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工作室 作圈@育儿@新生儿护理/武志红:【妈妈 是婴儿的镜子】
儿童愿做一切努力去讨好妈妈的魔镜,因这面魔镜打开,他才存在,所以这值得付出一切。中国历史上多名天才在几岁时就悟到了孝道是大道,原因或许仅仅是,他们知道自己这个人的存在感有赖于讨妈妈这面魔镜高兴让魔镜打开,这种体验让他们推论出,所有人的存在感都有赖于讨魔镜高兴让魔镜打开。
所以,若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他婴幼儿时,多和他互动,看到他,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与孝道形成的悖论是,一旦孩子得到的爱足了,形成了一个健康的自我,他就不会去顺着父母的意思了。
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 相反,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他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若一心希望孩子孝顺,最好是做一面冷漠乃至残酷的魔镜。 被妈妈带着喜悦看见,是生命头号重礼。 “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波斯诗人鲁米如是说。他的意思是,我这面镜子照见了你,那一刻,我也是你。
太多哲学家重复过这样的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鲁米是我最爱的诗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 我体内有个原型。 它是一面镜子,你的镜子。 你快乐,我也会快乐。 你愁苦,我也会愁苦。
我像绿茵地上柏树的影子, 与柏树不可须臾离。 我像玫瑰的影子, 永远守在玫瑰近旁。 在母子关系中,或者在任何关系中,我的感受,能被感受到,这一刻,我存在,你也存在。这一刻,就是爱。 一位女士,她很容易被无助感所侵袭。
原因很简单,在她的原生家庭中,不仅母亲,其他亲人也很少看见她,所以她没有底气与任何人抗争。她来找我做咨询,原因是,她觉得在现在的家庭中也不能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丈夫和婆婆等婆家人都很固执,会强力打压她的意见。
她的丈夫,其实内心也一直被一种无助感侵袭,但是一直装得像一个极权的大男子主义者。她知道他的无助,但一直不愿意去感受他的无助。因为,她遭遇过的痛苦远胜于她,所以她觉得这么点事情就让丈夫如此无助,她瞧不起,也不理解。
咨询中,她认识到自己对丈夫的瞧不起。随后一天,她放下了瞧不起,深切地体会了一下丈夫的无助,对丈夫有了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后来,她迅速变得强大起来,非常有力量地与丈夫、婆婆和其他婆家人抗争。
以前,她的任何一个抗争都会导致婆家人联手打击,但现在,首先丈夫不再装,转而依赖她,而其他婆家人也常在一两个回合后就放弃自己的错误意见而尊重她。 这个故事说明,当她碰触丈夫的无助时,她也就碰触了自己的无助。如此一来,她不仅与自己内心有了链接,与丈夫也有了链接。与自己的链接,让她强大起来。与丈夫的链接,让他们之间有了爱与理解。 看见你,也就看见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