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安郭子仪后裔溯源与发展(郭敬华)

2018-04-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万安郭氏,几乎全部是子仪公后裔,郭暧.郭曜.郭曙为最,子仪公后裔迁徙路线十分 复杂,迁来万安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山西-金陵-南昌-吉水-吉安-秦和-万安;二是万安-遂川-(粤) 南-万安;三是山西-广东-(粤) 南-万安;四是山西-福建-万安;五是山西-(粤) 南-万安等.符竹郭氏播迁史:说起万安县符竹村,民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来到江西,路过万安高陂时丢失了马鞭和兵符,后来兵符找到了,马鞭没有找到,他便在一棵大树上写了这 样几句话:"兵符系马鞭,符归鞭不见;鞭竹若生笋,繁衍

万安郭氏,几乎全部是子仪公后裔,郭暧、郭曜、郭曙为最,子仪公后裔迁徙路线十分 复杂,迁来万安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山西-金陵-南昌-吉水-吉安-秦和-万安;二是万安-遂川-(粤) 南-万安;三是山西-广东-(粤) 南-万安;四是山西-福建-万安;五是山西-(粤) 南-万安等。

符竹郭氏播迁史:

说起万安县符竹村,民间有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唐朝大将汾阳王郭子仪来到江西,路过万安高陂时丢失了马鞭和兵符,后来兵符找到了,马鞭没有找到,他便在一棵大树上写了这 样几句话:“兵符系马鞭,符归鞭不见;鞭竹若生笋,繁衍我子孙。

”后来鞭竹果然长出了竹笋,竹笋长成了竹子,竹子越长越多,越长越茂盛,人们称这里为竹林村,因竹子能赚钱,又称富竹村,后来才改为符竹村。这便是符竹村的由来。

郭子仪生有九子,分别取名有曜、日于、日出、晤、暧、曙、映,皆为朝廷重臣。

后人便以“汾阳”为堂号,幅射全国各地,据说郭曜后裔郭在徽因党言忏 旨,左迁为庐陵刺史,遂家迁吉州之望云门,其子孙又迁于西江、麻岗、秦和、万安等地,裔嗣又辗转迁于赣南十余县市及浙江、四川、台湾。郭曙后裔迁于闽粤,从闽粤迁于赣南,再从赣南迁于万安、永丰诸县。

郭暧曾孙郭瞿迁于江苏金陵乌衣巷,又于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为避黄巢战乱从金陵乌衣巷徙居豫章反吉州府秦和县龙泉乡十善镇隐义岗,郭瞿次子郭延嵩又从隐义岗迁于万安县高坡乡符竹村。

后又从符竹村分徙层溪(冠朝)、松关(赣南)、蔫溪、下驿、读堂谓之为符竹五派。除五派外,唐朝中期还从符竹迁往漳涧田良富的岭脚下,唐末迁往良富的松石下以及遂川县龙泉乡。宋初迁往良富上坊、下访,桂江西坑、溪头,秦和冠朝、湖 (粤) 。

宋末 迁往剡溪珠山坑,高坡东村,又从桂江溪头迁往丁于脑。元朝从东村迁往潞田洛富、邹江、城岗。明朝迁往社坪高坑、告场、百加夏源。明万历年间迁往棉津高岭。

清初迁往高陂岽头 、东山、岭排、中坪、横坑,后来又从横坑迁往五板坑,从良口迁往凹背,从良富迁往弹前 洽村、斗门丁、打鼓凹、老虎窝,从桂江西坑迁往上荷林。清康熙年间迁往百加新圹背。清 末迁往罗圹浇田、晓瑞。据说晓瑞原有郭、张、杨三姓,地名取“雄鸡报晓,紫气东来”之 意,吸引了孙、肖、胡诸姓来此落户。符竹郭氏就是这样发根起苗,东迁西移,星罗棋布, 泱泱然成为旺族。

读堂郭氏播迁史:

读堂是符竹五派之一,位于万安县潞田镇。

宋朝时期,符竹樟背有识之士郭氏盘石公看中 了读堂是块风水宝地,遂举家迁往读堂,并建一祠常,称为盘石堂。从此这里人丁兴旺,人 才辈出,明洪武二十九年出了特榜进士郭仕道,曾任顺天府尹。到了南宋时期,读堂郭氏分 布方桥、堵圹、众坑以及百加、窑头、视头、万安等地,万安县城还建起了郭家祠。

明初从 符竹迁入潞田下石、寨下、赣南信丰,又从信丰迁入读堂赤岗。清朝又从符竹迁入楼下、下 西坑,从万安郭家祠迁入潞田乃排,韶口南乾,从方桥迁入陂头。

清末再从下西坑迁入银圹 滩头店,从南乾迁入潞田密背脑上,从高陂大前门迁入潞田关石。这关石可是个好地方,前 有文峰笔架,后有虎形扑地,上有雁鹰打兔,下有狮子把口,是个山峦起伏,山石突兀,一 人把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之地,郭氏很快就在这里繁衍兴旺起来。

阳城郭氏播迁史:

阳城位于万安、秦和交界的密头镇。

远在唐朝时期,郭瞿长子郭延升便从江苏金陵乌衣巷 辗转迁入阳城。阳城原名横坑,只因明朝时期这里出了个郭氏将军在京城理事,他便奏请皇上恩准家乡筑城,村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城门设在向阳处,成了一座坚如磐石,固若金汤的小城,故改名为阳城。

阳城郭氏繁衍生息一发不可收,原来的旧城适应不了发展快、人口多的需要,便纷纷向秦和、遂川和万安各地迁徙,尤以韶口为最,如宋代迁入韶口畔圹、冠薮、湖田、双林岗、樟树下、下樟树下。

明代迁入韶口泥圹、角圹、窑头八斗同福田,百加 夏源。清代又从畔圹迁入长溪,从同福田迁入下岔、洞口,从夏源迁入荷林、甘草坪和韶口上元。清末从阳城迁入视头圳头,又从圳头、洞口迁入九斗鸭蕉坑。宋代阳城郭氏迁入荒山 野岭,没有人烟的麻溪开垦荒地,种麻为生,产品畅销各地,故改名为麻源,1957年建立红光垦殖场,1964年改为麻源垦殖场。

上造郭氏发展史:

上造村位于三府四县五乡交界的万安县夏造镇。

追溯郭氏在上造开基及迁徙发展倒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据《郭氏族谱》记载,郭暧三十三世孙郭彦初、郭彦英两兄弟,一个居守龙州,一个迁入安远县鹤子乡阳佳里开基。郭彦英于明太祖洪 武二十一年 (公元1329年) 出生,从小聪慧过人、知书达理,他在阳佳里开基后繁衍昌盛, 人丁日旺,户口日繁,迁徙日众。

其六世孙郭一例到处游览,来到上造,认为这里地处青龙山下,应为龙下村。清世祖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 ,郭一例长子郭挂移居赣县,次子郭扬、三子郭采移居上造 。

接着,郭扬 长子郭维苓、次子郭维芝,郭采长子郭维菊、二子郭维荀,三子郭维萱、五子郭维立等先后 迁入上造,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后来,郭维荀之子郭选成、郭远成、郭道成,郭维兰之子郭达成等固守上造,繁衍后代。

郭维苓及其长子郭约成三子郭例成从上造迁至湖南省长沙府浏 阳县上北乡开基。郭维立之子郭迩成、郭段成从上造迁往遂川县巾石乡鸡公开基。郭氏人丁兴旺、后裔繁昌,先后从这里迁往万安云洲下村,弹前望远形,流源,横路和九斗。

再从九斗迁往凹背、鸭鸡岭。从云洲迁往柏岩上坪和社坪中屋、大江、元下、洋屋等地。解放后又从上造迁吉安市、万安县城、秦和冠朝、九江瑞昌,最近又从潭下迁上造、上造迁下造。

如此东迁西 移,循环往复。三百多年来,郭氏在这里传了十三代,一为成,三为赐,三为兆,四为崇, 五为文,六为家,七为源,八为兴,九为敬,十为爱,十一为训,十二为迪,十三为叙,连 起来则是成赐兆崇文,家源兴敬爱,训迪叙伦常”,往下则是“士德先忠孝,芳名应远扬, 和宗敦礼义,广信定安祥,善继思修献,绵传世益昌,贤才多济美,科第启书香,恩泽振华 族,国富添新章”。

这就是先贤为后辈定下的昭穆字辈排行榜。明末清初从安远迁入郭姓后,团结如一人,家和万事兴,盛产粮油油茶,建起了榨油槽,人们称上槽为上造村,下槽为下造村,统称为上下造村。

苏溪、车溪的由来:

苏溪村位于万安县芙蓉镇,系唐末宋初郭氏建村。

原来这里并不叫苏溪,只因宋绍圣元年 (公元1096年) 宋代大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来到万安,在这里一条小溪沐浴 ,在一个亭子 里赋诗,诗中有“一溪横两峡”之句,故名为苏溪村,这个亭子叫接官亭。从此这里人文鼎盛,人口众多,南宋时迁韶口清水丘,明代时迁建峰园下和县城西门、北门,西门建了郭家祠,北门建了永诗堂。

到了清代,郭家祠一支郭氏迁潞田田心,韶口南乾,宝山郭家,再从郭家迁黄圹杂岭脑,庄下大棋子,而永诗堂一支郭氏则迁窑头流芳正元堂。

车溪村位于万安百加镇赣江旁,因这里远有笔架山,近有笔架圹,中有墨砚池,西有大赣江,地形象条船,村子象车箱 (又说象船舱) ,故名车溪村。

据说西汉时便有郭氏居住,有一老汉在赣江捞鱼时捞起了被吕后所害的韩信头颅,为纪念韩信将军,便建有韩信庙和韩信塔,塔上有明朝重臣张两广、黄绍杰、肖柯题诗,是个人杰地灵之乡,过去便出了名人德公 ,万安城墙北门曾叫德公门。明朝时期,吉水郭氏慕名而来,纷纷迁入车溪村和芙蓉田排,学头背,从学头背迁岭下,吉水马岗湖潭郭氏迁韶口夏坪,成为车溪宗亲睦族。

闽粤赣郭氏迁万安:

闽:宋代从福建迁入芙蓉镇松关村(明代又从符竹迁入),1980年从松关村 迁入凤凰村。

明代从福建上杭迁入涧田黄霞角。清代从福建迁入武术水牛湖。

粤:明代从广东迁入涧田老屋家、石壁土段 、黄竹坑、杨梅坑和武术蛇坑。

清代从蛇坑迁入大岭蛇坑尾。

赣:唐代从于都官田迁入武术老屋坊,再从老尾坊迁入小疗、杨屋坊。宋代从赣州迁入窑 头坑的头,弹前高小段。元代从赣州迁入涧田黄霞角。明末从都官田龙湖迁入宝山大填。清初从赣南迁入高坡岭下,从赣州迁入弹前蒋屋,从赣县大湖江迁入夏洋家洞,从兴国均村迁入宝山横岗背。清道光年间从于都 迁入芙蓉镇茌园背。清末从安远鹤子乡阳佳里迁入宝山郭屋。

泰: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从泰和马家洲石角子迁入韶口西韶开基, 迄今已有1380年历史。

宋初从泰和津洞迁入百加城隍庙,宋末从泰和迁入芙蓉镇茶亭下,清初又从茶亭下迁入官田。元代从泰和洋村迁入窑头螺溪。明代从泰和迁入韶口下田背,从泰和大赣村迁入百加陂山、龙源山,从泰和岭溪迁入枧头下门,从泰和冠朝落坑迁入窑头庙下,从泰和排溪、钩坪迁入社坪南芜背、井下,从泰和白竹溪迁入枧头湖斯坪,清初又从湖斯坪迁入中龙六和土段 。

清代从泰和迁入窑头东广,从泰和岭溪迁入窑头高溪,从泰和湖土丘迁入夏造岔内,从泰和燕三村迁入韶口院下。清乾隆十四年从泰和凤岗东楼迁入枧头下路。

遂:宋绍兴庚午年从遂州迁入高陂东村,大前门。明代从遂州松林迁入涧田上土龙、下土 龙。清代从遂州迁入顺峰梅屋、桂江横岭背,1963年又从横岭背迁入岭背。

安:清末从萍今安源迁入涧田小罗坑。

抚:明末从抚州迁入枫林上南坑。

万安郭氏互迁史:

芙蓉镇:上坪垄是清初从罗杨梅坑迁入,下岸是清代从桂式江东田迁入,东城排上是清代从枧头高坑迁入,龙溪雷背坑是清末建村。

五丰镇:桂江白沂萝卜洲是明初从溪头、双家圹迁入,云洲是清代从上造迁入。中洲曾家 巷是清末迁入。

窑头镇:连源是明代从横圹高坑迁入,新连源是清代从老连源迁入。

百加镇:井头是清代从芙蓉镇窑田村迁入。

韶口方:元背、易圹下是唐代从罗家岭迁入,坪井是宋代皇三年从潞田楼下迁入,枫树 坑是宋代从潞田新坡迁入,沙岔是清代从陂迁入,渡口是清代从坑尾迁入,老下田是清代从 北岗迁入,下泥圹是清末从陂迁入。

枧头镇:高陂土段是清末从杨岸迁入。

宝山乡:下坂坑是清末从良富迁入,下肚子是1975年从上板坑迁入,黄圹是清代迁入。

武术乡:天子港是清代从弹前横圳迁入,昆仑是民国初年从涧田木公坑迁入。

夏造镇:横路是清代从上坪迁入。

弹前乡:大竹公是清乾隆年从社坪公迁入。

社坪镇:高坪月老是清代从芙蓉镇上坪垄迁入,大和平是民国十八年从皂口迁入,洋屋、中屋、光下、大江是清代从云洲迁入,肖家、沙庄、松山下、外龙口均是清代郭氏开基。

万安郭氏英才多

万安郭氏以始祖郭子仪为楷模,忠贞智勇、宽仁豁达、崇尚忠烈、孝敬祖先、尊重妇女、敬老爱幼、人文鼎盛、英才辈出,尤以符竹村为最,有宋御使郭文政,元裕进士郭文魁,银青光禄大夫郭文格,学士郭仁逊,广州知事郭 沧渊,广东学政郭潢,五云训导郭炳叔,明庆云令郭鹏,临江训导郭济会,丁酉举人郭良, 簿郭子霖,鄞县簿郭绵还,州判郭楷修,赠徵仕郭楷伊,武定府经历郭良宰,襄阳府官郭照磨、郭召烈,乐清巡检郭良政,河间知事郭良材,羽林卫经历郭鼎恩,太兴典史郭际名,兵部圹务府官郭日韦等等。

读堂村有明代特榜进士、开封襄城县丞、淮庆府通判、顺天府尹郭仕道。松关村有明万历举人郭济美,广西浔州知府郭鼎忠。苏溪村有明代泰州同知郭伯荣,广西经历郭惟中,万历举人郭道隍,上海巡检郭伟,后来还有雍正进士郭位,知县郭道隆,工部清吏司郭定俨。

学头背有明嘉靖进士、翰林庶吉士、兵部尚书郭宗臬。此外还有同知官郭林,知县郭绩,工部主事郭秩,工部书田主事郭元琳,明正德十二年进士郭持平,德安同知郭休,奉直大夫郭元,云南金腾兵备副使郭春震,山东知县郭宏德,大周知县郭惟清,广东把总郭与禀,武举人郭大定,国子监学正郭士祯,荐授行人、出使外国的郭于诒等。

大革命时期的红军老干部则有韶口畔的郭雾、洛田读堂的郭俊彪,窑头八斗的郭吉才,顺峰井溪的郭光汉,枧头湖斯坪的郭振达等。在大革命时期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牺牲的有名有姓有记载的 郭姓革命烈士达278人。他们皆为民族之精英,国家之栋梁,郭氏之骄傲,后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