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的老婆 像李淼老师一样读科幻——《〈三体〉中的物理学》读后

2018-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不过世界属于三体. 可包含世界的银河系在李淼老师手中--这就是我对封面照片的理解. 弟弟觉得这照片鬼畜[具体词义请度娘.很明显,把银河系捏在手里的人想对它干什么都可以,但李淼老师只是写了这本书给地球人--],我却觉得这很好,因为它很吸引人.在说一件事情前需要吸引人--领导开会时是这么干的,搞商品宣传是这么干的,讲经法师也是这么干的,做科普的教授当然可以这么干.寓教于乐. 这本书从<三体>系列扩展出了一个新的维度,构成了一个新的,理性而科学的空间.这个空间联通了那个奇异的故事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不过世界属于三体。 可包含世界的银河系在李淼老师手中——这就是我对封面照片的理解。 弟弟觉得这照片鬼畜[具体词义请度娘。很明显,把银河系捏在手里的人想对它干什么都可以,但李淼老师只是写了这本书给地球人……],我却觉得这很好,因为它很吸引人。

在说一件事情前需要吸引人——领导开会时是这么干的,搞商品宣传是这么干的,讲经法师也是这么干的,做科普的教授当然可以这么干。寓教于乐。 这本书从《三体》系列扩展出了一个新的维度,构成了一个新的,理性而科学的空间。

这个空间联通了那个奇异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这种事情,之前我还没见哪本书做到过。 之前读得最仔细的两本科普书是《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

当然没有完全读懂,但跟随作者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这个过程的结论不是很重要(因为记忆力实在捉鸡,我早就放弃了记住任何“知识”),甚至采用的方法(厕上、床上、车上、简化的模型、表示“这个说清楚得用一本书我们还是暂且算了”等等)也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根本的出发点。

比如,我至今还记得,霍金说(不是精确的原话)“科学研究就是不断证伪和修正假设的理论的过程”。 带着这样的记忆,我翻开书。

在第1章《宇宙与智慧》中,李淼老师由《三体》中的技术言及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是人们解决自己心中问题的两种方式,随后转入第2、3章《时间与空间》对前提知识的讲述。在这方面,李淼老师更多是使用描述而不是证明。

这类描述大都从直观感知开始,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或推导阐明。对于此类前提,我选择直接接受,这一方面出于对他本人的信任,一放面是出于同之前知识的对照。当然,如果脑子还有余裕的话,我会提醒自己说“虽然这些知识经过了多次验证,可信度较高,但仍然只是还没有被证伪的假设”。

第6章《不确定的世界》和第7章《实在性,诡异的“超距作用”和贝尔不等式》都是这种前提或基础。 第3章《黑洞与黑域》对于黑域实现的可能性的推导,正是基于2、3 两章。

这两章的内容也在随后运用于第14章《三维人进入四维会发生什么》、第15章《曲率驱动星际航行》和第14章《二向箔、空间灾变以及宇宙大爆炸》里。 第8、9章《智子和量子通信》则有赖第6、7两章。

第12、13章《思想钢印和自由意志——人类有自由意志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两章,也是以6、7两章此为基础,辅以一些哲学论证完成的。在这两章结束部分,李淼老师说:“我选择自由意志。

不然,我觉得上帝太累了,他要预先锁定你可能做的实验,预先锁定你得到什么结果,并且,还要让所有这些满足一个简单的量子理论。”以及“请在做事之前三思而行,你是有责任的。另外,请你相信自己,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经过了科学论证的自信心…… 第10章《神奇的水滴》展现了“从‘现象’到理论验证”的过程,引出第11章《物质的深层结构》。这章对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进行了梳理,介绍大统一理论,并憧憬着大刘“《朝闻道》中那样环绕地球一圈的加速器”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作用。

第17章《彭加莱回归和熵增》结合第2、3、5章引入第19章《宇宙永生》。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视角和前提会导致多么大的宇宙观差异,并多少体会到科学研究过程中通过有限的资料和现象构建理论框架的艰辛。

大刘说“科学家比科幻作者更有想象力”,证据在此。 第20章《黑暗森林》进一步展现了李老师的博学,引入了众多社会科学知识,最终从“了解”外星文明的角度解构了“猜疑链”。

最近那份由美国著名出版商兰登书屋(Random House)出版的《2015年科幻辅助科学教育》在国内科幻圈被热传,科幻对科学研究的启发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而李淼老师的这本书正是国内近年来少有的尝试。

这在填补空白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读科幻的方式。 这种从作品引入背景知识,进而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的方式,这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使用已知前提,在逻辑上对假设进行例证,在事实上比照核对,进行证伪。

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类创造力在艺术之外的、现实化应用的基础。这本书让人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科普和科幻界的读者多寡,其实反映了一个国家整体文化状态。……最多再过10年,我们将进入一个文化高峰期,或者更恰当地说,文化健康期。

到那时,文化不仅更加丰富,我们在文化的创造性方面也会有更大的进步。那个时候,无论是中国还是中国科普,都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让我们继续像李淼老师一样读科幻,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