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李青兰】麻阳苗乡花灯戏传人李青兰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5月8日上午,"麻阳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个人组表演赛在该县民族剧院二楼演播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悉,此次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由麻阳县教育局主办,麻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管理股联合承办,活动以"阳光下的成长为主题",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展演活动共有100多个节目参赛,从5月7日开始至9日结束,按照群体表演与个人表演的顺序先后进行.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参赛热情,活动特地邀请了专业评委实行现场打分,并设置优秀组

5月8日上午,“麻阳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个人组表演赛在该县民族剧院二楼演播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据悉,此次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由麻阳县教育局主办,麻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及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管理股联合承办,活动以“阳光下的成长为主题”,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展演活动共有100多个节目参赛,从5月7日开始至9日结束,按照群体表演与个人表演的顺序先后进行。

为激发广大学生的参赛热情,活动特地邀请了专业评委实行现场打分,并设置优秀组织奖、艺术表演奖、艺术作品奖、指导老师奖等多种奖项。

演出现场,来全县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老师的带领下紧张有序地准备着节目。这群活泼可爱的学生们,在舞台上挥洒青春、挥洒热情,用清脆嘹亮的歌声唱响了新时代的主旋律。

“我刚刚演唱的歌曲是《天之大》,这是一首唱给妈妈的歌,因为母亲节马上就要来了,我想把它献给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麻阳县富洲小学6年级的向梓涵骄傲说道。

麻阳县著名舞蹈艺术家李青兰这次也带着自己的弟子来参加比赛,4个孩子平均年龄虽不到十岁,却各个身怀绝技。“她们几个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我学舞,这次比赛对她们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名次都是其次的,重点是要展示自己的风采。”李青兰告诉记者。

===============================

在涛涛锦江之滨的麻阳苗乡,有这样一位痴迷着舞蹈、痴迷着花灯戏的老传人,她小学没毕业,却与歌唱家李谷一同校学习,还成为了大学里的舞蹈教授,在高校殿堂里任教10多年,展示着那别样的编导与舞蹈天才。这位花灯戏传人就是李青兰,她是麻阳花灯戏大师聂榜榜、张冒冒的关门弟子。

1944年11月,李青兰呱呱坠地于麻阳苗乡花灯戏艺术之乡——兰里镇,小时候的她在天天的民间歌舞中熏陶成长。

才几岁大的她一听说歌舞活动,常常成了妈妈的跟屁虫,到妈妈所在的腰鼓队、秧歌队等文艺队伍里去看、去学舞蹈与唱戏。看完文艺表演后的小青兰回到家里,会不停地练习打腰鼓与唱戏,为这,忘记了吃饭的她没少挨家里人的骂。

10岁那年,妈妈禁不住女儿的再三要求,为她买了一个小腰鼓,这下可让小青兰乐开了怀,天天不停地打呀,跳呀!在一次去麻阳县城赶集的路上,她也不忘带上,20来里的山路上,她一直独个儿背着小腰鼓,进了县城,在妈妈的鼓励下,小青兰一路走来一路欢快地打着腰鼓,轻盈的舞姿与那叮咚作响的鼓声吸引了无数路人的目光,大家无不为这个小女孩的勇气与才华叫好。

1957年,12岁的小青兰被麻阳县文化科负责人挑选到了该县花灯班进行学习,从这时起,她接受到麻阳民间最负盛名花灯戏艺人——聂榜榜、张冒冒等大师的指点。

在半年多的学戏生涯中,好学的小青兰最受花灯两位师傅的喜爱。来自民间的花灯戏老传人聂榜榜可称为麻阳花灯戏的一代宗师,他最善演“灯姑娘”,其独创的花灯曲目《癞蛤蟆拜年》,开创了麻阳花灯戏的先河。

可就这是这位艺术大师,由于身体不好,咳嗽最为厉害,学艺的8个小娃娃要数小青兰最有爱心,最不怕脏,时时把接吐痰的小盆子主动送到师傅眼前,在学艺中,也数她最勤奋,极少挨打,也深得聂榜榜、张冒冒的真传,勤奋的小青兰日夜感受到《雪花飘》、《十二月采茶》、《观花》、《数蛤蟆》等上、下麻阳花灯戏的熏陶,将双手撒手油麻、阳风摆柳、甩太极图、糖蜂采茶、飞蛾赴火、锂鱼跳龙门等一个个特技演得出神入化,拔扇、合扇、劈扇、剁扇等一个个“灯姑娘”要用的扇法运用自如。

1958年,在这两位花灯戏老师傅的指点下,麻阳花灯班排练的花灯戏——《公社是朵幸福花》代表当时的黔阳地区(怀化市前身),到省城长沙参演,在这出新排的花灯戏中,小青兰担任女主角,这个地方特色浓郁的地方戏一举夺得比赛中的甲等奖(相当于现在的一等奖),虽然每个演员的奖品只是一个热水瓶与杯子,但让小小年纪的李青兰初露锋芒。

可惜在这出花灯戏获奖刚回来,一代花灯戏宗师聂榜榜就因病去世,小青兰也成了这位大师的最后一位关门弟子,她也从这些大师身上学会了240多套花灯动作、20多出花灯戏。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他与弟子黄呈湘在麻阳县文化馆录制的240多套花灯戏动作与20多个花灯戏,受到日本等国文化研究者的追捧。

花灯戏《公社是朵幸福花》一炮打响,小学还没有读完的小青兰被选进了湖南文艺学院(湖南艺术学院的前身)民间舞蹈科学习一年,在这一年里,她与后来大名鼎鼎的歌唱家李谷一一同学习。

小青兰毕业后,被分在了黔阳地区东风剧团(现怀化市阳戏剧团的前身),成为了该剧团一名年轻有为的主要演员。

1958年,麻阳正式成立了县花灯戏剧团,为了演出需要,有了把在黔阳地区剧团的小青兰要回来的想法,什么也不懂的小青兰认为回麻阳离家近,能经常看到妈妈,很乐意地回来了,从那以后的几年里,与师兄师妹们一同跟着师傅们学艺、一同上山下乡进行演出。

凭着那份天赋与好学劲,很快,有着扎实基本功、10来岁的小青兰成了剧团里花灯戏、阳戏、京剧等多个剧种里的主角,上演的《三打白骨精》、《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梁红玉抗金兵》等一出出精彩的戏剧让一个个观众入迷,翻空翻、耍花枪、耍大刀、舞棍等一系列武打表演让台下男女老少看得入痴入醉,不少年轻人成了小青兰的忠实“粉丝”,少年时的李青兰成了麻阳红极多年、最负盛名的“刀马花旦”。

1964年,麻阳县花灯剧团精心排练花灯戏《喜迎亲》,正值演艺黄金期的妙龄才女李青兰出演主角翠娥,这出花灯戏代表黔阳地区来到省里参演,新颖的戏剧创意、独特的舞蹈编排,再加上李青兰与演员们那极富地方特色的花灯戏表演成份,这出花灯戏与著名的花鼓戏《补锅》一同夺取甲等奖,麻阳花灯戏再次在省城扬名立万。

李青兰在花灯戏《喜迎亲》演出结束正谢幕时,40多名画家与摄影记者让她不要卸妆,要她摆了个独特的演出造型动作,这张艺术照在第二天的《湖南日报》上刊登,这一来,李青兰的影响力更大了。

在演出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同时,李青兰还得到各级部门的关注与重视,1965年,年轻有为的她被抽调进了麻阳县社教工作队,加入共青团,准备作为后备优秀人才进行大力培养。

1966年上半年,麻阳花灯剧团因排练花灯戏《两个党员》需要,再次把李青兰抽了回来,这一次,李青兰在县花灯戏剧团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她的人生从此跌入低谷。因为史无前例、空前大浩劫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林欲静而风不止。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值人生演艺最佳时间的李青兰专注于戏曲表演,对世事不太关注的她却成为麻阳花灯剧团批斗的主要对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李青兰被县花灯戏剧团里的造反分子打成了“帝王将相忠实走狗、走白专道路的资产阶级典范”,准备要将她斗臭斗跨,可李青兰没有一丝向造反派低头的想法。

一次批斗会上,一横幅上写有“把帝王将相忠实走狗、走白专道路的资产阶级典范——李青兰斗臭斗跨”,年轻气盛的李青兰看到后,怒气冲天,一下子从台下跳到台上,一手把横幅扯掉,一些造反派前来阻挡,受气不过的李青兰豪不示弱,立即与这些人对打了起来。

作为受批斗的“牛鬼蛇神”,李青兰没少挨过批、挨过斗,可造反派对她也没有多大的办法,因为李青兰说过,谁要是来按她的头,就会与谁对打。可要找什么样的理由来批斗李青兰呢,造反派头子强捏造了一个“李青兰作风不好、乱谈恋爱”的理由。

前些年,李青兰随剧团在县内外演出,戏演得好与人也长相俊美的她,喜欢的人自然不少,不少“粉丝”大胆写信求爱。一直没有理睬这些求爱者的李青兰怎么也不承认“作风不好、乱谈恋爱”的批斗理由。

在一次次批斗中,因为李青兰不“配合”、不“老实”,不承认“错误”,造反派头子威胁要把李青兰开除出麻阳花灯戏剧团。年轻的她丝毫不为所动:我本来就是看牛出来的,回到农村,我有什么可怕的呢?

在造反派与李青兰拉据战一个多月后,造反派终于下手:把李青兰开除出

在被开除的当天,誓不低头地李青兰特地到街上买了一个大斗笠,下了死决心要到乡村做个农民,还把多年来流血流汗挣来的钱、购置的头饰、衣服用一把火全部烧掉,在这一个多月来,她一直想不通:别人在戏外要追我,我有什么办法,我没有理睬一个人,我在社教队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与村民天天吃的是辣椒叶伴饭,你们强烈要求把我调来演戏,居然还说我有男女问题。

此时她起誓,从些再也不登戏剧舞台。大家看到这么精美被火烧掉,觉得十分可惜,有人想去火边抢出来,心如沉铁的李青兰大喝一声:“烧,谁要是抢,我就打死谁。”

被造反派开除后,李青兰没有恢心,更没有绝望,相反,她坚定地想:“要活下去,永远不会死,要看到造反派的下场,回来了也要当个好农民。”

回到兰里的老家后,村里对她很是照顾,准备安排她一个轻松活——记工分,可李青兰坚持不要照顾,要做一个最普通的农民。

烈日寒冬,她与村民们一起到20多里外的雄山扛树木,到田地栽田插秧,与农家大嫂们一起挑大粪种蔬菜、种棉花。在乡村里,心中有恨的她把那条1米多米、饰演《红灯记》留下来的、曾让无数人为之心醉的大辫子剪掉。村民们暗暗佩服:小妹子真有志气!

称赞不仅来自于乡里乡亲,兰里公社干部也一直关注着李青兰的回家,很多人前来做工作,希望她到公社来搞文艺,可李青兰死活就是不肯去。

最后还是公社书记出了马,他找李青兰谈心:你戏演得那好,为什么要放弃呢?忠诚老实的你,我们不相信你会犯错!

村里的老师傅们更是激她:要出来跳,出来演,你要比他们唱得更好,演得更好!

也许是内心的一丝依恋,也许是众乡亲的苦口婆心,李青兰听从了公社的安排,给小孩子们上些简单的课,还辅导公社一个大型园艺场队员们的文艺。后来,成了公社专职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

李青兰的文艺复出,让该公社的文艺火红得不得了,她为社员们排练的忠字舞等节目在县里参演,比其它公社的队伍都要跳得好,看过的人说:怪不得兰里节目好,原来是李青兰编排的呀!

1970年,一位在兰里公社执教、名叫武斌凯的老师开始追求李青兰,李青兰在经过了一番了解后,觉得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的他还不错,就开始了交往。

李青兰妈妈得知消息后,强烈反对:武老师属于地主分子,他的成份那么高,嫁给她,今后还会有好日子过?面对反对,李青兰也来了犟脾气,决心要与武老师长相厮守。

这下可好,为表示强烈反对,李青兰那倔强的妈妈居然选择了用死来拒绝,一天,她居然坐船到锦江河中央跳河,幸好被人救了上来。

1971年的一天,李青兰与武老师结婚了,可由于李青兰母亲不能接爱女儿的倔强,清贫的他们在结婚时什么东西都没有,对着毛主席敬个礼就算成了一家人。

婚后的李青兰住处离家太近,再加上没有家中人与一些人的不理解与冷语相向,还有那社会不公,李青兰在泪涕中向丈夫哀求:远走麻阳,到远远的地方去。

1971年,李青兰来到离麻阳有千里之外的望城县一乡下居住了下来,可不久,还是得到离家不远处一缝纫厂的邀请,成了一名质检员,指导着全厂的文艺工作,几年来,因为排练的节目多次获奖,她在兄弟姐妹中的威信极高。

吐出的口水哪能收回?在望城新家,李青兰丝毫没有再回到老家麻阳的打算,不想再回忆起那辛酸与痛楚的往事,她只想在这里过上平平淡淡的生活。

1979年,黔阳地区文艺负责人到麻阳花灯戏剧团观看新排练的《赶灯会》、《中秋佳节必思亲》两出花灯戏,因为这两出戏要代表地区到省里参演,他们对当时的排练水平不太满意,谈起了李青兰,当得知李青兰因被开除并已虽远走他乡时,他们希望麻阳县花灯戏剧团能落实政策,把优秀人才重新招回来。

麻阳县花灯戏剧团多次与在麻阳工作的李青兰爱人——武斌凯联系,得知她在千里之外,当即派人前来劝说。在百般劝说后,李青兰提出了要拉横幅庆祝、要敲锣打鼓放鞭炮欢迎回来等三个条件。

几天后,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李青兰回到了麻阳,在她的排练与主演下,《赶灯会》、《中秋佳节必思亲》两个花灯戏节目不仅轰动了整个黔阳地区,还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一时间好评如潮。

当年,李青兰调进了麻阳县文化馆,成了一名戏剧专干。在新工作岗位上,她的编导与演艺才华得到了全面展示,一年当中,她有300多天在全县各乡村跑,指导文艺队伍的创建与节目编排。

麻阳苗乡文艺在她的指导下,全县文化生活开展得红红火火,仅在兰里一个公社,就发展起了兰里汉剧团、兰新高腔剧团、海燕花灯戏剧团。每年春节期间的苗乡广场,花灯戏、阳戏、傩堂戏、木偶戏等一个个剧目轮番上演,宽敞的广场处处是民间文艺队伍活动的身影,处处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快乐、热闹的人群。

1980年,李青兰成为怀化地区舞蹈家协会主席、省舞蹈家协会理事,1984年,还成为了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

1980年,李青兰爱人调到黔阳师范,在以后的四年里,远在麻阳的李青兰一直在外奔波事业,家中的两个小孩有时把李老师的爱人都叫做妈妈,怀着那份愧疚,为了一家人的团聚,她不得不也是到了黔阳师范,成了一名专职舞蹈老师,在这里,她给师范学生们编排的文艺节目经常在省城夺奖,为学校争荣誉。

多少年来,麻阳县花灯戏剧团在演出花灯戏等戏剧时,仍会时时想起她。1984年的一天,处于经济困境中的他们,想请李青兰回来演出两场,挣点钱帮他们应急。

李青兰本禁不住剧团中老朋友的百般请求,答应回来试演一下,刚来到麻阳街头,只见《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海报已经贴了出去,票也火热开卖啦!

一舞台旁,来不及合练,看到县礼堂里满满的观众,李青兰格外来劲,很快登台入戏,飒爽英姿不减当年,那一声声唱腔,那花样百出的武打,让台下观众叫好声声。大家直夸她:还是那个好身段,功夫不减当年!

当晚两出戏的演出,收入500多元,当麻阳花灯戏剧团要给她分一半钱,李青兰分文不取。

当晚看戏的人群中,有位姓王的县长内疚地说:当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来要人,是我们研究不放人,把这个好苗子的前程给耽误了。

这话还得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当时长春电影制片厂到麻阳来选演员,路上发现李青兰后,一直跟着她走,他们到麻阳花灯戏剧团了解情况后,带走李青兰的好几张照片,并要李青兰等好消息,可李青兰却一直没有得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音信。

原来,当录用消息寄来后,被压了下来,后经麻阳县里相关部门集体研究,不同意让她远走高飞。

1990年,李青兰爱人调到吉首大学,李青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帮该校艺术系编排大型舞蹈《土家儿女怀念你》,这出一举夺得湘西自治州舞蹈大赛一等奖。当年,才华横溢的李青兰被聘进了吉首大学。

从此,小学没有毕业、没学过一天编导的李青兰就是凭着那份执着与追求,打拼戏剧、舞蹈的她成了象牙塔里园丁。在她所编辑的每一出出戏里,只要音乐一放,什么动作都会了然在胸。

在大学里,她不仅年年帮大学学子们排练各种舞蹈,还大办舞蹈培训班,她创办的国标舞培训,学员人数一度达800多人,交谊舞、迪斯科、的士高、民族舞,李青兰都能表演到极致,那一双活泼有神的眼睛与优美的舞姿让大学内外的群众直呼:“吉首大学来了个好厉害的舞蹈皇后!”

大学殿堂里任教的李青兰,一心赴在了工作上,但作为麻阳苗乡花灯戏传人的她,一听到久违了的麻阳花灯戏招唤,便立即飞奔苗乡而来。

2004年,麻阳老年大学要排练一个老年节目到省城参赛,特地把正在吉首大学任教的李青兰请了回来。李青兰利用周末时间,立即动手排练了一出动作滑稽可爱、唱腔优美的花灯戏《悄悄话》,这出戏果然不负家乡父老所望,在三湘群英奖上一举夺得金奖。

这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的几年里,李青兰多次应邀回到麻阳,排练了多出花灯戏,并且个个节目获得大奖。2006年,编排的大型花灯戏《俏花扇》,参加省群艺馆组织的比赛中荣获金奖。自2007年来,《四季观花》、《打金钗》、《耍》、《快乐的土家阿婆》等一出出风味浓郁的花灯戏在省、市、县精彩上演,一个个声名远播。

2009年,李青兰自编自导自演的特色花灯戏《耍》随中国代表团到韩国、法国、波兰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戏中,李青兰扮演一个双面人的花灯戏角色——暨演灯姑娘,又演癞花子,把癞花子表演的甩太极图、鲤鱼跳龙门、边鱼上滩等花灯戏特技一一露出,把灯姑娘使用的多种扇法一一亮开,这出凝聚了李青兰心血的花灯戏展演得格外精彩,那些老外们看完后站起来长时间鼓掌感谢。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桂琼瑶枝。”这是2010年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弟子向卓楠、给李青兰老师一面锦旗上写的,近8年来,退休后的李青兰醉心于在麻阳苗乡培养花灯戏接班人。

从2003开始,李青兰开始与人合作,在麻阳办起了阳光青少儿艺术舞蹈培训中心,尤其是2006年,她正式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艺术与花灯戏的培训中,几年中,她在麻阳办起了三个艺术培训中心,因为成就不菲,这些培训基地成了国家文化部与怀化学院的艺术舞蹈培训基地。

桃李不言蹊成径。一直以育人为乐的李青兰以“勤学苦练、立志成才”来要求700多名弟子,弟子们也格外争气,近百名弟子被北京舞蹈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南艺术学校等高校录取,学生们表演的民族舞、拉丁舞、花灯戏等在国家、省、市、县等舞蹈大赛中获奖200多人次,金牌60多枚。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1个学子表演的《欢乐的苗寨》参加在上海市举办的全国舞蹈大赛中夺得金奖;2009年,13名优秀学子表演的舞蹈《红星闪闪》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迎国庆6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荣获金奖,并先后两次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播出,李青兰也先后被评为全国舞蹈最佳创作奖、全国舞蹈最佳优秀编导奖。

荣誉对李青兰老师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与向上的力量。作为一名退休教授的她,并不缺钱花,儿女们也在北京、怀化等地安家置业。在长沙与吉首等地有着两套房子的李青兰为什么还在山城麻阳与弟子、与舞蹈为伴呢?

“我爱好舞蹈,扔掉了真可惜,我宁愿不吃饭也要搞舞蹈!”李青兰老师如是说。

莫道夕阳一抹红,霞光万道无限美。近年来,她多次义务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麻阳的楠木桥村编排文艺节目,指挥着她能调配的所有文艺资源参加县里的春节文艺专场演出,她倾尽一腔热血让苗乡人们品尝着一出出艺术大餐。

如今,李青兰老师最大的希望是能在麻阳苗乡办个花灯戏协会,希望通过定期举办麻阳苗乡花灯戏艺术节,把她掌握的花灯戏技能一代代地认真传承下去,让她的弟子们唱着花灯戏走向山外的大世界,让花灯戏在世界各地唱响,让苗乡这一千百年的古老艺术瑰宝早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