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之际采访常沙娜先生
即将在2017年3月8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值此契机,2017年3月3日上午,清华美院院综合办的相关人员同雅昌艺术网的记者一同前往采访常沙娜先生。
耄耋之年的常沙娜先生精神矍铄,衣襟上佩戴着中央工艺美院的胸针,在记者的提问下娓娓道来。
常沙娜于193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的saone河,因而得名"沙娜"。常先生同我们详细的讲述了自己十二岁起跟随父亲在甘肃敦煌临摹壁画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自幼好学的常沙娜在父亲常书鸿、林徽因、庞薰琹、雷圭元等诸多大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成长,也为日后的工艺美术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北京后,常沙娜在林徽因的指导下,开始了关于装饰与设计图案的工作,专题研究敦煌壁画中历代的图案元素,包括华盖、背光、服饰以及与时代相应的色调等,并将它们应用到工艺美术设计中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沙娜参与了"十大建筑"设计工作,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设计浮雕花灯、为人民大会堂外立柱设计琉璃瓦楣等,其中的设计灵感也都受到敦煌的深厚影响。七十多年过去了,她对那段时光仍然历历在目,说起自己喜欢画画的时候,眼神中依然饱含热忱。
被问及艺术和应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时,常沙娜说,设计与图案、功能分不开,不能追求时尚,丢了文化。应用就是要运用传统元素,把材料、功能、工艺美术的特点结合起来,讲究比例尺度的重要性,完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综合。她表示,我们美术学院的老前辈们提出设计和应用就是要在美术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这也成为美术学院日后很重要的标志。
在绘画方面,除了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常沙娜还注重描绘大自然的花卉。她认为不同的品种、色调、根茎叶中都包含美学。百花齐放,大自然的美需要通过认真的手工,融合自己的感受创作来呈现。
通过采访得知,本次"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得到了文化部的支持,将详细的展出常沙娜这一生至今的艺术研究内容,且比以往的展品更加丰富,其中包括常沙娜在其父亲常书鸿、董希文、张琳英、邵芳等老师带领下完成的壁画临摹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她运用敦煌艺术元素进行的创新设计作品,同时也展示常沙娜个人花卉系列创作和她带领后辈对讲敦煌艺术图案转设计的应用作品。
常沙娜说,"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生命不止,奋斗不止,她已经86岁了,但还会继续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