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英蒲剧 蒲剧《西厢记》武俊英“我好悔也”【舞台版 与李晓芳 杨燕版本】有词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独创俊英腔 武俊英根据自己的音质和音色条件,在练唱中大胆地采用了附加音,即断音.颤音.滑音.鼻音.具有各种情感色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音.干板清唱和无字吟唱等唱法,这是她的独创.使自己的唱腔形成一种既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流派,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层,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 .借鉴其他剧种 在戏曲的实践中,俊英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地方剧种有相对的封闭性,若不改进.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兜圈,是不会有美好前景的.俊英认为,自己是唱蒲剧的,固然

独创俊英腔 武俊英根据自己的音质和音色条件,在练唱中大胆地采用了附加音,即断音、颤音、滑音、鼻音、具有各种情感色彩的装饰音和弱音、轻音、气音、干板清唱和无字吟唱等唱法,这是她的独创。使自己的唱腔形成一种既激越高亢又委婉缠绵,既有蒲剧传统韵味,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流派,从而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层,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 。

借鉴其他剧种 在戏曲的实践中,俊英越来越感觉到,一个地方剧种有相对的封闭性,若不改进、兼收并蓄,老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兜圈,是不会有美好前景的。

俊英认为,自己是唱蒲剧的,固然是以蒲为本,蒲腔蒲调不能丢,但也要吸收一些“外腔外调”。她纵向继承了蒲剧旦角名家杨翠花、裴青莲、朱秀英等人的唱腔技巧,又横向借鉴了秦腔、越剧、黄梅戏以及歌曲的发音运腔,极大地丰富了唱腔的内涵和表现力。

武俊英以蒲剧本韵为基础,兼学京剧唱腔的宽厚嘹亮,豫剧唱腔的婉转悠扬,越剧唱腔的柔曼低回,评剧唱腔的吐字真切,晋剧唱腔的虚声幽长。

借鉴流行歌曲 俊英仍不满足,她又进行着大胆的艺术尝试,即是从流行歌曲中汲取营养。她认为,蒲剧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争取年轻观众。老年人爱看蒲剧,而青年人喜欢跳舞、看录像、玩电子游戏之类,若不争取青年人,蒲剧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黯然失色。

如何争取呢?她发现,年轻人有一特点爱听流行歌曲,若将流行歌中的艺术精华提取一点,如同打维生素针似的,输送到蒲剧腔里岂不更好吗?只是,流行歌曲归流行歌曲,蒲剧归蒲剧;一个是自由浪漫、随其自然的歌,一个是有板有眼、蒲味浓浓的戏,二者相差甚远,哪能合二为一?可是,俊英不服气,觉得同样都是“1、2、3、4、5、6、7”几个音符,这里能用,那里也能用,只要能将它用好!

她采用了一个办法,潜移默化。于是,就唱起流行歌曲来。每天每日地唱,唱得多了,不由地那种美味儿便往蒲腔里渗。俊英成功了!她唱得轻松愉快、悠然自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就连不爱看戏的年轻人也都被吸着过来。下乡演出时,有的后生还将她的唱腔比喻成名产名吃中的“油酥饼”! 代表剧目 有《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玉婵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