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复活论语】孔子对子贡最高评价是“告诸往而知来者”

2017-10-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听到老师关于君子好学的教育,子贡开始向老师请教.所以本章子贡跟夫子的对话,是特有所指的.在前一章,夫子对君子好学给了一个完整的答案.子贡呢?以言语闻名,是一个利口巧辞.善于雄辩的人.和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子贡还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所以,子贡最有资格和夫子谈论本章关于贫和富的内容.我们先分析一下本章的结构.子贡对老师说,自己做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夫子的回答是,比不上"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子贡用<诗>的"如

听到老师关于君子好学的教育,子贡开始向老师请教。所以本章子贡跟夫子的对话,是特有所指的。在前一章,夫子对君子好学给了一个完整的答案。子贡呢?以言语闻名,是一个利口巧辞、善于雄辩的人。和其他弟子不同的是,子贡还善于经商之道,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所以,子贡最有资格和夫子谈论本章关于贫和富的内容。我们先分析一下本章的结构。子贡对老师说,自己做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怎么样?夫子的回答是,比不上“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人。

子贡用《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比喻子贡所做到的和夫子所提出的之间的差距。夫子对子贡给与肯定,对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给与评定,那就是“告诸往而知来者”。后人了解夫子对子贡的评价,往往把“瑚琏之器”作为第一印象,其实在夫子眼里,子贡是“告诸往而知来者”,这是一直被我们疏忽的。本章的重点是夫子的“告”和弟子的“知”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说明“学”的作用。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作为凡人,每个人都是希望自己富有,而不希望自己贫穷的。有的人生来富贵,有的人生来贫贱,有的前半生贫贱,有的人后半生富贵,也有的人前半生富贵,后半生潦倒。这种命运的际遇,如果不相信“命”的存在,如果不相信有“因果”,便是无法解决的。

从子贡的问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曾经贫穷,最后又获得财富的人。(对于子贡的早年,史书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方志记载,也就是地方志的记载,说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余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

这种说法未必足信。)在贫穷的时候和富有的时候,子贡都有自己做人的标准和原则。贫,贫穷。而,却。无,没有。谄,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俗话说,人穷志短,人穷失志气。人在贫穷的时候,见了富人很容易去巴结,即使巴结不上也要表现出谄媚之态来。

其实,别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和他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这是人固有的劣根性。但是,子贡不是这样做的。贫而无谄,在贫穷的时候却没有见了富人表现出一副谄媚之态。

富,富有的时候。骄,傲慢、放纵,一副觉得自己了不起的样子。这个“骄”,就是当今比炫富还多一层的傲慢。人有钱了,就摆不正自己了,在没钱的人面前就表现出那种不可一世来,典型的当今社会土豪的面孔。土豪有钱,但没学问,更没有修养,所以叫土豪。否则那就是真正的企业家、事业家了。子贡说,富而无骄,在我富有的时候,没有对穷人表现出一副傲慢的姿态来。如何?怎么样?我做到这样怎么样?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首先,孔子对子贡的做法给与肯定,“可也”,能做到就这样就可以了。但是这肯定还不是最好的,所以孔子说“未若”,比不上的意思。贫而乐,应为“贫而乐道”。按常理说,一个人在贫穷落魄的时候,有什么值得乐的事情呢?即使有也是黄连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

但是,还有一个“道”存在。显然,“贫而乐道”比起“贫而无谄”的层次和境界更高一筹。贫而乐道,意思是,贫穷的时候却能乐于求道。

富而好礼。可是,很多有钱的人往往是“为富不仁”过来的,就是为了获取财富,没有一点仁慈的心肠。所以,很多获得财富的人,他的第一桶金往往是黑色的,越有钱越爱钱。好,爱好。礼,以礼行事。为什么孔子说“富而好礼”呢?因为从贫穷到富有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忘了自己是谁。

忘了人活着不仅需要有规范,也有规则,这个规则就是“礼”。富而无礼,是古今从贫穷到富有的人共有的通病。富而好礼,意思是说,富有了却能爱好以礼行事。

显然,“富而无骄”比不上“富而好礼”的境界高。我们在学习这一句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个“者”字,孔子是说比不上什么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孔子的回答是,子贡做到的是可以的,但是比不上这样的人。这和本章最后的那个“者”是相呼应的。也就是,孔子是在上一章的基础上,谈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贡听明白了夫子的回答。借用《诗》中的句子来说明,所以我们要明白《诗》的教育作用。诗句出自《诗·卫风·淇奥》,原句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那位文采风流的君子,就像那切磋过的象牙,就像那雕琢过的美玉。

《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镂,雕刻金属。磋,磨制象牙。琢,加工玉石。意思是,雕刻金属称为镂,雕刻木器称为刻,加工骨称为切,磨制象牙称为磋,加工玉石称为琢,加工石料称为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琢玉的工艺程序。切,是把玉料截开。磋,是把玉料进一步成型修治。琢,是雕琢花纹和成器。

磨,就是抛光。一块好的玉料只有经过琢玉艺人的巧妙构思和鬼斧神工的琢磨,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这里用“切、磋、琢、磨”来比喻君子是像玉石一样雕琢、打磨去修炼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也就是说,从“贫而无谄”到“贫而乐道”,从“富而无骄”到“富而好礼”,这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也就是说,子贡从和夫子的对话中,明白到了两点。一是自己的做法和老师的要求有差距。二是改变这个差距是需要对自己的言和行要像打磨玉石一样改变自己的。其斯之谓与。其,大概。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夫子听了子贡对自己回答的理解,非常满意,叫着子贡的名字说。赐,子贡的名字。始,开始。可,可以。与,跟、和。言,谈论、说,这里指孔子直接跟子贡谈论。诗,指的是《诗》。

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说,我可以和你谈论《诗》了。孔子删订《诗》三百篇,其目的就是为了育人、做事、为政等服务的。《尚书·尧典》记录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志”的含义侧重于一个人的思想、抱负和志向。

那么,我们在读《诗》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了附庸风雅,从中也可看到孔子借诗咏志的情感。了解孔子,后人往往忽略两本书,《诗》和《系辞传》,一本是他编的,一本是他写的。

因为子贡懂《诗》,也能从《诗》中获取知识,所以孔子才和他“言诗”。正因为如此,孔子才给子贡如此高的评价:告诸往而知来者。后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告诉你过去就知道未来。这样去理解孔子的答复,只理解了半部分。

在上文,我们说过孔子说子贡不如什么什么样的人,而这一句恰恰是孔子通过子贡的回答给与他最高的评价。告,告诉。诸,之。往,过去的事情。而,就。知,知道、明白。来,未来的事情。者,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是告诉过去就明白未来的人。学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本章的最关键的核心是“知”。这一章还是与《学而篇》的第一章相呼应,“人不知而不愠”。君子之“知”,子贡就是这样的人。接下来一章,对整个《学而篇》的总结,君子学道学有所成第一表现是: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