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兴旺生物种业育种 深圳形成生物育种研发推广完整产业链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将种子形容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凸显出种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近年来,在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建制.农业用地仅10万亩的深圳,涌现出一股生物育种的新兴力量.围绕种子这个"芯片",我市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物育种产业链逐渐完善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现代农业处调研员张万巧告诉记者,2009年起,深圳开始规划建设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整合多年积累但分散.弱小的育种资源,陆续引进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将种子形容为现代农业的“芯片”,凸显出种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近年来,在没有农村、没有农民建制、农业用地仅10万亩的深圳,涌现出一股生物育种的新兴力量。围绕种子这个“芯片”,我市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业示范推广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生物育种产业链逐渐完善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现代农业处调研员张万巧告诉记者,2009年起,深圳开始规划建设深圳现代农业生物育种创新示范区,整合多年积累但分散、弱小的育种资源,陆续引进和培育十多个国内外一流的拥有生物育种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创新团队。

袁隆平院士领衔的超级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冯树英领衔的F型三系杂交小麦团队、邓兴旺博士领衔的分子设计育种创新团队、中科院院士杨焕明领衔的华大基因创新团队、崔洪志博士领衔的创世纪转基因棉创新团队等,纷纷落户。

张万巧分析,目前深圳生物育种产业在源头上有华大基因的基因测序分析,嫁接桥梁领域有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完全畅顺,而且还有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团队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新品种。

资本力量催生“种业硅谷”

在生物育种方面,深圳的配套环境优势,也促成了“种业硅谷”的发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方面,深圳的农业用地已转为国有,具有政府统一规划与利用的农业用地资源,从而可以统一发展现代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另一方面,深圳信息流通快速、人才相对容易获取、资本活跃程度高,具有前沿科技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而且政府层面对生物育种的支持力度很大,具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吸引了不少团队前来联络考察,其中一些团队已在深圳扎下根来,还有一批国内排名靠前的著名种企表达了落户深圳的意愿。

资本的力量也成为这场角逐的重要力量,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总裁杨雅生认为,“深圳几家投资公司已经在种业上投资几亿元,看得很准。”

作为国内创业投资活动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深圳的VC、PE机构数量与管理资本的总量均占全国的1/3,各类投资基金、企业超过了8800家,其中,仅2013年就新增3600家,注册资本超过了2300亿元。

2014年9月,落户前海的首个以社会化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在深圳成立,它将为深圳种业创新之都建设提供金融支撑。国家种业创新基金即深圳前海中农种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已落户深圳前海,该基金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投资基金的第一个专项基金,首期总认缴出资额为5.15亿元,由园区联盟及园区联盟母基金发起,联合种业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记者 杨婧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