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董事长周忻老婆 易居中国周忻:房产大亨的成长故事

2018-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天上每日都会掉下来机遇,关键看你是不是正好在那一刻发现并弯腰捡起.周忻Q&A记者:您最欣赏的圈内同行是谁?周忻:倪建达(城开集团总经理)和范

天上每日都会掉下来机遇,关键看你是不是正好在那一刻发现并弯腰捡起。

周忻Q&A

记者:您最欣赏的圈内同行是谁?

周忻:倪建达(城开集团总经理)和范伟(复地集团总裁)都是我很欣赏的人,也都是我圈内最好的朋友。建达激情洋溢,范伟含蓄内敛,他们的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具有我很欣赏的特点。

尽管面对提交的普鲁斯特问卷,易居中国的主席周忻每每婉拒回答带有“最”字的问题,但平静的外表掩饰不住他言谈间时时闪现的锐气光芒。

谦恭与锐气并非绝对矛盾。商场征战多年,周忻多数时候笑意盈盈,一团和气,但也在某些“有必要的时候,绝对会发火骂人”。

很偶然,“草率”进入房地产

入行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许多传奇往往始于偶然。1992年,机械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周忻去看望老师,老师正为手中一幅松江土地发愁。周忻脱口而出:“自己盖房子嘛。”老师问:“你来不来做?”“来就来!”

以今日易居中国纵横捭阖的格局来看,这样的起步看似着实草率。然而媒体总爱再三追问:“这么多年,潮起潮落,为何能那么早就对房地产行业独具慧眼?”周忻从不喜顺势把自己包装成先知先觉:“我可没那么神。就是很偶然的进入房地产行业,一路摸索下来。”

天生壮志凌云者毕竟寥寥,更多的成功者是善于在机遇交错的瞬间奋力一搏。

“天上每日都会掉下来机遇,关键看你是不是正好在那一刻发现并弯腰捡起。”这是周忻的“机遇”哲学,很显然,过去的13年中,他以恰到时机的努力捡起过大大小小许多机遇,最终成就了今日易居中国的宏大盛宴。

周忻的第一张名片上写着“好莱坞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这个名叫“好莱坞”的公司如今已不再被人们提起,然而从这里的确走出了当今地产界“明星”--周忻。

在1992年的上海,还没有多少人能完整说出一个房地产公司到底该做些啥。周忻在松江操盘的好莱坞花园凭着“3万元拥有一个家”的口号,简明扼要,迅速出货。

之后,周忻开始了一系列的“上下捣腾”:继续帮别人做策划营销,与别的公司合作项目,开出自己的公司……1993年,初生牛犊不怕虎,周忻创办了万欣房产,专事营销代理。万欣的生意不错,周忻很快就成为当时被人称羡的创业者。但他并不满足,继续在努力探索中寻找机遇。时间已经到了1996年,一个重大的转机即将出现。

传奇个案永远要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细究方得真味,在此仍有必要快速重温一番当时上海房地产行业整体影像。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上海房地产市场传奇与没落此起彼伏的年代。正值市场第一波启动便遭遇宏观调控后的最低潮期,已有地产新贵初露头角,也有盛极一时的风云人物在中期开始的宏观调控之下渐渐退隐1996年上海楼市最热门的话题是如何消化空置。

全上海出现800万平方米的空置量,整个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刚刚引入竞争机制的阶段。

也在这一年,周忻报名就读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房地产学院MBA。导师桑荣林,张永岳提炼出了“二三级市场联动”的课题。经过层层深入的研究,上房集团董事长徐林宝决定投资上房置换公司,邀请周忻担任总经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上海房地产三级市场操作系统被推至前台。

很执着,做大房地产流通服务领域

毫无疑问,1996年担纲上房销售是迄今为止周忻事业发展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点,他本人亦表深深赞同。

两个平台的能量完全不同:一个是纯粹的个体户,一个是上房集团下的股份公司;一个是每天只要考虑自己赚进口袋多少钱,一个是每天必须考虑市场要做多大份额;一个只要管好几十人,另一个是要带领几千人团结作战。时年27岁的新任“船长”周忻面对从私营个体户到股份制公司老总的角色变化,从小小的营销代理领域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机会平台,他辛苦转身。

“确实很不容易,也很挑战。但只要有好的机会当然要做。”在机遇凌厉扑来之际,周忻的第一反应是接招,出拳。

在上房销售成立之前,上海的旧房尚未大规模进入流通领域,谁都没有意识到靠旧房流通能改善居住条件或投资理财。“小小补贴换新家”,“梯级消费逐步改善”,这些口号开始被陆续提出,民间财富渐渐沸腾,上房置换迅速做大上海二手房市场,一时激起巨大反响。

同一时期,上海开始采取积极推进二级市场开放的政策,不仅使旧房、商品房和二手房大量被消化,还有效促进了新建楼盘的市场销售。开始有专家研究二手房市场雄霸天下的香港模式,越来越多的小中介亦步亦趋的开始淘金之旅。至1998年,上房置换模式被建设部树为样本在全国推广,领先行业。

很快,1999年底到来,上海房地产市场终于走出宏观调控以及亚洲金融风暴造成的低谷,进入狂飙突进的第二波浪潮中,而周忻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飞跃。

时至今日,从上房置换一路走来,今天统率易居中国的周忻已行至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周忻仍再三强调上房置换的意义。那是其人生第一个足够大且具有创造力的平台,启蒙意义无可替代。

周忻是个异常执着的人,认准一条道走到底。无论高潮低谷,他自言从未动过转行的念头,如果认定一个职业,又属朝阳产业,即便眼前低谷,也总会有高潮的一天。做得专一点精一点不会有错。

当易居中国的星星之火几乎燎遍境内22座一二线市场之后,如何“夯实”成果成为他满脑子琢磨的问题。

关于夯实规模的重要性,默多克的爱将、新闻集团总裁彼得·彻宁已有著名论调:“你需要有足够的市场支配权,以使人们被迫来和你打交道。尽管人们争论的很厉害,究竟是内容为王,还是销售为王,其实最后还是规模为王!”

或者扩张,或者式微,这几乎已成为当今企业的生存天条,周忻更是深谙此理。

2006年春季,易居中国终于向国际资本市场迈出一大步--成功获得四大国际投资机构2500万美元融资。

与易居中国的合作让瑞士信贷大员“感觉到兴奋”。成为易居中国的国际战略投资者之后,瑞士信贷集团专属房地产基金DLJ代表Thmas.Pulley毫不掩饰的表示,与易居(中国)的业务拓展计划,将使瑞士信贷获得参与未来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发的机会,这将带来可观回报。

但也有人充满疑虑:易居中国已经在中国的22座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完成项目发展。还要继续规模化?还能怎么个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