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敬尧为周杰伦编的曲 如何评价周杰伦的新晋御用编曲师黄雨勋?
谢邀,难得有人能问关于黄雨勋老师的问题,我简略从他的作品来表述一下我的感受。 黄雨勋老师相对于洪敬尧、林迈可、钟兴民等编曲大师而言,黄雨勋是被大众低估的一位编曲。 周杰伦非常的幸运,能和这么多想法迥异实力兼备的老师们合作。
早期的洪敬尧老师帮助周杰伦奠定了「天马行空」这个流行元素,像《威廉古堡》和《以父之名》都是经典的代表,他通过多元的尝试与印记式的探索将其揉捏成形。虽然洪敬尧老师非常厉害,但是不得不说洪敬尧老师对一些流行音乐上的编配创新是有些进步缓慢的。
毕竟年龄也在那儿摆着,编曲想法这些东西是需要多元碰撞的,不断尝试才能出新花样。 林迈可老师就不用多说了,他帮周杰伦编曲的作品拿出来都是让你叹为观止的:《忍者》、《简单爱》、《东风破》、《发如雪》,以及还有《不能说的秘密》原声带。
Michael老师给周杰伦编了不少经典作品,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周杰伦的巅峰。周式中国风的开辟也与Michael老师不无关系,对配器的考究,对编配旋律恰如其分的理解。
我可以这么说,Michael老师是自上而下都可以驾驭的人,但他也有他的缺陷,就是可能对部分领域的编曲理解的不够深刻,或者说不适合他。比如像《以父之名》他就可能不如洪敬尧老师,每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短板的。
一提到钟兴民老师,就不免想到那些经典的编曲作品:《龙卷风》、《最后的战役》、《枫》、《夜的第七章》、《青花瓷》、《最长的电影》、《轨迹》、《安静》、《搁浅》.
.. 钟兴民老师与上述老师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钟兴民老师对周杰伦的风格吃的很透,像《布拉格广场》也是钟兴民老师编的。他对周杰伦的创作逻辑以及对作品的延伸性都有非常独到的理解,并且他对中国元素以及对弦乐的理解非常令人钦佩。
你在周杰伦歌曲里可以听到他一会用中国乐器,一会又用西方乐器,他是为数不多可以将这一切乐器包容并产生奇特表现的人。 说到黄雨勋老师,我可能要特别说一下他的一个优点,也是我听他编曲作品里最明显的一个优点。
就是他对编曲和声的理解非常的使人无法不投入到他的情景里,他对言、景、情、神的理解十分到位。你可以给他一个场景,比如就像《听见下雨的声音》里的一个场景,他就可以编出非常适合当下情景的曲子。
再比如《鞋子特大号》,他可以把曲子分成各种细微的部分去做编配,非常的奇妙。 但是黄雨勋老师相对于钟兴民老师的劣势也是有的,比如黄雨勋老师可能更适合处理一些分场景或中小场景,比如一些内心戏。
但钟兴民老师就更适合编大气磅礴的曲子,这就是我对他们二者的一个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吐槽电音合成,这个我还真不好说,谁知道是不是周杰伦刻意要他这样做的呢?我建议杰迷朋友可以去听听黄雨勋的其他编曲作品,这样才算兼听则明嘛。
其次我为什么说黄雨勋是被低估的,如果说钟兴民老师对编曲和声的理解非常到位,那么黄雨勋就是一个潜力版的钟兴民。黄雨勋也是一个键盘手出身,一个好的键盘手最需要具备的就是「场景即兴」的能力,可以根据当下的场景给出不错的曲子。
并且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搭配出更靠近灵气的配乐。使之能上的了台面,能让跟多人聆听那一种坐在键盘前堆彻出如小精灵般跳动的旋律。 黄雨勋也有钟兴民的影子,对弦乐和声以及分情景和小场景的理解很贴切。
但是论量,他可能没有钟兴民老师那么丰富。可未来潜力还真的不好说,如果抛去前几位比较知名的老师以外,那么黄雨勋是可以接替他们来继承这份周杰伦编曲工作。 之所以我开头写「简略」,实质上是因为这几位老师我都没亲自接触过,更由于他们是幕后的工匠,大多数人对他们的了解少之甚少。
像我也只是仅凭听他们编过的作品才敢说几句,我相信肯定有不准确的地方,毕竟编曲这东西虽然也讲究逻辑和美学,但是情到深处是很情绪化的,怎么任性怎么来,就喜欢这样,那就得这样来。
作为杰迷,能在此生听到这几位老师和周杰伦合作的作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更何况,这是在华语流行音乐里。换做过去,谁会那么在意编曲呢?谁会反复琢磨呢?谁会为了一首搞都搞不懂的周杰伦式歌曲折腾尝试了那么多的乐器和编曲方式呢? 如果说Jay phone是一款手机,那么编曲就是这款手机背后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伟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