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薛涌 薛涌说|先读书 后应试 重复刷题摧毁的是成长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最近有位十八岁的女孩子投到我的门下.她托福考了八十几分,已经被美国几所大学录取,其中一所排在七十名上下,算是比较满意了.但是,她一点也没有被录取的欣喜,告诉我:越学越心理崩溃,离上飞机的时间越近越恐慌.为什么?因为她高中时到美国交换过一年,知道自己的程度到那里根本没法读书.在国内这几年,一个培训班一个培训班地上,最后发现,不管怎么上都不会有提高,自己简直完蛋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疯狂学习"中无形的背负了很多压力.这个女孩经过了我的开导之后如梦初醒,释放了许多

最近有位十八岁的女孩子投到我的门下。

她托福考了八十几分,已经被美国几所大学录取,其中一所排在七十名上下,算是比较满意了。但是,她一点也没有被录取的欣喜,告诉我:越学越心理崩溃,离上飞机的时间越近越恐慌。为什么?因为她高中时到美国交换过一年,知道自己的程度到那里根本没法读书。在国内这几年,一个培训班一个培训班地上,最后发现,不管怎么上都不会有提高,自己简直完蛋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疯狂学习”中无形的背负了很多压力。这个女孩经过了我的开导之后如梦初醒,释放了许多精神压力最终来美国读书。她现在跟我读了一个学期,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成为我最用功的一个学生。

我其实并不一味地反对考试,也不反对应试。相反,我觉得考试和应试都非常重要。但是,正常的程序,是先学习,再考试。考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不能本末倒置。比如托福、SAT这类考试,测的是你的英语水平。那么,你就先要有水平才行。

即先通过长年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程度。等到了考试的节骨眼上,提前拿出两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演练应试技巧。我经常告诉学生:这个时刻,就把考试当打游戏,看你能打多高的分。整个过程会象打游戏那样愉快。

然而,中国的学生和家长则想的恰恰相反。考试成绩不好,不觉得自己没有学好,首先想到的是没有考好,或者没有掌握应试技巧。培训公司的广告宣传,也助长了这种心理。从我们三十年前准备出国时,那些培训班就在教唆:掌握了我们的技巧,你甚至英语不太会也能拿高分。这样,善男信女们就跟着一遍一遍地刷题去了。

考试技巧确实管用。不掌握就白吃亏。但是,你要认识到这种技巧究竟有多么灵光。我在最近的几本书中都讲过这个问题。的确,掌握考试技巧和出题规律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解题速度,理想情况下还能提高成绩。但问题是,过早投入应试培训,马上会陷入效益递减的死胡同。

效益递减的根本原因在于:培训班教给你的大多是技巧,顶多能帮你提高5%的分数,却往往要占用你50%以上的学习时间。很多培训班周期在1个月到1年不等,然而能让你提供5%分数水平的这点技巧,在两个月以内就可全盘掌握,再多花时间则没有效益。

所以我一再说:先读书,后考试。家长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刚开始策划出国就给孩子报了个托福班。孩子刚进去几个月,往往效果明显,而且新鲜劲儿十足,看着自己成绩的快速提高,觉得特别励志。一开始的甜头,使越来越多的人迷信应试。

但是,一年下来,就陷入无意义的重复,进步几乎停止。于是,大家本能的反应,就是觉得自己大概没有碰到“名师”。我一个学生,跟我学了一年英语阅读,我告诉他忘记考试,专心读书识字。而他一个同班同学,程度几乎一样,跑到上海和名师一对一演练托福,最后考下来,我的学生成绩高一截,主要是阅读几乎满分。

这道理也很简单:正常的英语阅读,是学无止境的。我在美国硕士博士连读了十年,在大学教书十年,现在还在学习英语阅读,而且只要学习,每天都有长进,在这无涯的学海中,只要投入就会有产出,根本不会出现效益递减的问题。

教育,说到底是帮助孩子成长,而且这种成长必须是可持续的。如果孩子们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却长期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那么他们就自然会对教育丧失信心,对自己丧失信心。一旦丧失了信心,那就陷入“哀莫大于心死”的悲局。

一遍一遍刷题这种原地转圈的重复性死记硬背手段,不能促进成长,也谈不上是教育。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摧毁成长的磨难。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能够悬崖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