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亮最贵的收藏 收藏家伍炳亮与研究家陈增弼的难忘往事
陈增弼(右三)和伍炳亮(右一)当年在伍氏兴隆展厅为学生讲课
嘉宾在伍炳亮和陈增弼合作设计制作的地座屏前合影留念
伍炳亮(左)向陈风(右)题赠家具作品图集
7月5日,第四届中国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7月1日至4日举办)结束后,有“岭南鲁班”美誉的著名收藏家、艺术鉴赏家、明式家具设计大家伍炳亮偕同家人一道登门拜访已故中国传统家具研究专家、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前会长陈增弼的家人,同陈增弼儿子陈风一道,回忆了与其父亲曾经交往20余年的难忘往事。
因陈增弼、伍炳亮都有务实、低调、不事张扬的性格,中国传统家具领域两位重量级人物的诸多往事都被雪藏在过往岁月中。笔者陪同前往拜访,一睹陈增弼大量传统家具旧藏,了解到陈、伍二位之间的往事与友情。
过往岁月历历如昨
盛夏的京东小院绿意葱郁。刚到陈风工作室门前,伍炳亮就为门口一只小凳停下了脚步。这是长方形座面白木小凳,冰盘沿,下接宽大牙板,腿足接合为夹头榫,正面两根横枨,上枨出榫,下枨暗榫,整器古朴端正,在岁月漂洗下已经泛白,随处可见风化侵蚀痕迹。伍炳亮告诉陈风,这只明代小凳是其当年从民间收购的,陈增弼看到后很喜欢,认为对搞老家具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就赠送给他作为学术研究物件。
一只随意放在门外阳光下的旧凳,为伍炳亮开启了回忆的闸门。伍炳亮说,他从1979年开始从事古典家具收购、收藏、贸易和研究。当时国内较活跃的老家具市场除了江门台山、新会,河北大城和江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这里既有过去宫廷、王府、大宅门传下来的老家具,同时也是北方传统家具的集散地。上世纪80年代,他来北京搜寻老家具,在同行吴宝庆那里认识了陈增弼。
陈增弼师从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建筑学系科班出身。他与明式家具研究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之一杨耀认识后,喜欢上了传统家具,并从建筑设计转到了研究传统家具上。作为杨耀学术研究的继承者与发展者。陈增弼的贡献在于,他把中国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的研究提高到学术范畴,将中国家具的研究、实践与创新作为一个学科来对待。
据伍炳亮回忆,他接触老家具时常常会忽略不好的东西,因为并不是所有老家具都是精品。陈增弼也喜欢精品,但他同时也看重其文物价值,不管是红木家具还是白木家具,不管器型做工怎样,只要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他都会感兴趣。“我们常常会相互交流各自的藏品,我常常被他热爱和钻研传统家具的精神所感动。”伍炳亮说。
见证中国传统家具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两人交往时,伍炳亮30多岁,陈增弼五十开外,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就结下了忘年交。当时,陈增弼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年富力强,研究成果频出。他先后在《文物》杂志发表了《汉、魏、晋小榻初论》、《明式家具功能与造型》、《明式家具类型与特征》、《太师椅考》、《略论两汉魏晋的帐帷》等学术论文,在传统家具界影响很大。
据伍炳亮回忆,由于陈增弼很赏识他对明清家具的研究和复制,由此开启了二人之间的合作。2005年底,陈增弼找到伍炳亮,说国家某重要接待外宾场馆需要设计制作一件大屏风,材质要求用大叶紫檀,长5.3米、高2.5米。当时陈增弼先设计了一个草图,交给伍炳亮。伍炳亮看后跟陈增弼沟通,把屏风的底座下边接地处加宽,上边适当收窄,得到了陈增弼的高度赞赏。
“我当时这么做一是考虑放置屏风后更稳当,二是在视觉审美上更美观一些。”伍炳亮说,修改后,他立即加工制作,制作完成后就运到了北京。时值2006年,为了确保屏风的稳定性,陈增弼和他商量,先把屏风在伍氏兴隆位于北京分钟寺的展厅放置了近两年,以便使其彻底稳定下来,2008年才交给国家重要接待外宾场馆。当时有关方面认为他们任务完成得出色,在这个接待场馆举行了隆重的接收仪式,并为伍炳亮颁发了收藏证书。
“我父亲非常欣赏并高度评价伍先生设计制作的黄花梨家具,认为已达到行业内一流制器水平。正因如此,我父亲收藏了伍先生的不少作品。”陈风说,时至今日,在他工作室中还能看到当年伍炳亮设计制作的黄花梨家具,如黄花梨琴桌、黄花梨圆角柜、黄花梨瓜棱形鼓凳等。
研究者与实践者成为知音
上世纪90年代,陈增弼为做好明式家具研究和传承工作,积极筹建了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并任首届会长。“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尊师重道的人,他自费出版了艾克先生著作的中文版,接着又整理出版了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还主编出版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珍品图录·明式家具》,但等到该出他自己的书时,他却提前走了……这至今是一件憾事。”陈风说。
据伍炳亮回忆,在与陈增弼的交往中,他亲眼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陈增弼的重要教学和学术活动,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自己的制器水平不断精进,也与王世襄、陈增弼当年的学术研究和收藏著述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更加令伍炳亮感动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陈增弼多次和清华大学教授胡文彦一道,带着学生到伍氏兴隆北京分钟寺家具展厅现场教学,举办《明式古典家具艺术风格》等讲座,使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也渐渐成为古典家具领域的新一代研究人员。不少陈增弼的学生或当年他身边的人,在他影响下,成为了古典家具收藏家,他们大都是科班出身,鉴赏眼光好,眼界高,起点也高。
“我们感谢陈教授,是他让我们有了关于古典家具的梦想。我们同时感谢伍炳亮先生,是他让我们梦想成真。记得当年陈教授带我们到伍氏兴隆家具展厅观摩学习,伍先生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亲自教我们怎样欣赏明式家具的美,怎样着手去设计制作明式家具。
当时我们就感到明式黄花梨家具的确很美,但是明代流传下来的家具毕竟很少也很贵重,收藏的机会越来越难得。正是伍先生在明式家具基础上改良创新,用珍贵的黄花梨材料制作出了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家具,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才得以有机会拥有。”陈增弼一学生说。
伍炳亮说:“我本人同陈教授交往20余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见证了他的学术活动和著述出版活动,他见证了我和伍氏兴隆的发展。10多年前,我的艺术馆落成时,他曾亲自赴台山……时至今天,我们家具展厅里还珍藏着陈教授的题词。研究与实践互补,我们共同见证传统家具行业的发展。”(蔡之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