牛满江一不小心怠慢了他,没容许他在***副总理举行的招待宴会上发言。

1981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在中国做生意1981年5月至9月,牛满江夫妇继续到北京进行研究工作,为期五个月。

期间,先后到河北、长春、重庆、武汉、长沙、庐山、上海等地探亲或访问。10月3日上午,***副总理***接见了牛满江夫妇。牛满江特意向***解释了施履吉对自己的批评,说自己到上海与施讨论了这个问题,告诉他,自己在金鱼上得到的确实是“平衡器”,与他在黑斑蛙上获得的普通突出物截然不同,施表示牛讲的很好,还要请他去自己家里吃饭。

但2008年被问及此事时,施履吉说:“我很不欣赏牛满江,和他见面,连招呼都不愿意打的。”

本年,牛满江在美国创办“中美公司”(Chinamer)和“中国资源开发公司”(China Nation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任董事长,在这两个公司均拥有50%的股份。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名气,开始在中国做生意。

饶毅: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一)(图)饶毅:触目惊心的海不归牛满江(二)(图)

阅读或发表评论 返回北美在线首页

热点专题***王立军薄谷开来案 高考中国公平竞争独木桥
非你莫属挤兑海归女遭轰包子铺厨师杀同胞卢光霞
沪女生病求捐助被揭家底金正日死儿接班民众哭昏
广东多地村民不寻常抗争蝙蝠侠探望陈光诚遭拳头
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球加国高官暧昧新华社女记
安省自由党赢大选输多数牟忠明杀妻胡雅婷抛海口
留学生李昂掐死女友赵巍李双江子李天一强暴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