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朱婷近况消息汇总 奥运冠军故居成景点

2019-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8月21日奥运会女排决赛这一天,朱婷的父母朱安亮和杨雪兰早晨5点多就起床了.他们接到通知,领导要来他们家一起看女排决赛. 老两口有些紧张,把院子扫了一遍又一遍.朱安亮更是写了张纸条放兜里,上面是感谢的话,"万一最后让我发言,我就按照纸条上念". 朱安亮这辈子,家里头一次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他借了50多张板凳放在院子里,很快被从县里到村里的各级领导坐满,来晚的乡亲只能站着. 女排夺冠后,许多改变在河南周口市郸城县朱大楼村发生着.这个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不起眼村庄,除了

8月21日奥运会女排决赛这一天,朱婷的父母朱安亮和杨雪兰早晨5点多就起床了。他们接到通知,领导要来他们家一起看女排决赛。

老两口有些紧张,把院子扫了一遍又一遍。朱安亮更是写了张纸条放兜里,上面是感谢的话,“万一最后让我发言,我就按照纸条上念”。

朱安亮这辈子,家里头一次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他借了50多张板凳放在院子里,很快被从县里到村里的各级领导坐满,来晚的乡亲只能站着。

女排夺冠后,许多改变在河南周口市郸城县朱大楼村发生着。这个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不起眼村庄,除了贫困之外,更被赋予一种新含义——中国女排队员朱婷的故乡。

如今,一家人不再为生计发愁,唯一担心的只是朱婷的身体。母亲杨雪兰担心,“听说在外国那边牛肉都是烤不熟的,那咋能吃好?吃不好咋打球?”

地道农民朱安亮,对不绝的媒体有了防备,“得县里文化局批准,你才能采访我”。

如果不是因为朱婷,朱大楼村的关键词可能只有贫穷与破败。

从郸城县出发,通往这个村庄的最好交通工具是越野车,其次是三蹦子。因为唯一一条路是凹凸不平的土路,一旦下雨就会被泥水淹没,看上去跟一侧静静流淌的皇姑河没有什么不同。

行驶约10多公里,朱大楼村就在这条土路的尽头。一旦开过头,再往前,就到安徽地界。提醒人们抵达朱大楼村的是村口一段水泥路。这段“鹤立鸡群”的水泥路是朱大楼村众多“改变”之一。村民们引以为豪,说起来都知道,“这是上面因为朱婷修的路”。

它修成的时间不足一年。那时,中国女排时隔11年再获世界杯冠军,朱婷获得MVP称号。县里的领导来村里慰问朱婷,一顿颠簸之后,发现路太难走,回头就拨款给村里修了路。

有村民管这条路叫“朱婷路”。

村里一个老人坐在村口抽烟,瞅见不眼熟的陌生人,别人还没张口,老人就笑着说:“来打听朱婷家的吧?这些天来的人可多。”

他说着往后面一指:“喏,横幅挂的最多的地方就是。”

从村口到朱婷家,挂着5条横幅。这个村子上一次悬挂如此多的标语,还得追溯到20多年前宣传计划生育时。从前挂的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如今则是“弘扬女排精神,助力脱贫攻坚”。

时代变了,村庄依然贫困,但村民说话的底气足了。

与许多中国村庄一样,朱大楼村也有超生和重男轻女的印记。在朱婷出名之前,朱大楼村的村民都会尽量多生,并且希望家里有一个男孩。

朱婷的父母亦是如此。但如今,一些村民的心态发生转变,“生女娃儿好像也不错,要像朱婷这样有出息,那比男孩好得多。”

无论是从身高还是运动天赋上来说,朱婷都是朱大楼村极为罕见的特例。村诊所的朱大夫说:“村里人跟外边人一般高,朱婷等极少数人是特例,可以说是个奇迹。”

诊所大门高1米8左右,朱婷如果进来,门框会撞到嘴巴。朱大夫笑着说,如果诊所翻新,他肯定要把门再修高点,“朱婷拉高了村子的平均身高”。

以前都与玉米和黄豆打交道的村民,如今也知道村里多了唯一的“旅游资源”——朱婷家。女排奥运会夺冠之后,隔壁乡不少人开着三蹦子颠簸30多里地,就为了和朱婷家合张影。

在村干部眼里,知名度上升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毕竟是朱婷的家乡,太穷太破了也说不过去,上面总会考虑支援一下,去年修了路,今年说不定会有别的”。

朱大楼村中心的转移

朱婷的老屋成了朱大楼村无可争议的中心。

屋门口有全村唯一一块水泥停车场。朱婷为父亲买的桑塔纳小轿车一般停在这里。

如今,这块停车场被打扫得没有一片树叶。停车场一侧是朱婷家的院墙。夺冠后,朱婷家成为商家青睐的对象,一家保险公司拿到在院墙上挂横幅的“独家冠名权”。任何一个来朱婷家合影的人,都不得不看一眼“热烈祝贺朱婷为家乡争光”标语前的保险公司名字。

一家电视企业“眼尖”地发现,朱婷老家的电视正是他们公司的21寸老款型号。仅仅夺冠一天后,这家企业就给朱婷家送来全套新家电,其中包括一台50寸的“曲面量子点电视”。

这在村里是个稀罕物件。20多年前,朱大楼村甚至没有通电,家家靠煤油灯照明。“那年头全村只有一台电视,还要靠手摇发电机发电,全村人春节时都去那里看电视。”

如今,村子的中心“转移”到朱婷家。朱安亮从没想过会有这种转变,面对镜头的他依然是一脸茫然。

朱安亮清楚地记得2008年8月26日这个日子。正是这一天,他用三轮车拉着身高1米8的13岁朱婷去了郸城,坐上去往河南省体校的车。

这或许是他这辈子作出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那时,读完初一的朱婷学习成绩不出色,朱安亮本来准备安排她南下去无锡打工。

去无锡打工,是朱大楼村女性的选择之一。无锡有许多服装厂,招工时大多靠亲戚互相介绍,要是有熟人介绍,即便是未成年人也无妨。

改变朱婷命运的是郸城县的张祥增。如今,张祥增是郸城县教体局负责人。他颇为感慨:“最早看到朱婷的时候,朱婷才十一二岁,那时都快一米八了,老朱家又比较困难,我就把朱婷推荐到周口体校去学习。”

朱安亮回想起来总有些“后怕”,如果不是朱婷当年坚持不出去打工,如果不是张祥增的发现和推荐,如果不是自己“不想让朱婷走老路”,奥运冠军跟朱婷恐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后怕之余,他总觉得有些遗憾,“没有能让朱婷的大姐去体校试试”。朱婷的大姐朱娟英身高也有1米87,但没有朱婷的机遇,如今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