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一中于佳妮 重庆十一中:一场关于课程改革的终极追问(组图)
直至2015年8月份,重庆十一中人五年的曲折摸索,终换回清晰而肯定地回答:培养“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素养的家国栋梁”,让大部分人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少部分人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极少数人成为引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基于育人目标,重庆十一中还重新规划了学校课程体系,完善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精英课程三级课程结构,三级课程均涵盖了对学生三大素养的培养。
至此,学校实现了从重视“术”的研究转向更重视“道”的引领。
为什么6个人的语文行动变成了一场全校的“大阅读”?
从6名老师的语文行动,到全校范围的“大阅读”。这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之所以能辐射到全校。只因一个最为朴实的动机——我的孩子在学校,我要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中学语文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我的学生我的孩子也要如我一般丢失六年吗?语文教育应该带来什么?”执教以来,金春就一直在思考这一问题。
2010年,重庆十一中倡导推进图书馆阅读课,但参与度不高。金春又想到了以上问题,并引起了王琳、张俊、钱序宜、陈敬芬、傅文霄5位语文老师的重视,6人形成了一个小团队,开始自发创新语文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于是“美人诗化”等活动出现了,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析古代人物,用讲、演、画、PPT等形式展示人物的美……
2012年,更多的语文老师加入这一行动,大家集合团队智慧拟定各年级阅读主题,开展阅读课展示活动,探索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其实,学校一直在关注着这场“星星之火”。只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加以全校推广和系统提升。
2013年,学校将大阅读推向纵深发展,通过阅读课质量的考核、假期素质作业常态化以及阅读素养社团的组建,进一步激活学生阅读常态,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大语文”课题全国研究会。
在河南郑州“大语文”会议上,大会本没有安排重庆十一中老师发言,金春、王琳等毛遂自荐,积极争取,用他们“疯狂的表现”征服了与会专家同仁,课题组决定将下一届研讨会主场移到重庆十一中。
语文老师们的自觉、主动与激情的生命状态感染了全校老师,随之大阅读被推向了每个学科。其后,学校陆续开展了“相约名师”全国精品课展示活动、编写主题阅读册、每学期举办一次大阅读活动周、建设大阅读特色课程、编写并出版“在十一中成长记忆”系列丛书,至2015年,大阅读已成为重庆十一中最具特色的名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重庆十一中还将进一步深化大阅读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终身学习的能力。
为什么一届高三让过半青年教师成为了骨干教师?
如何让青年教师有成长的方向,如何让老教师重拾改革的激情,重庆十一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合作探究课程改革,为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注入成长的动力,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2013年6月23日,这天要公布录取分数线,也是见证三年新课改的重要时刻,重庆十一中的校领导和高三全体老师比考生还紧张。
分数线公布后,经统计,学校重本上线突破700大关,高达721人,上线率52.6%;本科上线人数取得历史性突破,达到1246人,上线率达到90.8%……
“这届高三任课老师中超过半数是青年老师,实现这样的突破,是学校课改和青年教师培养的一场重大胜利。”教科室老师袁森说,这批青年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主力教师,其中60%甚至成为了骨干教师。从新老师到骨干教师,他们仅用了3年时间就走过了一般老师要用10年才能走完的路。
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学校开展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合作探究课程改革。“课改的关键之一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其走马观花地"请进来,走出去",不如基于课堂扎扎实实地搞校本培训。”副校长李顺林说。
围绕课堂教学,学校展开了五年青年教师赛课、骨干教师献课、导学案主编示范课、外出培训教师献课、同课异构展示周等高效课堂展示课,同时将课前思考、团队打造、过程评价、课后反思贯穿其中,由此,青年教师被推上了课改一线,既要自己行动又要认真学习。
“我只是个代言人,我的背后是一个团队。”初次上场就获得学校青年教师赛课第一名,余飞扬最感激的是自己所在的备课组。学校将青年教师赛课的成绩与年级组、备课组考核挂钩,激发了备课组集体打磨培训青年教师,也促成了教师群体的反思。
导学案的编写也是采取骨干老师为主力,青年教师分任务的“老带新”方式,在编写中张杰受到极大的启发:“导学案帮助我从演员转变为了导演。”
以前张杰上课都是尽量给学生讲多点讲深点,引入导学案后,他发现学生能凭自身能力去解决、发现问题,张杰就此改变了教学方式,课堂大半的时间都用在了引导学生探究、辩论和解答问题上,“学生也实现了从知道到理解的转变。”
课程改革就是投入一块静湖的石头,让广大教师“动”起来了。极大的教育教学激情下,教师的专业技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干劲十足的青年教师,中流砥柱的中年教师,老而弥坚的老教师,成为了推动重庆十一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