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李连生学术造假的保护伞

2017-11-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学术造假也要打击保护伞       国家科技部第一次取消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对于规范我国的学术评奖机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因为毕竟是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奖项第一次正式地被取消,在整个学术界我相信会引起比较大的轰动.但是我们也不能高看一个这样的一个决定.因为这个李连生的造假,从去年3月20号<焦点访谈>曝光以后,就已经完全真相大白了,一年之后再处理,实际上也是一个迟到的处理.        但是,我再想说,学术打假不仅仅要把造假者本身抓

                              学术造假也要打击保护伞       国家科技部第一次取消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对于规范我国的学术评奖机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因为毕竟是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奖项第一次正式地被取消,在整个学术界我相信会引起比较大的轰动。

但是我们也不能高看一个这样的一个决定。因为这个李连生的造假,从去年3月20号《焦点访谈》曝光以后,就已经完全真相大白了,一年之后再处理,实际上也是一个迟到的处理。        但是,我再想说,学术打假不仅仅要把造假者本身抓出来,更重要的也是要打击造假者背后的保护伞。

       那么我们从这个李连生的这个造假的事情来看,他的造假的这种方式实际上是非常拙劣的。

首先,他根本就不是这个行业的研究者,因为我们知道学术研究是隔行如隔山,即便是在一个学科里面不同的行业之间,不同的学术分科之间,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那么他写出这样的一个论文,同行之间应该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第二个呢,就是说他所申报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间的,那个所谓的社会效果以及经济效果;他自己申报的材料上写的一千四百七十万,但是事实上,工商的年检证明上,每一年都是亏损的,累计亏损达到87%,那么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学术成果,还能被申报为国家科技进步奖,本身就说明在整个这个奖项的审核过程中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如果我们再往上调研,实际上在《焦点访谈》播出这期节目之前,有六位教授已经持续举报他已经有好几年了。

最早的举报是从2008年开始的,但是其实,这个无论举报给校方,还是教育部,但是学校本身对这一些善意的举报始终没有回应。甚至认为这些教授是在找麻烦,那么如果要是整个这背后的这样一个利益链条,或者说逻辑链条没有斩断的话,那么其实打掉一个李连生,其实整个这件事情恐怕还会继续发生。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消息:中国的论文数量最多,但是引用率是排名一百开外。

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现在的科技工作者非常的勤奋,一年就能生产出这么多论文。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这个勤奋的结果不太令人满意。

我想说三点。        第一点,就是学术评价本身,可能不仅仅要看数量,更重要是应该是看质量。因为现在我们看数量的话,我们的学术成果已经全球第一了,但是质量是什么呢?质量实际在学术领域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被引用率,因为我想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数量,次数平均都在一千次以上。

那么衡量各个国家的学术论文的水平,一般来说,也要把这个国家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率,当做一个重要的指标。

       比如说这里面,美国的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每篇论文被引用率高达11.

74,而像瑞士这样的国家,甚至比美国还要高,达到12以上。那么我们国家现在只有2左右,那么在这样一个水准上,我们生产出大量了论文,实际上多数都是学术垃圾。那么现在我们在学术的评选过程中,也包括评选教授,评选职称的过程中,如果要是能够引用这样的数据,作为评价学术的指标的话,相信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学术垃圾就会减少一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学术的归学术,把行政的归行政。

那么我看,李连生实际上通过申报国家科学进步奖,获得了许多其它学术之外的东西。比如说他当上了院长,当上了教授,当上了长江学者,还当上了学校的人事处的处长。

那么如果是一个教授本身做的成绩,在科技上的成绩特别好的话,他只能在学术范围内获得奖励,那可能很多人造假的动力也会降低。我们知道美国有所大学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个学校一共有二十几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但每一个诺奖的获得者,学校给他什么奖励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