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的教育观点 郭镜明教授眼里的中西方教育——转自《苏州日报》

2018-03-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编者按:他有着著名漫画家丁聪的笑容,有着当红作家郭敬明相似的名字,这个可爱老头年逾花甲,却退而不休.在烛照人生的岁月中,他从同济大学 "

  编者按:他有着著名漫画家丁聪的笑容,有着当红作家郭敬明相似的名字,这个可爱老头年逾花甲,却退而不休。在烛照人生的岁月中,他从同济大学 "转战"西交利物浦大学,感受着公办院校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异同。

9月8日,这位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数理中心的郭镜明教授获评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Q: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终年57岁。他的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发表,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

针对这件事,社会上引发了对教师职业理解的广泛讨论,请问您是怎么理解教师职业的?您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郭镜明:我是文化大革命后开始走上教师岗位的,在我看来老师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职业。

与其它行业相比,它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和优势:既能在青少年成长中传授给他们知识,帮助建立完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书本外的收获。另一方面,"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关专业上的疑问,学术上的探讨,也给了教师很多灵感与启发,激励我们不断"充电",正所谓教学相长。

就我个人而言,自己服务的"上帝"是一群纯真无邪的阳光青年,我的灵魂也得到了净化,这种工作上的回报是其他职业不可复制与比拟的,快乐沁人心脾。

晏才宏老师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快乐和成就感,对于学术体制上的评判标准他可能并不在意,他的行为非常令人感动,称得上是很多教师学习的榜样。

至于说教育理念,我觉得学生既然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教师作为"服务员",一切要以学生为本,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要求作为最根本的服务理念。 Q:据我了解,您在同济大学教书育人三十多年,退休后,也有不少学校希望聘任您授课,为什么会选择西交利物浦大学这样一所办学模式与公办院校迥异,新兴不久的中外合作的高校呢? 郭镜明:我在同济大学教师队伍中退休年龄算是较晚的一位,告别讲台后,学校也希望返聘我继续教学。

选择西交利物浦大学是基于我热衷中西方教学的比较研究,正好西交利物浦的办学模式结合了两者的优势,环境、平台正好符合我的研究需求,此外,我早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苏州是我人生从学生跨入社会的起点,现在退休后我又回来了,也算是落叶归根。

Q:您刚谈到进行中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研究,两者究竟有何不同? 郭镜明:长期以来,国人对中国的教育诟病不止,甚至对西方的教育有点"崇洋媚外",其实不尽然。就我个人来看,中西方高等教育各有优劣。

美国的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学习能力,"放鸭式"的管理固然能最大化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拔出天赋异禀的高材生,然而,更多能力相对普通的学子则因为过度自由而荒废学业。

因此美国学生在诸如数学等基础学科上,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点像煤的形成,当时耗费了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得到一小块。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类科学的发展确实是一小部分顶尖科学家在起主推作用。中国的教育则比较重视扎实基础,喜欢题海战术,学生在经历同样的强化训练下,个人间的差距显现的就会较小,也因此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可学生的整体基础水平较为平均。

中国的教育打个形象的比喻是"一个都不能少",讲究整体也因此容易中庸。

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好结合了两者优势,学校的教学时间很少,像其他院校可能一学年的课程时间是36周,这里只有28周,我们强调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其课外应用意识的提高和指导。 Q:今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建模大赛上,西交利物浦大学11支参赛队获得4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

我注意到,与国内其它学校相比,如果按获得一等奖的个数比,西交利物浦能进前8;如果按获得一等奖的队伍占参赛总数的比例计算,西交利物浦是4/11,能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