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静中南民族大学 在中南民族大学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2017-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每到填志愿的季节总是收获新的点赞和问题评论.我会尽量解答,只是主观感受居多,无法面面俱到.我个人是2009-2013年就读于经济学院的,信息的有效性不一定切合现在的学校发展特点,对自己省份的一二本调整已经不太了解了,更遑论其他省份.所以对于填报志愿,我最好的建议就是:在工作日工作时间打电话问招办!因为只有招办才有最全最新的各省信息,并且知道今年各个省份的报考热度(打电话的人多了就能估计分数了).我本人当年以为学校不招汉族,致电招办后才明白了招生的规则.而我当年挑战杯的队友,一

非常感谢大家的厚爱,每到填志愿的季节总是收获新的点赞和问题评论。我会尽量解答,只是主观感受居多,无法面面俱到。我个人是2009-2013年就读于经济学院的,信息的有效性不一定切合现在的学校发展特点,对自己省份的一二本调整已经不太了解了,更遑论其他省份。

所以对于填报志愿,我最好的建议就是:在工作日工作时间打电话问招办!因为只有招办才有最全最新的各省信息,并且知道今年各个省份的报考热度(打电话的人多了就能估计分数了)。

我本人当年以为学校不招汉族,致电招办后才明白了招生的规则。而我当年挑战杯的队友,一个少数民族同学,刚开始填报志愿以为自己分数不够报本科,在提前批报了我们学校的预科(要多读一年),结果那一年的分数可以录取本科,招办给他打电话,介绍了各个专业的特色和学校的优势传统,巨细无遗,并且在他犹豫之后还帮他改了志愿次序,非常良心。

所以,请查清自己的省排名,根据自己的兴趣,淡定从容地致电招办。我相信每个民大人,都是“自然宽和”的,在你需要的时候,能给你想要的帮助。

祝大家不管录取到什么学校和专业,都能拥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完美的运气。即使这些都没有,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快乐! -----------------一个大龄过气学姐挣扎着跑出来承认自己已经落伍的没有太多意义的分割线----- 作为一只毕业两年的师姐决定不隐身答一下这个话题。

既然是问体验那就只答我自己的体验。主要写给外校和参考志愿的孩子看,希望大家能够领会到我校的和谐氛围。

私以为楼上几位也不需要匿名因为又没偷没抢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总体来说在民大的就读体验非常愉快,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多样性,由于民族融合所以大家很注意相互尊重。

作为一只汉族孩子,经过在民大读书的几年,养成了现在在刚结识朋友或者跟人一起吃饭之前会先问其他人民族的好习惯,以尊重各民族的禁忌和文化风俗。【因为这事被领导表扬过,给自己点赞 先发一波图片,是大一刚到民大没事做自己拍的。

完全不懂技术就是觉得拍出来心情好。 先放双子塔。 我大经院。几乎一大半公共课和所有的专业课的时光都是在这栋楼上度过的。关于这事有个段子,天天粘在一起上课的闺蜜有次和管院的男朋友炫耀我们大经院的宏伟壮观,该蓝说,哪是壮观,分明是不要脸,在学校公共楼顶层建了一排办公室就说这楼是经院的了。

(两人已扯证,就住在我民大附近。) 南湖落日。隔着清音潭看过去非常美。六月份雨水充足的时候三湖相连,站在路上带个纸篓就能捉鱼。

不说啥了,校友都是捕鱼达人。南湖落日。隔着清音潭看过去非常美。六月份雨水充足的时候三湖相连,站在路上带个纸篓就能捉鱼。不说啥了,校友都是捕鱼达人。 老实说民大就像个植物园,什么水杉棕榈桂花广玉兰,后来给各种植物都贴了标牌写了汉语和拉丁学名就更像了。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水杉。拍的时候季节不是很好,是没有喷泉之前的样子。还是觉得非常好看。老实说民大就像个植物园,什么水杉棕榈桂花广玉兰,后来给各种植物都贴了标牌写了汉语和拉丁学名就更像了。

不过我还是最喜欢水杉。拍的时候季节不是很好,是没有喷泉之前的样子。还是觉得非常好看。 ——————————————————————————————————————————— 放图太累了,主要想说在民大读书是很好的体验,老师大多非常平和,一般去请教问题都会热心指点你,只要你去,不管是考研就业挂科失恋还有人生大事,哪怕跟老师谈心也能谈一上午一下午或者一晚上。

【如果老师不平和,就挑个平和的好了 然后就是民大的图书馆资源非常好,至少在我读书时的知识范围和知识体系内,没有找不到的书,有些已经绝版的好书图书馆也是有的。不过有次去还书的时候看到有个读者建议写了一本理科的英文书,说是某校考研参考书,希望学校收录,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引进但至少服务还不错。

侧面想说外文书确实少一些,大多局限在外国文学。 考研氛围的话,虽然我也没考上研,但是自己不争气的因素比较多,民大各个院系每年都出几个考到清华北大武大华科blablabla,本系有个师妹今年也保研到了人大,出国的也有很多,其他院系不是很清楚,本系的话听过墨尔本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本来不想提,但是知乎总说这学校只收211 985的学生很无语)、里昂商学院blabla.

..说这些只是想说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没有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作为某高考大省来到民大的学生,我很庆幸没有到什么考研院校虚度四年,最后指望一个好大学的虚名,然后在研究生院校里弥补青春么,没那回事。

南书院还是很适合学习的,靠窗的位子很好让人很宁静,八九月份坐在窗边还能闻到窗外的桂花香。至少毕业以后再也没有找到那样的氛围,想想倒是有点忧伤。

据说有些学校挂科之后补考要交补考费,我校木有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因为挂科之后直接同下一级一起重修,不用交费有木有。不只是没有乱收费,而且民大是据我所知在毕业之后还会给你打钱的学校!大四就两门课,因为成绩好,6月份毕业了,7月份还给我银行卡里打了一笔奖学金,那时候刚到北京,租房子什么的各种辛苦,想起母校就是泪流满面有木有。

另外,想说的就是民大是一个很尊重你自己的想法的学校。想混下来也很容易,想往上走要自己争取机会和资源,想交朋友大家都比较平易好相处,还有很多社团活动,各种比赛晚会。

平台还是可以的,不是大到能让人拿个名字就招摇撞骗的那种好学校,我想一劳永逸这种好事恐怕很难,哪所学校也不敢这样保证吧。

但是,至少能让你看到,你有向上努力的机会,并且你可以自己找到帮助你向上的资源,这是这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大概也和我校直属国家民委,和乌七八糟的各级行政单位牵扯很少的优点吧。 突然想起大三的时候给高中的文学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

当时说要介绍一下自己的现状之类的。所以分享一下11年写的酸文里的一小段。如果说现在写的是事后的体验,现在写的应该算作“当时的体验”。 学校是一个景致优雅的所在,有着全国最高的图书馆,中式建筑的琉璃瓦和古典飞檐与西式古罗马斗兽场般的建筑融合在这悠悠湖畔。

静谧的湖光,典雅的建筑,以及高耸的图书馆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将人深深吸引。在读专业是经济学,一个不分文理都一团和气来者不拒的大熔炉。

文科生时常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好像在理论上占尽了优势,而理科生总是擅长各种分析计量仿佛特别有经济头脑,可是,可是,可是所有的一切置身其中又与想象中不一样,你会看到比大多数理科生计算能力都强的文科生,也可以听到见识广博的理科生言谈。

这世界真的很奇妙,很多事我们都想象不到。 大一的时候在校刊和校英文网同时做记者,除了上课,就是在大片的空闲里拼命写各种中英文稿件,时常看到周末自行车协会的人骑车去环湖去野餐去赤壁,轮滑社的同学在校园里溜来溜去,每个人都仿佛有太多想做的事要做。

某天赶稿到凌晨四点,合上笔记本的时候周围一片寂寂然,窗外天色渐明。突然就想问自己,这就是大学生活吗,是自己所向往的日子吗。

闲适而充实,仿佛很自由。 仿佛很自由。这种感觉从来都是没有逻辑的。卢梭说,“我从来不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恰恰相反,我认为人的自由是在于它可以不干他不想干的事。我所追求的和想保有的自由,是后一种自由。

”自由是一种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什么都不做,享受单纯自由所带来的快感。快乐源于自由,而这种自由的界定标准却并不单一。虚幻的自由仿佛迷幻剂,让人误以为自己是自由和快乐的。

真正的快乐,是来自于经历痛苦之后,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和对世事的淡然。心理学家荣格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意识清醒的一天”,“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 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向外看的人是在梦中、向内看的人是清醒的人。

” 倘若不清醒,哪怕身处这大学校园,都会一片茫然,找不到方向。周围一味放纵荒废学业的不乏其人,挂科留级劝退,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渐渐就觉得心里明朗了。世界很大,仿佛到处都透露着希望的微光;同时它又很小,容不得半点行差踏错。

方向越多,越怕迷失。 前段时间民大校友会北京分会在湖北大厦办了一次聚餐,没有时间最后就没混进去拿纪念品觉得很遗憾。 最想说的体验是,在民大的时候过得很好,离开了民大现在过得也很好,想起在民大的日子就觉得很好很好,一想到现在离她很远就觉得很不好,然后如果没有她或许现在的心态不会这么好。

读一个好大学真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选学校是自己的事,怎么体验大学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事。总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所能让人变好,或者说有机会让人变得更好的学校。 就是这样。希望她可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