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滚石情缘 逝世14周年死亡原因真相曝光
张国荣,香港乐坛的天皇巨星,八十年代港乐界唯一可以和谭咏麟比肩的时代天王,并开启了香港流行音乐黄金期的谭张争霸时代,当年两人的歌迷虽有硝烟弥漫,时过境迁后,竟也成就了一段巨星针锋传奇的佳话。
滚石唱片,台湾流行音乐历史最悠久的厂牌,也是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时代至今,唯一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唱片品牌。由于见证了台湾流行乐坛近四十年的历史,并在台湾百佳专辑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影响了台湾流行音乐的进程,以及树立了台湾流行音乐人文的标志,因此也始终被赋予了人文的光环。
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台湾,一个属性偶像,一个属性人文,初看起来颇有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但两者最终却因为1995年起三张专辑的合作,不仅在华语乐坛留下了一段佳话,也为彼此增添了许多非凡的意义。
滚石唱片是张国荣第二个巅峰起点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张国荣加盟滚石唱片,只不过是他以唱片公司作为区分的四个时代中的其中一段(最早在丽的电视台的阶段,可以忽略不提)。甚至对于香港本地的老歌迷来讲,真正让他们记忆犹新的,还是张国荣在华星唱片和新艺宝的两段岁月。前者奠定了他的天王歌手地位,后者则在当时香港乐坛的大环境下,做出了国际化的音乐线条。
但是,我还得从歌迷这个角度多做考虑。事实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张国荣在华星唱片和新艺宝的辉煌岁月,并没有真正同步到中国内地。除了靠近香港的广东之外,国内最早的一批张国荣歌迷,接触张国荣的音乐时,也已经接近于他1989年告别乐坛的时间点,甚至还有一些是在1989年之后,才重新听起了他的老歌。
而张国荣真正开始为更多歌迷所认知,则恰恰就是他1995年加盟滚石唱片并发行《宠爱》专辑开始,由此开始了他歌坛事实的第二个巅峰期,并在这个时期累积了大量的歌迷。由于记忆效应的原因,这批歌迷爱这个时期的张国荣,甚至远甚于1989年前的他。
三张专辑,各有不同张国荣在1995年到1998年间,于滚石唱片推出了三张个人专辑,分别为1995年的《宠爱》、1996年的《红》,以及1998年的《Printemps》,除此之外,还在《Printemps》推出前不久,出过一张EP专辑《这些年来》。
先从影响力的角度做排除法。在这些作品中,国语专辑《Printemps》无疑是张国荣音乐生涯中,商业上最不成功的唱片,甚至还不如1989年进军台湾市场时的国语专辑《兜风心情》来得那么有影响力。
但《Printemps》在心水和商业上,却呈现出两个极端。有很多张国荣的歌迷,不爱《红》,不爱《大热》,也不爱早期的《风继续吹》或《87 Summer Romance》,却偏偏将这张专辑捧为最爱的专辑。而从音乐上来讲,这张音乐上轻松自如,并有着日系流行音乐风格的专辑,在尽可能去掉商业化元素之后,其实反倒是更接近于张国荣个人心水的专辑。就好比在万人舞台中央的巨星,于华丽舞台的背后,同样需要更多真正的心事倾述一样,《Printemps》就是这么一张属于私人张国荣的专辑。
所以,纵观张国荣的整个音乐生涯,《Printemps》也可以说是最接近他个人音乐审美,以及他想要的那种恬淡生活状态的专辑。这也恰恰是得益于滚石唱片给张国荣的宽松环境。
再来说说《宠爱》和《红》。《宠爱》是张国荣加盟滚石唱片后的第一张专辑,虽然这张专辑可以说是一张电影歌曲合辑,收集了《风月》、《白发魔女传》、《金枝玉叶》、《霸王别姬》、《夜半歌声》和《阿飞正传》六部电影的主题曲或插曲,但这张专辑对张国荣来讲,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第一点当然是张国荣终于又重回乐坛,而滚石唱片以这个概念出碟,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甚至是忽悠张国荣重返歌坛的最佳借口。毕竟,在1989年,张国荣已经在红馆正式宣布退出歌坛,而以这样一个演唱电影歌曲的契机重返乐坛,在东方文化里,显然是一个让张国荣可以下台的最佳过渡。
另一方面,在电影圈开始慢慢树立地位的张国荣,也将艺术化的表演风格,融入到流行音乐的演绎和创作里。像《夜半歌声》里的《深情相拥》,就已经是一首接近于舞台剧的流行歌曲。这样的创作和演唱尝试,也使得张国荣的音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与《宠爱》相比,粤语版的《红》,则是张国荣的颜色声明。从音乐来讲,这张有着英伦风格的专辑,也是新艺宝时期张国荣的一种舞台风格延续,即那种妖艳、绮丽的个人气质。但另一方面,这张专辑因为林夕的妙笔生花,则更好地塑造了张国荣亦舞台亦个人、并且更偏个人的音乐形象,从而真正以更个体化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红》无疑是巨星与内心,商业与气质的范本之作,更是由填词人塑造歌手个人型格的典型专辑,而这种风格也在张国荣加盟环球唱片后得到延续,并成为了有限生命里最后一道绚烂。
张国荣和滚石唱片彼此需要从滚石唱片的角度来讲,签约张国荣,也是他们向亚洲市场扩张的一个重要信号。就在1993年,滚石唱片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并开始陆续与Beyond、林忆莲、张国荣等香港乐坛的一线巨星级音乐人签约。这其中,张国荣无疑是香港乐坛标志性的巨星,在当时对于滚石唱片以香港乐坛为基地,向两岸三地的市场辐射,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力。
当然,这只是商业层面的角度。而从音乐的意义上来讲,虽然当时的香港乐坛,同样也是华语乐坛的重镇,但香港流行音乐产业过于偏重商业的后果,即在音乐上的创造力上,越来越缺少创新,甚至对像张国荣这样有更大野心追求的歌手,起到了一种限制的作用。
而滚石唱片基于人文流行音乐的根基,则在音乐方面可以有更大的宽松度,这也是当时的滚石唱片竟然可以答应张国荣,专辑可以不排宣传通告的原因,这在香港乐坛的环境里,简直是逆天和不可想象的。
而也正是这种宽松的环境,让张国荣可以肆意的推出《红》这样宣言式的专辑,也可以在《宠爱》里进行更多想要的音乐尝试。从这方面来讲,滚石唱片在当时确实局部改变了香港流行音乐的生态,比如后来莫文蔚(微博)(微信号:karenmok01)《一朵金花》、《全身》这种实验性的专辑,以及给黄秋生推出另类唱片,都打破了香港主流唱片业的平衡。
虽然,最终张国荣的经理人和滚石唱片,因为争夺演唱会主办权的问题,导致不欢而散,没能在三张专辑后续约。但滚石唱片出现在张国荣的生命里,以及张国荣出现在滚石唱片的历史里,却让彼此都拥有了一段最珍贵和独特的记忆。
2003年4月1日的香港,下着小雨。这一天是西方的愚人节,人们的语言、行动,好像都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大可信。可就是这一天的傍晚18点41分,46岁的香港演艺界天皇巨星张国荣,从香港市区中环广场的文华东方酒店24楼纵身跳下。
很快,躺在地上的张国荣被人发现。当时他身上多处受伤,手脚全部折断,只有脸部保持完好。虽然他被紧急送入了玛丽医院,但是经医生证实,张国荣在抵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张国荣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惊了整个香港社会。各大媒体纷纷跟踪报道。
当天晚上,张国荣的唱片立刻被抢购一空。第二天,在他跳楼的酒店周围,摆满了歌迷们送来的鲜花和卡片。4月8日,全香港的目光都集中在张国荣的葬礼上。
多家电视台现场直播了张国荣的葬礼。香港演艺界知名人士,几乎都前来为张国荣送行。来自世界各地自发为他送行的歌迷、影迷更是不计其数。
位于文华酒店24楼健身房的露台,是张国荣最后站立的地方。事发后,现场有一张寥寥几十字的遗书。
上面写着: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唐,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这张字条只有几行字,意思含糊不清,没有交代他为什么要选择死亡。这也给人们留下了重重疑团。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当天中午11点,张国荣先与他的前经纪人陈淑芬相约下午六点左右在文华酒店见面。随后,他又给男友唐鹤德电话,相约晚上一块打羽毛球。
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此时的张国荣心情尚好。然后张国荣出门,与交情颇深的设计师莫华炳在铜锣湾饭店共进午餐。
在这期间,莫华炳也没有察觉张国荣有什么异样。他们在聊天中还提到了非典型性肺炎。张国荣表现得非常紧张,而且一再叮嘱一定要戴口罩。从这一点看来,张国荣对健康问题也很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