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龄哪里人 “魔笛”吹出绚丽人生 龙城专访民乐艺术家陆春龄

2017-07-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真想不到,会在柳州民族宾馆一间普通客房里,见到陆春龄.为给弟子覃晓宁的民乐独奏音乐会捧场,84岁的陆老专程从上海来到柳州.陆春龄曾8次被毛泽东接见,多次为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奏,先后到近60个国家和地区作访问演出,一生获奖无数.陆老现在还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江南丝竹学会会长.作为柳州妹子覃晓宁(柳州师专音乐教师)的指导老师,音乐会上他不仅要与覃晓宁师徒联手合奏,同时还要为柳州的听众吹奏他的笛子名曲<鹧鸪飞>.<节日舞曲>等.音乐会定在元月15日晚举行,陆老提前4天就来到

真想不到,会在柳州民族宾馆一间普通客房里,见到陆春龄。为给弟子覃晓宁的民乐独奏音乐会捧场,84岁的陆老专程从上海来到柳州。

陆春龄曾8次被毛泽东接见,多次为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奏,先后到近60个国家和地区作访问演出,一生获奖无数。

陆老现在还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江南丝竹学会会长。作为柳州妹子覃晓宁(柳州师专音乐教师)的指导老师,音乐会上他不仅要与覃晓宁师徒联手合奏,同时还要为柳州的听众吹奏他的笛子名曲《鹧鸪飞》、《节日舞曲》等。音乐会定在元月15日晚举行,陆老提前4天就来到柳州,与徒弟一起排练。

这个可爱的老爷子操着浓郁的上海腔,夹着英语单词及时尚词汇,给我们这些晚辈讲述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他对当下文化界一些现象的看法。

“神笛”奏出精彩人生

陆春龄1921年出生于上海,小时家境贫寒,生活在三教九流聚集的小里弄。7岁那年,隔壁一个多才多艺的皮匠见他聪颖,便教他弹琵琶。可学了没多久,陆春龄的指甲弹断了,只好改学二胡。二胡拉得有点模样,皮匠又教他吹笛子,这下他找到了自己的至爱,从此再没放下过。小小笛子从此决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为了谋生,陆春龄做过车工,蹬过三轮,敲过石子,挨饿受冻,早早领略了人间的疾苦。但不管日子过得怎样,他将所有的悲伤欢乐都倾注在小小的竹笛上,用笛声来抒发感慨,寄托希望。那时家里人不支持陆春龄摆弄这个东西,理由很简单——“讨饭胡琴叫化笛”,这些都是下等人的营生,没出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小春龄不仅将笛子吹上了大雅之堂,还吹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1952年上海民族乐团成立时,他成为第一批成员。1957年,陆春龄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乐曲——《今昔》,用他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诉说旧社会的苦难,赞美新社会的幸福。

走上专业道路以后,陆春龄一边坚持演出,一边勤练技艺。他寻师求学,在江南丝竹的风格基础上,吸取了北方的演奏风格与技法,在运气、运舌、运指上集南北之长,成为我国笛子乐坛上的一代宗师,被尊为笛王。他创作和改编了许多独奏曲,出版了《陆春龄笛子集》。其中《鹧鸪飞》《小放牛》等,已成为中国笛子的经典曲目。

“一支小小的竹笛,用乐队来伴奏,发出魔术般的音响,忽而幽雅,忽而轻快,忽而爆发,忽而流畅;有时它又构成了声音的图画,宛如一阵古老诗意的风,刮进了剧场的大厅,抓住了每位听众的心灵。”这是陆春龄在德国访问演出时,当地最大报纸对他演奏艺术的评价。

自1954年以来,陆春龄曾在亚、非、拉、欧等近60个国家和地区作过出色的访问演出。各国的音乐评论家都为他华丽多彩的笛声所折服,称他为“魔笛”、“神笛”。陆春龄在国内外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状,可以放满三间房,但他至今最看重的,只有三个:金唱片奖、民乐艺术终生贡献奖,和“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一管短笛几多佳话

作为一代音乐大师,陆春龄给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吹奏过笛子。一管短笛,引出许多佳话。

1954年冬天,他在怀仁堂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演出前,只知道有首长来观摩,帷幕拉开后,才发现毛主席与周总理坐在第三排中间。陆春龄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格外认真地吹奏了一曲《鹧鸪飞》。

1962年8月,毛泽东到沪视察工作,又接见了陆春龄,并希望能再听他演奏《鹧鸪飞》。陆春龄这次不像前一次那样紧张了,他将鹧鸪鸟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若隐若现、尽情展翅蓝天、向往幸福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尾音未落,毛主席已忍不住向他走来,并伸出一只温暖的大手。因为吹得太投入,他突然如梦初醒,握住主席的手,听主席说道:“谢谢,谢谢!吹得好,吹得好!要用笛子好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陆春龄也曾有缘为邓小平演奏过。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五·一”劳动节,他被邀至北京参加演出。当时邓小平陪同外宾坐在观众席上。陆春龄一曲《练兵场上》演奏完毕之后,主持人对陆春龄说,请再加演一曲《友谊赞歌》,且要用法国的三孔笛吹。

事后,陆春龄才知道《友谊赞歌》是邓小平特意点的。邓小平还请人转告陆春龄:“我们的民族音乐不仅要让中国人欣赏,更要让海外朋友了解。”江泽民不仅多次听过陆春龄的演奏,甚至还促成了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与陆春龄间的结识。

1986年10月15日,女王访问上海,在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陪同下,来到上海豫园湖心亭参观,正好赶上陆春龄等人在此雅聚。江泽民向女王介绍了中国著名的笛子表演艺术家陆春龄。陆春龄当即为女王演奏了一曲《喜报》,和一曲用英国笛子吹奏的英格兰民歌《乡村花园》。后来,陆春龄到英国演出时,女王刚好出访他国,但派人给陆春龄送来贺信,祝他演出成功,并对她在中国听到“美妙难忘的笛声”表示感谢。

为一个矿工演奏专场

“不管面对的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小老百姓,我的演奏并没什么不同,我的脑子里只有音乐,只有曲子。”陆老说。

作为一个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的听众和观众并不只是政要和贵人,更多的是普通百姓。有一个老矿工,曾享受过陆老为他一个人举行的专场演奏,一口气为他吹了15个曲子,这是任何元首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那是在他第3次去安源煤矿时候的事。当时矿领导念及他年愈6旬,建议他在广场为大家演奏就行了,但陆春龄却惦记矿井下当班的工人,执意要下井。结果,他分别在6个矿井里进行了演奏。在其中一个矿井,他还拿过矿工手中的风枪“嘟嘟嘟”采了5分钟的煤,震得胳臂都麻了。

“才5分钟我就受不了了,那矿工可是每天都这么辛苦工作的呀!所以我就站在他面前,专为他一个人演奏,一口气吹了15个曲子,相当于整场音乐会。”那位老矿工怎么也想不到,在暗无天日的煤井里,会有这么高级的艺术家为他表演,当场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大哭起来,抓住我的手哭啊。我的手后来痛了一个礼拜,他抓得太用力了。”陆老微笑着,沉静在回忆里。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还是街道,不管什么级别的组织,陆春龄总是有请必到,而条件格外艰苦的农村和矿山以及军营,有时他甚至不请自来。他的心里,只有劳苦大众才是真正创造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陆春龄的老朋友、美籍华人袁晓园,生前为陆春龄写了这样一首诗:

夕阳未必逊晨曦,昂首飞鬃奋老蹄。

春蚕萦绕千千缕,愿为人民吐尽丝。

这诗深得陆老之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吹笛子,吹不动的时候就讲,讲不了可以比手势,我一定要把党和人民教给我的东西留给人民。”

悠悠笛韵感人心魄

陆的柳州弟子覃晓宁说,陆春龄在教学的时候,特别强调“心要和音乐在一起”,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演奏,都要全神贯注。而陆老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宗师,恐怕也与此有关。

投入,有时就是一种力量。陆老曾有一个典故传奇。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出访印尼演出。为了能欣赏到中国艺术家的精彩表演,近10万群众从四面八方涌进雅加达独立广场,许多人爬到了树上、屋顶上。那天陆春龄演奏的是《小放牛》,演奏到一半时,由于广场外不断有人涌入,结果产生了混乱。

负责治安的警察朝天鸣枪维持秩序,但是局面反而更乱。这突发的情况使陆春龄愣了神,他很快就把情绪拉回到乐曲的意境,全神贯注地演奏。充满江南风味的笛声在广场上空飘荡,像一缕清风吹去人们心中的烦躁,骚乱的人群逐渐安静了下来。当欢乐的快板出现后,那一问一答的吹腔,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村姑与牧童在对山歌……人群沉浸在优美的笛声中,深深地陶醉了。事后,有人开玩笑地说,警察枪声不能镇住的人群,却被陆春龄的笛声征服了。

弘扬民乐矢志不渝

陆春龄来柳州只是短短几天的停留,但却带了两大包几十管不同的笛子,其中还有他自己动手研制的铜笛和塑料笛。他每次去国外演出,都会带回新的乐器,家里至今收藏的乐器已超过百种,多达数千件,件件他都会操作。他不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在创作和演奏中,非常注重兼容并蓄,曲风自成一格。

谈起时下流行的“新民乐”,老爷子大摇其头。“女子十二乐坊”的崛起,被很多人当作是民乐的改革、新民乐的崛起。“照我看,那根本不能说是什么新民乐。只不过是把琴挪个位置,弄些花哨架势,衣服越穿越少,这关音乐什么事呢?顶多是表演形式有所变化而已,跟乐曲的内容、主题毫无关系。

说是新民乐,新在哪里?新民乐三个字用在这上面,完全不对题。”陆春龄说:“能够鼓舞人心、让人积极向上的作品,才是好的作品。”作为一个老艺术家,陆春龄对现在一些流行歌星动辄要三四十万出场费的做法很看不惯,“短短几分钟,就唱两支歌,就敢要人家二三十万,拿这钱你不脸红吗?一个工人、一个农民辛苦一年,才得多少钱?他们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你为社会又做了多少贡献?”陆老这次为了来柳州,推掉了北京、广州等地6个演出活动的邀请,放弃了更多露脸和挣钱的机会,情愿自费到龙城这样一个小地方,辅助弟子举办音乐会。

覃晓宁的民乐独奏音乐会节目单上,有陆春龄手书的四个大字:弘扬民乐。这正是老爷子最大的心愿和毕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