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赵恺与淮阴师范学院大学生谈人生
2007年3月28日下午,淮阴师范学院王营校区音乐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大家翘首以待著名诗人赵恺到来。赵老与大学生亲切讲述了自己“此生只经历三件事”,以身说教,让大学生从中受益,规划正确的人生旅途。
赵恺诗人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诗歌委员会主任,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诗作《我爱》《第五十个黎明》《走向青铜》,获国家大奖并被收入《中国文学大系》、大中小学教科书及多种文学选本、辞典,并被多种外文译介。作品还有长诗《周恩来》、散文集《诗雕》等。
赵老精神矍铄,如沫春风,风华依旧,怎么看也不像年近七十的老者。他幽默风趣,字字珠玑,开篇以“细节决定命运”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紧接着讲到其人生经历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三部大书:苦难之书、希望之书、博爱之书。三部书,穿插于影响他人生的三件事中。
“我捧过一只黑窑碗”――苦难之书。
赵老说自己是没有故乡的人,更是缺乏母爱的人。因“打过篮球说肚子饿了”而被打成“右派”,饥寒交迫的苦难经历,让他想起了“《白毛女》――北风那个飘,雪花那个飞……”当接到老人手中的黑窑碗,心中便有了“故乡”。 冷、饿、黑窑碗,深深地刻在心上。他说淮阴产生母爱,“漂母墓”是东方母爱的“金字塔”,拥有母爱,获得故乡,知道感恩。
遗忘是人类最可怕的痛苦的苦难,人要捍卫尊严,拒绝平庸,就标志着要出类拔萃。他说:“19岁以前我对上帝说请不要给我财富、名声,我蔑视这一切。”正是苦难让他保持历久不衰的敏感。他指出最终拯救人类的将不是科学,而是精神:“人啊,认识你自己,把苦难孕育成珍珠,为了捍卫尊严而战,为了良知和道德而战。”
“我仰视过一只鹰”――希望之书。
赵老,在高原真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奈,当人类面对饥饿、寒冷、孤独时该如何取舍,赵老感触颇深。面对“环滁皆山”的绝境,一只鹰从山脚下平稳、自信的飞起,在“怒力”地夺取高度,把自己放在历史乃至时代的至高点。不同的是,麻雀飞翔不过是为了一粒稻谷的终生之恋。这就是高远与卑微的差别。
敬畏孩子,这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童话的精髓所在。在他的童话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人的一生要与世无争,安徒生曾经对一位投怀送抱的贵妇人曾说 “我把爱情给了你,拿什么给我的童话。”
敬畏时间,燃烧而不冒烟便是我们的人生准则。面对孤独,面对自己,特行独立,宠辱不惊,宁静致远。就如别人所说,世界上每一部伟大的作品无不在宁静下写出。
哪怕是一只残鹅,哪怕是一支残枝,哪怕是死亡的时候,都不要丧失希望。希望是人类的生存底限,希望是人类的生存之源。要不放弃希望,做好准备就是读书。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要“读经典,只读经典”。眼界宽厚,思维开阔,做好人生规划。
“我把手掌紧贴在雨果的墓碑上”――博爱之书。
赵老说:“影响我一生的一个人是雨果,影响我一生的一本书是《悲惨世界》”。在煤油灯下,《悲惨世界》描写淋漓尽致,叹为观止。博爱的力量,从恩来总理说起,亲自跪地为老乡找鞋,亲自送普通中将抬棺材……著名歌唱家王昆,十里长街痛哭流涕,跪地拜别总理感人至深。决定精神领域水平高低的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力,而这个生命力不再由国家人口的多寡决定。
讲座由院团委书记朱延华老师主持。朱书记说,今天,我们见过赵凯先生,感受过赵先生大家风范,赵老引导我们遨游人类社会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长河,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我们的精神得以浸润,灵魂得以提升,尊严得以培育,孤独得以忍受,希望得以建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学会享受孤独,矢志不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知不足,要引而不发,厚积薄发,保卫尊严,拒绝平庸,做一个出类拔萃之辈。愿赵老今天得讲座,鼓励我们成为淮师的骄傲,淮安的骄遨。
讲座之后,大学生与赵老就人生、文学等进行了亲密地交流,赵老侃侃而谈,大家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