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决战》刘诗诗王千源无CP感 哈尔滨的背景上海调
《黎明决战》已经和大家见面了,这部剧只要31集,和现在动不动就五六十集甚至是七八十集的电视剧比起来,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相信内容会更精致些吧!不过,这部剧已经开播了一段时间,网友们却发现刘诗诗和王千源似乎没什么CP感,好像缺了点什么!
黎明之前剧照
在2010年的《黎明之前》成为国内谍战剧不可逾越的高峰之后,曾有一大批打着“黎明”旗号的跟风之作,然而这些剧其实跟《黎明之前》一点关系都没有。若非要个扯亲疏远近,这部同样出自导演刘江之手的《黎明决战》,或许可以称之为姐妹篇。
当然,是姐妹篇而绝非续集。如果说当年《黎明之前》将办公室政治玩出了高峰,那么《黎明决战》则有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创新——不再是常见的我方人员潜伏敌方,而是要揪出潜伏于我方的特务:共产党程樯(王千源饰)率部接管哈尔滨伪满警察局,任公安局局长。他一方面要与盘踞在长春的敌特组织、土匪、日伪作斗争,另一方面也要厘清公安内部的种种问题。剧集辐射的人员与故事线,更加错综复杂。
《黎明决战》的体量是31集,在目前这个动不动就五十集开外的电视剧市场里,实在是一股清流。剧集集数适中的最大好处在于,要在这31集里讲述这么复杂的故事,注定了本剧的节奏非常快速,毫无拖沓之感。开场仅仅两集,就已经把故事的背景、人物关系交代清楚:程樯接管警察局遇袭是一条线,宋红菱(刘诗诗饰)和杨景修(曹炳琨饰)回国是一条线,两条线交错但丝毫不显凌乱,直到汇聚成一条线——程樯与宋红菱在俄罗斯时曾是恋人,如今两人不仅分道扬镳,立场也截然不同。
黎明之前剧照
叙事的节奏符合谍战剧的范儿,可依然称不上多优秀的谍战剧,主要是因为剧中有两处气质不相融的地方,让人看了太出戏。一是演员之间的气质不相融。刘诗诗饰演的宋红菱与王千源饰演的程樯之间,仿佛隔了一座山,毫无CP感。程樯像是宋红菱的哥哥、叔叔,唯独不是恋人。两人不管是重逢还是回忆过去,眼神中都是波澜不惊的,大写的“不熟”。
整部剧的剧情,就是基于这两个人相爱才能推动后续剧集的发展,让还眷恋着旧情的宋红菱慢慢向共产党倒戈相向,是整部剧的主旨。可没有了这一层爱情推动力,剧情就不够合理了。毕竟光靠着说“他们很相爱”,但演员并没有表现出来,没有传递给观众这种相爱的感觉,一切就不那么顺理成章了。
反倒是宋红菱与曹炳琨饰演的杨景修之间,还更有恋爱的感觉。假夫妇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大小姐与忠犬属性,相处的细节比如吃醋、比如面对岳父时的默契,反而符合夫妻的定位。
黎明之前剧照
这种CP感,与剧本给与的相处模式有关,也与王千源本身不太适合恋爱戏、刘诗诗太适合恋爱戏的气质不相融有关。王千源当然是戏骨,演技很好,但纵观他所有演技出彩的戏份,似乎都与恋爱无关,而偏向于硬汉、兄弟情;而且仅就这部剧而言,话剧腔过重、表演过于用力了,程樯从出场开始就一直是吼着说话,但很多家常对话其实并不需要。刘诗诗擅长的是小儿女的情态,演一个富家任性小姐其实是符合的,姿态与妆容都足够漂亮,但她又是国民党的高级间谍,每到布置任务、斗智斗勇等环节,演技与眼神就跟不上了,没有狠戾感,仿佛还是待字闺中的少女。
二是剧集氛围的气质不相融。整部剧的背景交代是哈尔滨,可是剧中人、剧中景全是老上海的做派与腔调,与哈尔滨似乎没什么关系。剧中充斥着上海殖民地时期法式建筑、老上海的洋房、电车,服化道也都是偏海派的。然而整个故事发生在哈尔滨,台词上也多有体现,这就很让人出戏了。毕竟哈尔滨是一个特点十分鲜明的地方,俄罗斯文化、建筑、饮食,甚至是语言,都有渗透,与上海是截然不同的氛围。
一部电视剧,如果落点于某个具体城市,这个城市又特征鲜明,那么再随随便便地糊弄过去,就说不过去了。说到以哈尔滨为背景的谍战剧,有很多剧集都让人印象深刻。《悬崖》、《夜幕下的哈尔滨》、《零下三十八度》等等剧在这方面都很出色,剧中那哈口气都能成冰的氛围,那索菲亚大教堂和俄罗斯风情的建筑,那皮草、大衣包裹的人物,不用强调就知道这就是哈尔滨,这就是东北。《黎明决战》在这点上,实在是过于敷衍了。
黎明之前剧照
小编是觉得,刘诗诗本身就是小家碧玉般的菇凉,身上带着江南女子的优雅,要演绎一个多变的女特工确实有些难,小姐姐还是有待提高自己的演技。另外,她和王千源没有CP感,除了两人气质不搭之外,说不定也和刘诗诗已经结婚这个因素有关,毕竟大家都喜欢先入为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