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德夫人 云南人文:朱培德将军生平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朱培德将军生平 作者: 陈红民 发布时间: 2007-11-27 朱培德将军(1989-1936)为中华民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曾是孙中山先生晚年主要的军事助手之一,历任广东革命政府大本营拱卫军军长.代理军政部长等职.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率部攻克江西等地.1927年后,先后出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曾主持对日抗战的筹划准备工作. 朱培德字益之,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生于云南省盐兴县,祖上以开发盐矿为业.朱培德七岁丧父,家

朱培德将军生平 作者: 陈红民 发布时间: 2007-11-27 朱培德将军(1989—1936)为中华民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曾是孙中山先生晚年主要的军事助手之一,历任广东革命政府大本营拱卫军军长、代理军政部长等职。

北伐时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率部攻克江西等地。1927年后,先后出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曾主持对日抗战的筹划准备工作。 朱培德字益之,1889年10月29日(清光绪十五年十月初六)生于云南省盐兴县,祖上以开发盐矿为业。

朱培德七岁丧父,家境渐趋衰弱。他自幼好学,并喜习武强身。受当时军事兴国思潮的影响,他于1907年考入陆军随营学校。次年随营学校并入新设立的云南讲武堂,成了讲武堂的第一期学员。

朱培德在云南讲武堂内接触到《民报》等大量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由衷敬佩孙中山的事业,遂立志要推翻腐败的封建制度及其代表清王朝。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修完普通科目后,朱培德到部队实习,即开始在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云南起兵响应。他也积极投身其中,担任过副官、中队长等职,驻防大理等处。

中华民国建立后,他考虑到学业未竟,无以报国,遂辞军职,重回讲武堂复读。 1914年夏,朱培德以“最优等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初任连长,开始在滇军的军旅生涯。次年升任营长。其时,中越边境思茅、普洱一带常有边民冲突,朱受命率部前往,镇抚边民兼防外国乘机侵扰。

该处系著名的瘴乡,外客常染疾而终。朱培德的部卒因不适,“病死者过半”,自己也险些丧命,但他不避艰险,“对内开诚安抚,对外和平解决”,维护了民族团结与边疆安全。

1915年袁世凯称帝之时,云南首举护国反袁义旗,成为护国运动中心。朱培德所部调归护国第二军序列,奉命进攻广西境内的袁世凯军队。朱培德的勇敢精神与战术素养在作战中得到体现,龙潭一役,他率部浴血奋战,以少胜多,大败强敌,直取百色城,晋升团长。

此后,朱部经广西桂林、广东肇庆、清远等地,取道粤北韶关北伐。师至琶江,袁世凯死。国内政局巨变,朱培德所属滇军滞留广东。 1917年,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南下广州设立反对北方军阀的护法军政府。

朱培德于此时与景仰已久的孙中山正式建立了联系,加入中华革命党,其部队成为护法军政府的武装。他率部连续征战,平定广州附近的各种动乱势力,维护了护法军政府的安定。

因战功卓著晋升滇军第四师师长,并率部移驻广州,出任广州卫戍司令。他与孙中山的关系日益密切,1919年朱培德成婚之时,孙中山出席婚礼并充任证婚人。孙中山依重朱培德,先任其为援桂第二路司令,攻克桂林后,又任命为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

后滇军分裂,朱培德于1920年底将留桂滇军编为三个混成旅,全心全意服从孙中山命令,信奉三民主义。 孙中山为实现其理想,1922年组织北伐。朱培德奉孙中山之命出任中路前敌总指挥,与粤军、赣军联合从韶关进入江西,相继克复不少地方。

不料,陈炯明部突然在广州炮轰孙中山总统府,北伐顿挫。朱培德立即率部回师讨伐陈炯明,双方激战于韶关,因友军失利,撤退途中反被敌军包围,几经曲折,始退往桂林。

次年,朱培德参加了入粤讨伐陈炯明的联合军事行动联合,攻下广州后,迎孙中山回粤续行大元帅职权。朱的忠诚为孙中山赏识,所部被改为大本营拱卫军,朱培德任军长兼大本营参军长,并代理军政部长。驻广州的部队庞杂,有的倨功自傲,朱培德则以“革命未成,责任重大,须淡泊自甘,勿为利诱”告诫约束下属,使其保持着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孙中山所依重的一支军事武装,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安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久,陈炯明联合各路军阀率部凶猛反攻,兵临广州城下,孙中山亲自督促各军迎战,也无法解围,形势岌岌可危。

朱培德率部在顽强抗击敌军的疯狂进攻后,集中兵力攻击其侧翼,大败陈炯明,广州危而复安。孙中山因此称他为“虎将”。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朱培德积极拥护。在粤各军依建国大纲改编,孙中山任命朱培德为建国第一军军长。1924年秋,朱培德在孙中山领导下参加了平定商团之乱,并受命担任北伐军中路军总指挥,是孙中山组织第二次北伐的核心力量。

朱部进入江西,相继攻克赣州、吉安。次年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消息传来,朱培德十分悲痛,在军中设灵堂遥祭,率全体将佐宣誓“继承总理遗志,继续努力革命”。

朱培德参与了平定对广东革命根据地威胁最大的刘震寰、杨希闵两个军阀的战斗。国民政府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改组,朱培德成为最重要的军事领导人,他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需部长,聘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1926年初,朱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朱培德联合其他将领,反对蒋介石扩大事态,排挤共产党人的做法。苏联顾问认为朱培德是“比较可靠”的国民党左派。

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朱培德受托与李济深等一起参与了前期的筹划,制定作战计划。此伐军兵发,他任右翼总指挥,先在湘东掩护湖南战场,9月起则负责江西战场的作战。

他指挥军队在万寿山、牛行与南浔路等处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恶战多次,先后歼敌14余万人,最终克复南昌,安定江西全境,是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果之一。占领江西后,朱培德担任了江西省政府主席。 北伐过程中,朱培德坚持与共产党人合作,军中各级党代表多聘共产党员担任,还曾邀林祖涵、李富春等担任江西省政务委员。

共产党员朱德与朱培德是云南讲武堂先后同学,成绩优异,合称“模范二朱”。1927年1月,朱德向朱培德提出创办军官教导团,对官兵及社会青年进行军事、政治教育。

朱培德接受了建议,并托朱德主持教导团,后又任命朱德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教导团首期学员即达千人,朱德利用机会宣传共产主义,许多学员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工农运动的骨干,其中不少人参加了南昌起义。

江西省一度是国共合作时期工农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927年4月,国共分裂的悲剧不幸发生。朱培德虽对共产主义行之中国存有异议,但最初也反对以血腥镇压来往对付昔日盟友。

当上海、广州等处国民党军队开始大规模屠杀时,江西的国共合作仍在实行。5月29日,朱培德遣送以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朱克靖为首的142名政工人员去武汉;6月5日,朱培德又“礼送”共产党人方志敏等20人出境。

他同时下令查禁江西省总工会、农民协会,收缴枪枝,取消工农运动。朱培德在江西的“遣送”行动,对时局产生了较大影响,是武汉政府走向反共的前奏,但他采用的方式是将共产党员集体送出江西,即著名的“礼送共产党人出境”,此举在当时国民党的“清共”中,诚属特例。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1928年3月继续北伐,朱培德获任北伐总预备队总指挥。5月日本在济南出兵阻挠,朱又出任第一集团军前敌总指挥,代替蒋介石指挥前线作战。

各路军队攻入北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9年,国民党“三全大会”上,朱培德当选党内最高权力机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他辞去江西省政府主席职,入南京主要负责全国的军事幕僚工作,先后担任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训练总监等重要职务。

作为重要的军事幕僚,朱培德在国民党内各派的军事混战与“剿共”战争中,均与蒋介石站在一边,出谋划策。1935年他与何应钦、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同被国民政府特任为最高军衔——陆军一级上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作为全国军事幕僚机关的负责人,朱培德实际主持了加强国防建设和对日抗战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尤其是1934年以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代理参谋总长后,他将和平统一与团结御侮、建立强大的军队、加强人民与社会持久战力确定为抗日准备的目标。他曾说:“现代的国民,要会用武器保护国家,才会受人们的尊敬。

我怕(中国)无能力受耻辱,不怕到战场去拼命,不要让敌人的势力侵入国里来。我们的国家渐渐富强了,我们准备着去收回我们一百年来失掉的土地和人民。”表现出爱国御侮的情怀。 朱培德为维护国内团结,争取和平统一,准备抗日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南京与华南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朱培德受命赴华南斡旋,使事变最终和平解决。年底“西安事变”发生,朱培德也多方奔走,为和平解决尽了自己的努力。

1937年2月18日,朱培德因病逝世,终年49岁。国民政府下令举行“国葬”(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实行“国葬”者仅行政院长谭延闿、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前立法院长胡汉民二人。谭葬于南京中山陵,胡逝于广东,葬于广州附近)。

灵柩暂厝南京南郊,准备日后择址再葬。未料全面抗战不久爆发,迁墓之事一再延宕。 朱培德生前他教育子女要注重学习科技、农业知识,将来从事有益于社会与民众的工作。他的七子三女及后辈现散居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他们均能遵从遗嘱,爱国自立,各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