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华裔建筑师第一人
有人说他是狂徒,将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搬进了法国人的“圣地”卢浮宫;有人说他堪比外交家,顶着建筑师的名号在国家元首与上流社会游走;在当代建筑领域,他是华裔世界里最著名的设计师;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着人性的光芒。
贝聿铭于1917年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1919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因此,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1927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35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
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1944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而在与柴根道夫合作的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而随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他设计的主力也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
6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是贝聿铭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1979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波士顿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1978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造成功,已让贝聿铭声名雀跃。东馆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白宫。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