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季平红高粱 听赵季平聊《红高粱》《霸王别姬》《大宅门》 背后的故事
有这样一些音乐,不论在哪里,一听到旋律,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电影中的场景,仿佛回到了看电影的那些时刻。赵季平就是创作这样音乐的人。如果《黄土地》中没有了抒发翠巧内心痛苦的信天游,如果《红高粱》缺少了三十支唢呐、四支笙和一面中国大鼓震天撼地的齐鸣、姜文粗哑雄浑的吼唱,这些银屏经典很可能会失色许多。FWT金陵热线
很幸运,这些电影遇到了赵季平。
同样很幸运,《文艺名家讲故事》节目组首期节目就邀请到了赵季平。
盛夏7月的一个下午,我作为本集节目的导演第一次约见了赵老师。心情忐忑的我,坐定五分钟后就平静下来,对面的银发老先生分明就是家中的一位长辈,笑容可掬地对我讲起自己的往事……
赵季平从小在父亲赵望云的画案前长大。小学三年级时,他就在铅笔盒里放了个纸片,上面写着"长大要当作曲家",他希望能用自己的音乐诠释父亲的画作。然而,没能在父亲有生之年,让他听到自己的作品,是赵季平心中永远的遗憾。
1981年,在父亲去世五周年之际,赵季平终于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交响曲《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巧合的是,两年之后,就是听了这部他写给父亲的《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导演陈凯歌当即决定请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作曲,赵季平的音乐之路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菊豆》、《漂亮妈妈》、《一声叹息》、《大话西游》、《梅兰芳》,电视剧《水浒传》、《大宅门》、《乔家大院》、《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些可圈可点的影视经典,配乐全部出自赵季平的神来之笔。
与他合作的导演名单中,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何平……个个都是国内影视界的"大腕儿"。他就默默地站着这些"导儿"的身后,为他们的电影带来惊奇与力量。
不难发现,在赵季平的绝大多数作品中,都有家乡的元素,那是难离热土的情感流露。在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赵季平老师多次提到了他的家乡、他的父亲,我似乎开始理解了他音乐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霸气与陕西那片土地的血脉传承,也体会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家风在他身上的延续。
赵季平老师说,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一本手绘册页,这是父亲在晚年拖着病体为他而作的。册页封面上写着: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本册页已成为赵季平生命的组成部分。他从父亲的话中深深领悟到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到百姓中去,扎根生活的创作真谛。
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柏林森林音乐会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级的音乐殿堂里,在被各类掌声、鲜花簇拥的同时,他从未停止过深入生活的脚步。每年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山野间行走,采风早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拍摄过程中,我们与赵季平老师一起来到了秦岭山脉一带采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当地一户老乡家,赵老师坐在小板凳上,边吃裤带面边跟熟识的老乡唠着家常;听当地村民演奏的原汁原味的长安鼓乐时,他沉醉其中,赞不绝口。我想,他的音乐之所以能够"钻心",也许正是源于他对生活、对人的真挚与热情。
更多精彩故事,敬请关注2月19日18:55分CCTV-3《文艺名家讲故事》——《赵季平:用民族音乐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