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13条建议 “部长13条建议” 谣言背后的民意诉求

2018-04-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部长13条建议" 谣言背后的民意诉求俞洲日前,有关教育部新任部长陈宝生给中国教育提出13条建议的文章,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许多教师

原标题:“部长13条建议” 谣言背后的民意诉求

俞洲

日前,有关教育部新任部长陈宝生给中国教育提出13条建议的文章,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许多教师和家长疯狂转发。但事实上,这些建议并非陈宝生部长所言,原作者为湖南省基层教育工作者郑学志,所谓“部长13条建议”是谣言。

将普通教师的建议包装成“部长建议”,如此张冠李戴固然暴露了部分网络媒体广泛存在的弊端,但其“10万 ”的浏览和数量爆棚的读者留言,无疑戳中了教育领域的诸多“痛点”,谣言背后隐含着民意诉求。

13条建议中,最能引发笔者共鸣的,是关于规范学生校内外补课的内容。如郑老师所言,面对家长望子成龙、注重学生课外学业辅导的客观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对禁止在职教师有偿家教问题可谓三令五申,打压不断,但由于得不到家长在监督上的配合,实际执行结果不尽如人意:不仅顶风违规者由公开转入地下,被查获处罚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还诱发和促使众多校外培训机构快速扩张和不正当竞争,不断推升学生补课成本,导致越禁止补课家长代价越大的后果,与政策制订者意图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家长支出的目的背道而驰。

事实上,补课禁令成为一纸空文,归咎于职能部门执行不力、监管软弱,显然并不公平,其症结在于不接地气,操作上缺乏可行性和必要性。将校内教育资源大量闲置,将教师家教培训一刀切地禁止,必然使社会机构的补课培训泛滥成灾,难以监管。

实际工作中,类似“禁补令”这样的禁令和规定并不罕见。如放学后中小学生的托管,一直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一些学校出于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目的,推出部分学生延时放学制度,但受制于“在校时间”的束缚,这一便民措施举步维艰,难以实质性推广。

办人民满意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重视民意诉求,回归教育原点,遵循教育规律。有关部门在出台禁令规定前,应认真开展调研,组织专家咨询,了解民情社意。如果仅凭美好愿望和良好初衷,脱离教育工作实际,闭门造车,相关政策除了沦为一纸空文,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