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谭建勋西京故事 庆祝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十周年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华侨大学上演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2月9日晚,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华侨大学专场演出在泉州校区举行.时而激越.悲壮,时而明朗.刚健的唱腔与歌声响彻在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的演员们为华侨大学师生奉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真挚感人的秦腔现代大戏——<西京故事>.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西北最大的

12月9日晚,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16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华侨大学专场演出在泉州校区举行。时而激越、悲壮,时而明朗、刚健的唱腔与歌声响彻在陈嘉庚纪念堂观众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的演员们为华侨大学师生奉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真挚感人的秦腔现代大戏——《西京故事》。

秦腔是中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西北最大的艺术团体,下设多个演出团、研究中心及培训机构,主要演出剧种为广泛流行于西北的秦腔、眉户、碗碗腔等。2012年4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共建了"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

《西京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西京城里的普通人:一双儿女考上了重点大学,半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罗天福带着一家到西京"寻梦"。凭着打"千层饼"的手艺,老两口勉强撑起了儿女的"求学大业"。他们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然而儿子罗甲成却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日渐迷失……另一方面,大杂院的房东西门锁一家,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演绎着另一番"不好过"的日子。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从来就没有塌过腔……"随着每一幕故事的演进,一群诚实勤劳的农民工总在不停歇地吟唱着这支民谣,低回哽咽,磅礴苍凉,配合演员们饱含深情的演出,每一个动作、唱念、神情,都向观众传达着最真实的感情——那铿锵有力的一字一句凝聚着多少情绪,那分明泪光闪闪的眼睛里又蕴藏着多少感动和艰辛。

精彩的演出让在场的中外师生赞不绝口。经济与金融学院2016级学生王炜来自意大利,他说,"这样的中国传统艺术表演深深触动了我。剧中的父亲罗天福将离家出走的儿子找回这一情节令我印象深刻,他几乎要向现实屈服,可他最终坚持了下来,并说:‘这盘棋谁都能走,我这家长不能逃’。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

文学院2016级学生熊湘懿感受颇深:"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窘迫交织,个人与家庭难以抉择,充满着浓重的现实感色彩。其实,谁都没有错,年少的无知与迷茫我们都会有,终有一天拨开云雾会见天日。希望我们在逐梦的道路上即使背负着瞩目的期望,也要坚守自我,不忘初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北婴老师是戏曲的爱好者,他向记者表示:"今天更加完整地感受了秦腔高亢和抒情的特点。这部戏最大的亮点在于将秦腔的传统表演范式与现代戏剧的心理表现相结合,更加突出秦腔特点与优势,艺术家作了很多探索和尝试。"

剧中,老教授东方雨的出场时间极长,然而台词并不多,总在关键时刻推动剧情发展,是全戏的一个线索和关键。饰演东方雨的曹治中先生说:"东方老先生是唐槐的守护者,他让唐槐重新发芽。这喻示着我们要守护中国的传统并且让它焕发出生机,唐槐正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剧中罗天福的扮演者谭建勋先生也表示,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将一直把这样优秀的故事演绎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因此了解秦腔,了解中国文化。

本场演出由校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主办。当晚,副校长刘斌等到场观看演出。

今年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启动十周年,十年来,活动紧紧围绕"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主题,坚持教育特性、校园特色,共组织演出、讲座、展览等各种类型的活动一万余场,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学生受众累计近千万人,在实现价值引领、学生审美素养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讯员:江蕾 程露 张许鑫 彭秋莲 刘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