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蔡康永照片大放送 其称逗人开心比惹人生气好
邀约蔡康永“登陆”《对话台湾名嘴》专栏的尝试由来已久,但是他繁忙的工作让我等待了近四个月的时间。3月16日,“康熙”首次联袂赴上海主持大型综艺秀圆满成功后的第二天,本报记者得到了蔡康永回复的电子邮件。尽管记者设置了众多问题,但是蔡康永总是言简意赅地“回答完毕”,记者开始有些失望,但是仔细看完答案后,却从这些简明的回答中看到这位名嘴的思想深度。上海是很值得向往的城市 记:3月15日,您和小S在“2008‘感恩的心’上海演唱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康熙”在内地的首场大型“现场综艺秀”,而且还是小S产后纪念性复出之作,对您来说是不是也有特别的意义呢? 蔡:这是我和小S第一次面对几万人,又是第一次一起出现在内地,有着很不同的乐趣,希望可以让现场的观众和明星都觉得很好玩。 记:这场综艺秀之后,会经常来大陆“秀”吗? 蔡:去内地的频率应该会维持在一年3-4次。希望有机会尝试些不同的工作。 记:近来,上海越来越受到台湾文艺界人士的青睐,之前是白先勇、赖声川的话剧,现在是您和小S的综艺秀。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台湾文艺界有一种“上海情结”呢? 蔡:上海向来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趣味,对于寻求新舞台的表演者,是很值得向往的城市。 记:对您个人来说,上海应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情结”吧? 蔡:至于我,是生在上海家庭,上海对我来说,格外亲切。 记:您前年10月来大陆访问,并在北大、复旦演讲,掀起了一股“旋风”,可是之后就没来大陆演讲了,近期有此类计划吗?或者说,有没有想过来厦门大学演讲呢? 蔡:我在台湾也很少去大学演讲的,这并不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像厦门大学这样优秀的学校,如果有机会去拜访,我会觉得很荣幸。把文人想成呆板的模样是误解 记:内地观众基本上都是通过《康熙来了》认识您,大家觉得您和小S很特别,您会觉得自己特别吗? 蔡:我希望我很特别,但这件事不能用力,顺其自然就好了。有时候,内地观众觉得我特别,可能是我的成长历程和很多娱乐圈的人不一样吧。只要观众觉得有意思,就算我运气好了。 记:小S曾说您是书生,其他人也都认同,而且您也说过自己的生活很简单,无非就是逛逛书店、买买东西。可是我发现,在外表上您比一般的书生俏皮很多,好像您很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很“招摇”哦? 蔡: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造型特别的例子很多,读读《世说新语》,可以看到不少例子。西方文坛也有很多文人讲究造型的。把文人想成呆板的模样是误解吧。 记:您认同自己是文人,而您现在主持的《康熙来了》是以娱乐为主,那您觉得自己是艺人吗?对于这类娱人的工作,您是怎么看待的呢? 蔡:逗别人开心,比惹别人生气要好得多。我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艺人,我的工作是被别人看,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就是怎样了,由不得我的。我只要在这个工作里,维持自己在乎的某些原则,就非常足够了。 记:前两年,您还同时主持很多不同类型的节目,有《真情指数》、《超级2代电力公司》等等,您可以多元化地在观众面前表现,现在主持节目的情况呢?作为台湾上镜率非常高的主持人之一,您是否担心过观众会对您产生审美疲劳? 蔡:观众会不会厌倦,一定会反映在收视率上,收视率不好的话,电视台很快会做处理的。而内地观众认识我,几乎都是因为 《康熙来了》,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多元化的表现。不因名利而放弃警觉 记:《康熙来了》有很多无底线、无禁忌的话题让现场总是惊喜迭出、爆笑连连。想要请教的是,真的每个采访对象都是没有底线的提问吗?没有遇到踩到禁忌很尴尬的场面吗? 蔡:当然不可能无底线,只是看起来这样而已。至于踩到禁忌的场面很少,因为我和小S都是很怕事的人。 记:2004年 “大选”之前,台湾的政治人物相继上了你们的节目,这一次 “大选”好像没有做相关政坛人物的专辑节目,为什么呢? 蔡:这个要问制作人。 记:采访政治人物,让政治人物说平常不说的事情,您的秘诀是什么呢? 蔡:政治人物上电视,是因为有话要说,你让他说几句,再用这个和他交换几句真心话,也许换得到。 记:在您的书当中发现您常常说电视的 “坏话”,比如“电视常常巩固呆子的人生观”,“电影是在比赛你可以坚持到什么地步,而做电视是在比赛你可以放弃到什么地步”等等,可是您却是一个资深的电视人,这好像有点矛盾。 蔡:因为工作而得到名利是很幸运的事,但不可以因此就对这个工作的性质失去警觉,不然很容易沉溺在虚假的光环里。 记:看您的节目里,您经常会不经意问出一两个很沉重的问题,似乎您还是想在电视节目里放进一些深度与思考,这些问题是提前设计的吗?还是临场发挥的呢?在生活当中,您也会追着别人问平时不会说的事情吗? 蔡:问题都是顺着当时节目现场的气氛走的,一集节目的长度有限,不能期望问很多问题,能问到三个有意思的问题,就算非常顺手了。平常我很少问问题,多半是听别人说话。我喜欢听朋友说话。
我是不爱读书的民族 记:自从您的《今天不读书》停播了以后,还有主持这一类与读书相关的节目吗?会不会觉得读书节目要“火”特别难呢? 蔡:没有再做读书节目了。这类节目一定难做,我不是爱读书的民族。 记:在大陆这一类读书节目也是不讨好,反而一些娱乐化节目都火爆到不行,这是否说明现代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蔡:读书的人,不是越来越少,是一直都不多。 记:您曾经担任过大陆最“火”的选秀节目《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的评委,而在台湾选秀类节目也是非常多,您自己也有在主持这一类节目,您觉得这一类电视节目在两岸的“横行”,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代表着大众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呢? 蔡:看腻明星了,就换口味看看还没变明星的人。 记:其实在大陆这一类选秀节目不仅捧红了很多选手,也有不少评委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不过大家好像对评委的评价都不太高,说很多评委根本就是借机炒作自己,对此您怎么看?您觉得您当这些活动的评委合格吗? 蔡:上电视的人,本来就应该都是各有目的吧。至于做评委,我当然不合格,我又不会唱歌。只是觉得一年起码该去一次湖南卫视,感谢他们对我的抬爱。说电视“坏话”的电视“名嘴” 蔡康永,绝对是台湾主持界顶级 “大腕”,更是台湾曝光率最高的“名嘴”,台湾各种大小礼仪活动,都以邀请蔡康永主持为荣。 他被大陆观众所熟悉,是因为那个和小S(原名徐熙娣——— 编辑注)一起主持的综艺节目——— 《康熙来了》(“康熙”是该节目主持人蔡康永与徐熙娣名字各取其一组合而成——— 编辑注)。这个节目已经蝉联近三年来大陆网络视频下载冠军。节目里两个变着花样 “搞怪”、“娱乐”的主持人,早已经在大陆拥有了大批“粉丝”。 少年蔡康永是台北蔡公馆里的蔡少爷,以为打麻将是一种严肃的工作,以为鲍鱼就是比豆腐干好吃一点点的东西。但作为上海著名大律师的后代,他不顾父亲的劝阻跑到洛杉矶的UCLA学校,学起电影专业。 从UCLA学校“流浪”回来,蔡康永走进电影行业,在酒店憋了3个月写出了《功夫皇帝方世玉》后,他觉得拍电影不是人干的行业,于是开始转为写影评。他的影评引起了台湾电视界“大姐”张小燕的注意,从此进入了电视行业。 在《康熙来了》之前,蔡康永主持过《翻书触电王》、《观点360》、《台北黑眼圈》、《蔡康永台北秀》等众多知性节目。其中,名人访谈节目 《真情指数》和青老年人沟通节目《两代电力公司》最为成功,连获台湾电视最高荣誉 “金钟奖”。
现在的 《康熙来了》是一档个性奇特的节目,它被年轻人追捧,被同行嫉妒或批评,但这都不影响它越来越“红”,它不仅是一档娱乐节目,更似乎代表了一种敢说敢做的精神,犹如多年前的电影 《大话西游》。 可是被定义为“电视人”的蔡康永却永远不在电视里追求精神与深度,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到 “想在电视里找深度是太看得起它了”。 在回答关于 “电视”问题时,蔡康永鲜明地给出了自己的态度:作为《康熙来了》的主持人,他够敬业,但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有自己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世界,“电视节目只有这一种通俗和那一种通俗的不同;如果你想找深度,请你关掉电视,打开书或者你自己的人生”。 很多喜欢蔡康永的“粉丝”,都自称为“狐狸”,自发串联在网络上建立了多个“研究蔡康永的基地”。 在这些“狐狸们”眼中,蔡康永是“小王子”,很优雅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不时展示着可爱、幽默、机智,肚子里有很多“墨水”,时不时会带着“狐狸们”看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