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科公馆 重庆圆庐这幢奇葩建筑:既是孙中山儿子的公馆 也是苗王公主的舞厅
重庆有这样的一群人,住在旧日国民党高官的豪华宅邸里:吸一支烟,烟圈就叠印着几十年前古巴雪茄的味道,炒一盘空心菜,锅灶底下的地板上,然隐隐回响着当年国共政要与文化名流们的舞步声。
这样的生活,也许实际过起来并不诗意与沧桑,也许那些住客们宁愿搬进高层塔楼的一套小户型里,也不愿继续享受这“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布满历史印痕的老房子。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却很是羡慕他们的生活,能与那段旖旎的历史接上轨。
嘉陵新村190号,一座圆形的二层小楼,挤在若干旧楼房的夹缝里,静悄悄地生锈发霉。若你在乡下看到它,定会以为这是一座陈年的谷仓;若你在北欧看到他,定会好奇楼顶上为何不见了风车。
即便就在当下,你也不会相信这个谷仓一般的建筑物居然曾是一座豪宅,是孙中山之子、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的公馆,更难以想象它的圆形结构是为了舞厅功能而设计,上流社会的贤达人等曾经在这里夜夜狂欢,场面之奢华完全模仿了路易十四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夜宴。那个时节,提起重庆上流社会的社交胜地,任何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孙科的这座名为“圆庐”的圆形公馆。
灵感得自于古典罗马式教堂
圆庐属于民国风格的建筑,但它在众多民国建筑中偏又自成一格,造型极为独特。这独特的造型,当年曾使它成为达官贵人中间的话题。而设计出这般独特造型的人,自非等闲人物。
今天提起民国时代建筑设计的名家,一般人只晓得梁思成和林徽因这两个名字,这完全得益于这对伉俪的传奇身世。而提起杨廷宝这个名字,也就只有建筑史专业的人才能说上一二了,殊不知这位同样于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的梁思成、林徽因校友,在当时业内的知名度还要比梁思成、林徽因更高一筹。
杨廷宝设计圆庐,是在20世纪30年代,灵感得自于古典罗马式的教堂结构,大圆屋顶犹如教堂的穹顶,但穹顶的最高处并不开出天窗,天窗的采光功能被二楼的窗子分担了下来,对于重庆这样一座阴湿多雨的城市,杨廷宝的这一处细节上的改动恰恰使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结合到了最佳的分寸上。
当阳光透过一层与二层的窗子,又经过一些巧妙设计出来的廊柱的特殊遮挡,终于射在底楼的圆形舞场时,那特殊的光影效果简直使置身其中的人们生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而廊柱之中甚至还埋伏着一些让你根本分辨不出的通风管道,管道直通顶层,完全靠了结构设计上的巧妙,仅仅在自然状态下,不借助任何人力或机械之力,室内的湿气和浊气就会自动地排到室外。这样的心思,即便在今天的建筑设计师看来仍然叹为观止。
为跳舞而生的圆庐
孙科酷爱跳舞,并且舞蹈堪称当时上流社会里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之一,即便仅仅出于社交的目的,舞场都是最值得讲究的地方。所以,杨廷宝为孙科设计这所公馆,在公馆的功能性之外,尤其对底层的舞场精雕细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