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懿妻子 彭懿:让孩子跳出“实用阅读”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图画书不是带插图的书 一说到图画书,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们过去的那种小人书.连环画,或者是现在"读图时代"那种带有很多插图的书籍,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误解.那么什么是图画书呢?彭懿在他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说: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而小人书呢?如果单独看图,你可能不能

图画书不是带插图的书 一说到图画书,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们过去的那种小人书、连环画,或者是现在“读图时代”那种带有很多插图的书籍,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误解。那么什么是图画书呢?彭懿在他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说: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图画书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不需要文字,图画就可以讲故事”,这是图画书的一个典型特点。

而小人书呢?如果单独看图,你可能不能了解其内容,不能明白它的意思,相反,如果光看文字不看图,则完全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说明小人书其实是采用“文配图”的方式,实际上还是以文字为主,图,只是一种配合。

小人书和图画书,创作角度也不一样。小人书其实很多是在站在成人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带着大人的认识和眼光。而图画书则纯粹是以小孩的眼光来创作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图画书的作者,很多既是作家,又是画家,一个人独立创作,所以文和图的配合做的很好。

画面能表达的,就不用在文字里说明;而在文字里能说明的东西,在图画里就不一定要画出来的。这一点,是小人书永远无法相比的。像《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经典的图画书,文字上讲述的是一只母鸡悠然自得地去散步,兜了一圈回来了,似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实际上画面画的是一只狐狸一直在虎视耽耽地跟着,因为倒霉透顶,被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所惩罚,阴谋才未能得逞。

这本书14个画面,只有32个英文单词,却讲述了一个让大人和小孩看了都会哈哈大笑的故事。这本书其实潜藏着三个故事:文字的故事、画面的故事,文字和画面共同构成的故事。这样的图画书和小人书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两者的区别来。

图画书看起来简单,其实如何阅读图画书,却是有很多知识和技巧。“图画书其实最大的秘密在于翻页。”在彭懿讲课的幻灯片中,我看到一个画面写着“翻页”两个斗大的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彭懿介绍,日本有个很有名的图画书作家,每次总是自己把图画书做成翻页的书,为的就是看看自己能不能被吸引着翻过下一页。

能够吸引孩子翻页,说明成功了。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这个听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隐含着一个基本的技巧和评价。

图画书还强调画面的连贯,在规定的几十页(一般是32页)内,画面要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映像。彭懿把图画书的作者比喻成导演,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彭懿告诉记者,他曾经做过5年的科幻片导演,对这个可以说是深有体会的。

小孩为什么需要图画书 有人对儿童图书市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同样价格的两本书,一本字多,一本画多,90%的中国家长会买字多的那本。家长们往往还会炫耀自己的孩子3岁就认识两千字、4岁就认识三千字等等。

其实,这是一种教育的误区。 识字只是会读字,读字不等于有阅读能力。“一个孩子3岁时已经认了很多字,长大后却很难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彭懿用一个事例描述了我国儿童早期阅读的误区。

他说:“这个孩子就是我的儿子,明年将参加高考。类似情况在我国相当普遍,大多数孩子从小没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他认为,将识字教育等同于阅读教育是目前国内儿童早期教育的一大问题。

为什么有的小孩听得进故事,有的小孩听不进去故事呢?彭懿解释说,能认真听故事的孩子,听故事时心里看得见一部电影。听不进故事的孩子,没有把故事变成一个个画面,没有在心中想象故事、把它们变成画面的能力。

孩子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获得想像力的,图画书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图画书是向文字书过渡的一座很好的桥梁。图画书为孩子的形象思维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一本好的图画书,对孩子的一生会有很大影响。

国内的图画书引进很滞后。在台湾,图画书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正是敏感的看到这个差距,1999年开始,彭懿暂时放下了自己在国内已经颇有名气的幻想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主攻图画书的研究。

经过数年的搜集和积累,《图画书:阅读与经典》2004年开始动笔,2006年终于出版了。书一出版,立即受到广泛欢迎。国内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说:“彭懿为儿童文学理论界提供了一本填空补缺的图画书理论书,为大人们写了一本如何帮孩子选、如何引导孩子读图画书的工具书,同时也为图画书发烧友们写了一本淘书指南。

”这本书的台湾版封底的话则干脆印上这么一句话:“儿童文学理论界一本填空补缺的图画书论述”。

正如彭懿自己说的,“我写这本书,就是想回答什么叫图画书?怎样读图画书?什么是好图画书?”在《图画书:阅读和经典》一书中,彭懿详细解读了构成一本图画书的所有元素,从封面、环衬、扉页对孩子的暗示,到图画节的表现手法,包括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文字的排列、画面的阿连冠与叙述、潜在的节奏、隐藏着的细节、留白与空白页、方向性、空间与时间、颜色、框线、视角、画面大小与色调变化、无字书、题材等等,都很有讲究的。

书的下编精选的64部经典图画书,则可以让人们按图索骥,免走弯路。按照这本书入门阅读图画书,可以明白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而早接受经典熏陶的孩子,则可以养成纯正的审美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这对于以后的发展,可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欧美和日本,很多图书馆都有专家的阅读指导书目,比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推荐书目“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本图画书”、日本的“亲子共读的图画书一百种”,还有一些社区图书馆里面的儿童读物区,还有专业人士会专门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中国,网站在亲子阅读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实体书店更好,比如“蓝袋鼠”、“红泥巴”、“妈妈宝宝书友会”、 “亲子洋书友会”等等,都可以看到许多最新出版的图画书的介绍和推荐。

阅读图画书的的两个误区 一份调查显示:83%的中国家长对儿童早期阅读缺乏科学认识,将早期阅读简单地视为提前开始的识字教育,这造成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压抑。

小学阶段厌学的孩子中,60%以上的原因跟家长的错误心态有着莫大关系,换言之,即家长培养孩子早期阅读的方式与心态,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 家长对待图画书的误区之一,就是只负责买书,而后让孩子一个人读书。

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彭懿建议,家长买回图画书之后,应该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想办法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妈妈应该用自己的手握着孩子的手一起,声情并茂地来朗读这个故事,有时还可以和孩子做角色扮演。

这是最能拉近亲子关系的温馨一刻。“妈妈带着情感朗读的声音,在孩子的记忆里是永远不会消失的。”而且,每一本经典故事都可以读上许多遍,第一遍粗读故事,第二遍精读细节,第三遍仔细看图,第四遍图文并进。

图画书翻一次就丢开的,肯定会失去很多细节的东西,这无异于资源浪费。 阅读图画书的第二个误区,就是在读书之后,要求孩子回答诸多问题。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看完图画书之后,家长立即就提问:这个故事表达什么意思?你觉得狐狸聪明吗?母鸡知道自己后面的危险吗?这样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

久而久之,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甚至是恐惧,本来小孩看图画书是很快乐的一件事,可一想到看完了妈妈会提问,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甚至是恐惧,担心那种考试式的提问,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不喜欢阅读了。

“读书不能变成一种很功利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这是彭懿对父母的忠告。带着功利心的家长,恨不得孩子立竿见影地掌握书中所有的内容,不断强迫孩子回答问题,这实际上是在剥夺了他们阅读的快乐。

比如看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图画书,妈妈们经常会问:你告诉我,你有多爱妈妈?可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会非常不愿意回答。可是即便孩子不说,并不等于他没有受到教育,而是把这种表达留在心里,在此后的某一天,也许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表达出来。

很多孩子觉得看书之后要回答问题就变得不快乐,就像读书本来是很快乐的事情,可是一想到要考试,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厌倦情绪。所以,切记不要增添孩子阅读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