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前妻骂余秋雨 余秋雨为什么被人骂?余秋雨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017-07-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六.有人要骂余秋雨,有时也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他就是要骂,他就是看不惯余秋雨的思想.行为.作派.你能拿他怎么样?后来想到历史上的一些现象,就觉得"骂余"也不稀奇了.当年文人们骂来骂去,是常有的事.鲁迅的杂文,就是"骂人"的文章.不管是什么年代,文人之间只要有观念分歧,就会分成两派,口水战也就随之展开.前五十年的事我就不说了,八十年代初关于文艺现代派的论争,就持续了很长时间.一会儿讨论"朦胧诗",一会儿姚雪垠又和刘再复争鸣起来了,针尖麦芒,杀声震荡

六、有人要骂余秋雨,有时也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他就是要骂,他就是看不惯余秋雨的思想、行为、作派。你能拿他怎么样?后来想到历史上的一些现象,就觉得"骂余"也不稀奇了。当年文人们骂来骂去,是常有的事。鲁迅的杂文,就是"骂人"的文章。

不管是什么年代,文人之间只要有观念分歧,就会分成两派,口水战也就随之展开。前五十年的事我就不说了,八十年代初关于文艺现代派的论争,就持续了很长时间。一会儿讨论"朦胧诗",一会儿姚雪垠又和刘再复争鸣起来了,针尖麦芒,杀声震荡,一浪高过一浪。原因在哪里?我看就在观念的差异。对这个问题,我多说两句。

观念要是有了差异,争论就就不可避免。比如刘再复与姚雪垠在上世纪的争论,表面上针对文学主体性,实际上是看待文学的视角和方法不同。姚雪垠说,这是一个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刘再复研究"文学主体论",倒没把此事想这么复杂。

姚雪垠把刘再复的理论,看成是西方现代派思潮在中国文艺理论上的反映,因为文学主体性否定了旧的批评传统,突出了"人"在文学中的位置,这就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些不一样。那么,刘再复果真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吗?最近重读一本老书《艺术论集——马克思主义者对西方现代派文艺的评述》(前苏联艺术研究院编,姜其煌等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似乎找到一些答案。

这本书里,全是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艺术论争的文章,其中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然主义、颓废派和现代派的评价。从作者们的论争中,能看出文艺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旦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了,那么对姚雪垠和刘再复的论争,就有资格说话了。

 由此回到余秋雨挨骂的话题,也就心平气和了。既然骂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我们又何必计较余先生挨骂呢?只是还想说一句:当你在批评一种艺术现象,或在痛骂某一个人的时候,要是没有走上极端,那该多好。 余秋雨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余老师是一个很个性的文人,他不似传统文人身居高阁专心著述,也不似一些无内含的文人一味拨弄笔尖,挑风弄雨。

他走在时代的前沿,追寻生命的真谛,很多人看他觉得伪君子,其实是余先生思想境界独特,可以称余先生为人文学者。

从现在看来,他又可称为独立文化人,以一个人挑起一种文化风潮。他也注重实业,让文人和财富两个词和谐。在文人收入这点上,我觉得可以和演艺界类比,艺人收入几十万、几百万,是跟他的行业地位有关的,文人也一样,文化也是一种价值,又高于价值的东西。

现在评估价值的东西就是金钱,在中国就是RMB。当然不是纯文人就多了很多是非,包括一些正当的行为被人曲解。单说余先生赴川演讲赠书一举,有人看是作秀,有人看是慈善活动,其实两者是分不开的,在你做慈善的时候实际是宣扬了自己,我觉得即使想作秀,只要做了实事也值得人尊敬。

至于什么是其本意,也不必猜,不需猜。 我看余先生的社会地位与现在的行为基本相符,他是个值得尊敬与敬重的人。他的是是非非若干年后也被人遗忘,我们唯一记得的是他做过的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