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家属 被史学家和国人严重遗忘的红军名将——铁流后卫董振堂

2017-1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率领着二千多名红军战士,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血战到底.由于上级指挥失误,加之没有电台,与西路军总部联系不上,再加上缺少弹药,红军战士虽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灭.这就是西路军史上最惨烈的战役--高台战役,这位宁死不屈的血性汉子就是董振堂将军.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建国以后,史学家对西路军.董振堂介绍的很少,即使提及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所以尽管董振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这样一位将军,他率领着二千多名红军战士,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血战到底。由于上级指挥失误,加之没有电台,与西路军总部联系不上,再加上缺少弹药,红军战士虽英勇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灭。这就是西路军史上最惨烈的战役——高台战役,这位宁死不屈的血性汉子就是董振堂将军。

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建国以后,史学家对西路军、董振堂介绍的很少,即使提及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所以尽管董振堂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中是军职最高的烈士,尽管他的遗物望远镜、皮包、手枪仍然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尽管他生前担任过红五军团总指挥、军团长、红五军军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要职,尽管他一生骁勇善战、屡创战功,但现在有关长征的书籍、电影、电视剧中却很少提及这位红军名将。

宁都起义

董振堂是河北省新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由于骁勇善战,短短5年,竟由一名见习排长升为中将———国民革命军13师师长。1931年12月14日,中共秘密党员赵博生和董振堂(当时他并不是共产党员)率17000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随后改编组建成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

铁流后卫

长征中,红一、三军团负责开路,董振堂率红五军团负责断后,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长征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1934年11月底,为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根据中央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完成任务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被誉为“铁流后卫”!

遵义会议

长征途中,中共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红三军团彭德怀、杨尚昆,红五军团李卓然、董振堂应邀参加了遵义会议。但是因为前线战事吃紧,董振堂到会较晚,后来又早走,但是确实参加了。证据有二:一是有与会人员杨尚昆的回忆证实:董振堂到会较晚,记得特别深刻。二是有与会人员李卓然的回忆,1935年1月,他在遵义城看到过董振堂,并有董振堂与会的印象。

血染高台

为了控制陕甘宁同河西走廊链接苏联的陆地生命线,打通苏联军援的西北通道,中央决定进行西征。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在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