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谈恋爱怎么相处 度过恋爱浪漫期的技巧
恋爱初期男女相处之道是什么?在讲浪漫期之前,我要先探讨浪漫期的起源与源头。我人类,是这世界上少数需要他人照顾1-2年才能够存活下来的生物,并且经过跟母体的分离,因此我也就有了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以及所谓的存在性焦虑。
(存在性焦虑,为身为人的无始以来人性的基本元素之一,我人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一旦静下来,我的潜藏的不安全感以及对这世界的疑惑与未知的恐惧就会浮上檯面。人类会透过「活动」让自己忙碌、沈浸于某种概念之中来逃避存在性焦虑的浮现,在活动中寻找意义,藉由成就感、归属感创造意义,也因此造成了文明、现代科技、工作等产物)
刚出生的我没有「个人」的元素在,也只是透过把爸妈与自己接触的人事物「物化」来满足自己的不安全感。我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并不会(也不想)体认到爸妈其实也是脆弱的个体,我认为爸妈是全知全能的「照顾者」,并且延续孩童时期的模式,我会对未来、爱情等等产生憧憬或幻想,认为会有一个「外界的某人」来弥补人生的遗憾与不完整,或是那个人可以协助我达成我想要的人生与让我得到我想要的感觉,并且否认人「孤独」的本质。
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对这个爱情的憧憬与想像更加具体、细节变得更加完整。(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在普通文件的「句点」中暗藏微缩照片,微缩照片藏有许多密密麻麻的资讯,在成功送到目标人物手上之后放大,就可以阅读。)我对于爱情的想像,就像是一幅微缩照片,一旦遇到了可以「触发」微缩资讯放大的时候,就会产生所谓的「浪漫期」。
在浪漫期,因为双方彼此并不了解,我爱上的其实是对对方的「想像」与自己的「投射」,并非对方的本体与个体。在这个时期,我彼此是用「物化的概念」在相处,是「形象与形象」的对等性,而非「人与人」之间的对等性。浪漫期的维持始于「资讯不足」,我约会之后,依靠我回家之后对对方与为来编织想像,并藉此逃避现实的残酷。
而这个时期的物化并没有什么不好,他会让彼此之间产生极大的能量,并且开始对未来投射「希望」,为自己展开更多的可能性与新世界,在这个时期的人们,由浪漫期的许多刺激与兴奋感而愿意去尝试与平时不同、不寻常的事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文章会说,要维持浪漫,就是彼此一起要共同尝试一些新事物)
备註:信心与希望不同,希望是源自于对于现状的不满足,而信心则是接纳与肯定。
因为我与对方相处缺乏真实的经验,再透过足够的时间与经验与对方相处之后,会发现对方并不如我想像一般的美好。他们也有所谓的「恶」,并非只有「善」。例如奇怪的癖好、习性、慾望、贪念、恐惧等等。(所以一开始就不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恶」并且喜欢自己的缺点的人,就不容易在后续让对方产生这种问题。请参考此文:女孩,关于爱自己不是好东西才能被喜欢)
彼此都会发现对方不如我想像中的成熟,因为一旦触碰到爱情,我的理性就会容易消失,塬始的恐惧、慾望全都会在爱情关係中浮现。慢慢发现对方的本性与行为,这些东西衝撞着我对爱情的憧憬与想像,这样的打击,会让我产生另外一种动能,就是:
「没关係,我还是可以努力把对方改造成我想要的样子!」
而就开始了权力的争夺。这些想要控制的情绪,也能产生极大的能量,也就会产生衝突。因为对方不可能乖乖就让你改变、批评他本来的样子。然而当然他自己也有对爱情的想像,不是只有妳才会有。
在这个时期,衝突的发生源自于我仍然想要坚持自己的想像、自己角度的对与错,并且「还不想要」接受对方真实的样貌。因为浪漫期的美好使我不想要脱离,我试图让那个能够完整我生命的「拯救者」真的存在。(拯救整的形象塑造通常源自于小时候不愉快的经验)
我坚持自己角度的对错,就会用「我是为了你好」来包装自己想要控制对方的慾望。这可能一开始始于温和的劝告,例如「你这样穿会更好看唷!」「你来接送我我会很开心的!」因为现实慢慢开始跟想像产生了差异,发现对方的样子跟自己缩影中的细节不太一样,进而就会产生「期望」,塬本温和的请求就会慢慢变成要求与牢骚。然而期望其实没什么不好,那是一个表达之后会让双方关係更趋于满足的一种方式,但期望很容易变质,变成支配与控制对方的手段。
而衝突是我能够更了解彼此与平时未产生衝突时没发现的一面,提供学习彼此想法的机会。衝突会产生程度性的破坏,但只有破坏才能产生新的变化、秩序。只要双方承诺在衝突时不要抽离或冷漠,好好在享受衝突,用知性的讨论或是充满活力的游戏与竞争性活动来取代怒骂、侮辱跟暴力。衝突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时常是在一方或是双方不愿意理解对方的立场,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才是「唯一正确」的。
要记得在产生衝突的当下,情绪上来的时候,有可能彼此都会忘记需要沟通,或是在气头上或是沮丧的时候没有能力用理性的那一面去做对话,但只要双方都不放弃或煺于冷漠,日后冷静下来之后就可以重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