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H钟表展真的办得好吗?
SIHH钟表展真的办得好吗?
从2009年开始,以历峰旗下奢侈钟表珠宝品牌为首开始脱离了每年三月份的巴塞尔钟表展,而在日内瓦举办更为高档的日内瓦高档钟表国际沙龙(SIHH)。从那时起,全球的媒体、经销商与零售商都得每年赴瑞士两趟。
SIHH的出现,展现了瑞士钟表业的无限自信。自立门户的目的是区分及抢占市场。而且,零售商都乐于赴会,大量订货。今年开展之前,历峰旗下的江诗丹顿发生了大规模的裁员事件,而且裁的大部分都是一向视为品牌最重要资源的专业表匠。经济低迷的状况下,其它品牌也面临2009年来最严峻的局面。
那么今天的SIHH会带给市场一个怎样的讯息?首先,商业上的冲击在所难免,因为全球钟表零售的萎缩是全线的,尤其在高端产品,零售商会因此考虑是否有出席两个钟表展的必要。
中低价位的产品会更贴近市场的需求,而以Swatch为首的巴塞尔表展集中上千个表厂,比较大众的产品在那里琳琅满目,因此,钟表商们还真的有必要去日内瓦吗?当然,生产量也在减少,全球的市场也有一定的需要,SIHH参展品牌们也有他们全球各地的自营店,可保证一定的客源供应与销售量,所以生意还是可以调节得来的。但我觉得主要的观察点,还是看品牌们今年力推的产品究竟是哪些价位的。
当然在展馆橱窗里的肯定是高价位的代表作,但实际能维持客户的生意量的,和能令品牌有持续经营下去可能的产品,必然是比较大众款式及价钱适中的。例如万国重点放在价位较大众化的大飞行员系列,万宝龙则放弃了高大的志向回归平实的4810双飞针钢款码表。伯爵主推轻珠宝女装ready to wear款式如Limelight系列。高档如朗格、江诗丹顿、爱彼等,也不见了昔日以陀飞轮为主的风景。
2017的SIHH是艰难的,也是尴尬的。因为,现实情况是SIHH很难再达到与巴塞尔钟表展的区分。在下游的零售商眼中,销售额才是问题。店铺租金,人员的固定成本放在眼前,所以能经常卖得动的才是好品牌。
在SIHH开展之前,历峰集团破天荒地推出寄卖措施,雅典推出超长的五年保修服务,目的是希望继续得到零售商的支持,及维护市场份额。但此举很难奏效,因为继续的高消费力不是近几年的主流,所以就算是今年SIHH增加了九个参展品牌和对大众开放一天,也不会改变市场根本的变化。所以,对作为上市公司的历峰集团而言,SIHH有必要维持下去吗?若在产品线及价位走大众路线,那品牌定位会受到损害,但若孤芳自赏,这些品牌会回归成小公司,小生意。
或许这就是高档钟表生意的本质,也是客人买单的原因,过去其实是走错了路。
本文为转载,不代表立场。
分享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