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品红楼 王蒙:品《红楼梦》如品金华火腿

2017-10-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今年以来关于<红楼梦>的最新话题性事件,就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重拍.王蒙最近挺犯晕的一件事就是,有好几家媒体向他约稿,谈谈对这部正成为热门话题的新<红楼梦>的见解.他说:"人家电视剧都还没拍呢,我能说什么呢?说到想法,不外乎希望所有角色都能够挑到特别合适的演员.拍得挺好."    让王蒙隐隐约约感到担心的是,有人认为重拍应该把高鹗的后40回放在一边,请专家来集体研究<红楼梦>到底该有怎样一个结局.王蒙觉得,专家的意见即使100%正

    今年以来关于《红楼梦》的最新话题性事件,就是电视剧《红楼梦》的重拍。王蒙最近挺犯晕的一件事就是,有好几家媒体向他约稿,谈谈对这部正成为热门话题的新《红楼梦》的见解。他说:“人家电视剧都还没拍呢,我能说什么呢?说到想法,不外乎希望所有角色都能够挑到特别合适的演员、拍得挺好。”

    让王蒙隐隐约约感到担心的是,有人认为重拍应该把高鹗的后40回放在一边,请专家来集体研究《红楼梦》到底该有怎样一个结局。王蒙觉得,专家的意见即使100%正确,也只有情节而无细节,而文学作品正是靠细节动人。

高鹗无论如何有一点优势就是生活在当时,清楚当时人的说话、穿衣以及思想的模式等等,这是现在的我们所不具备的。“要是靠学理就能够拍电视剧,那我就每天什么都放下,尽看这电视剧了。”

    关于后40回,现在大家都知道是高鹗的续作了,而且经过大学者的考证是铁证如山。但是,刚开始人们都相信这就是曹雪芹的原作,直到胡适发现疑点。当代著名的红学家中有许多是对高鹗的续文嗤之以鼻的,包括周汝昌先生,认为高简直罪该万死,后40回庸俗、恶劣,简直不能提。

王蒙对后40回的态度是:接受现实。他说不管学者们怎么说,但目前任何一家出版社如果不是专为研究,很少有只出前80回本的。

因为读者们早已接受了这个120回的本子是一个整体。同时,在高鹗的续本之前,还有林林总总许许多多个续本,其艺术上的粗劣和情节上的荒谬让人无法忍受,高鹗续本的出现至少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让人能够接受的结局。

    另外,对于高鹗的续本,王蒙还有自己的意见。他说:“从理论上讲,续作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天才的续作更加不可能。”一部作品的完成是与著作人当时的思想观念、心境甚至身体状况都息息相关的,时过境迁就不可能复现。

王蒙举自己的例子,当年他写了《青春万岁》,如果现在要他写个《青春再万岁》,他就写不出来。他觉得《红楼梦》这么一部天才的作品,其体例庞大、枝节甚多,要一个毫无基础的外人去续一个结尾,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他觉得高鹗的续作只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奇迹”,是另外一个天才对一个天才作品的接续;二就是,高鹗真的获得了曹雪芹的许多残篇断简,他做了大量的编辑工作,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并且增补成后40回。

    对于人们加给高鹗续本的种种谴责,王蒙一一分析。一是庸俗,特别是对妙玉结局的处理。王蒙觉得,小说是俗文学,前80回里也有许多很庸俗的东西,比如香菱被夏金桂虐待的那段就是典型的家长里短,并不能就此立分高下。

二是不够“彻底”,还安排了“兰桂齐芳”的尾巴,众多人物死也死得不够彻底、散也散得不够彻底。王蒙说,这一方面是在技术上有困难,这么成百上千人一下子要死完,“除非大门口架挺机枪来扫射”;另一方面,就悲剧性意味来说,例如飞机失事,500乘客全都死去是悲剧,但如果留下两人生还、由他们来讲述经过会更令人毛骨悚然,“兰”和“桂”起的就是这“两乘客”的作用。

三是描写不够出色,整体文学性不如前80回出彩。

“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知道,越好的小说越是难结尾,虎头蛇尾几乎就是规律。但高鹗文中如黛玉之死、宝玉出家等片断都是极好,不该厚责”。王蒙猜想,假如《红楼梦》一直以“未完成”的状态传世,将会使其拥有类似维纳斯雕像的魅力,其“残缺”是“中国文学之幸”。

    自《红楼梦》流传之后,对钗黛两人的评价也各不同。由于《红楼梦》中处处流露出宝黛未能结合的遗憾之情,世人因此也更多地同情黛玉的遭遇。但钗黛优劣论,始终是《红楼梦》的读者中最富争议的话题之一。

    曾经,不少文学批评者从阶级划分的方法来看待钗黛二人,并将林黛玉看做是积极追寻爱情自由,向封建礼教抗争的女子,而薛宝钗则被描述成一个工于心计、精于算计的封建道德卫道士,正是她破坏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纯真爱情。对此,王蒙说:“这不符合‘无罪推定’原则。”

    王蒙讲这个时用的例子是探春和晴雯。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孩子,她一直在为自己的出身苦恼,甚至亲舅舅去世她却严格按照“家养奴才”的惯例来抚恤,到了对母亲非常无情而只讲主奴尊卑的地步。

但同时探春又是非常有性格的,当有小人挑唆搜查大观园时她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给了对方一个“大嘴巴”。王蒙提到冰心曾对他说,她长大后不爱看《红楼梦》,因为不喜欢那种压抑的气氛,而他自己能够从这压抑中看出光明来,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探春的这下“大嘴巴”。

晴雯则是模样漂亮、性格泼辣,可爱到了“如果她现在坐在下面听课,我会讲得愉快很多”。但王蒙说,她对待怡红院里其他丫头的狠,尤其是对一个偷东西的小丫头又打又戳,简直是往死里整,让人又会有些不舒服。《红楼梦》写作上的这种“不为显者讳”的做法,是其特殊且高明之处。最卓越的处理在对黛玉和宝钗的描写上。

    细观《红楼梦》,你会发现她们的描写经常是放在同一事件中,用宝钗和黛玉的不同表现来互为衬托。两人其实难分高下,黛玉是“性情可爱”,宝钗则是“文化接近”。王蒙郑重介绍,俞平伯1923年在《红楼梦辨》中提到了一个让世人感到新奇的观点,那就是在作者曹雪芹的眼中,钗黛是不分高下的,“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

俞平伯在书中指出,金陵十二钗的图册当中,钗黛合为一图,合咏一诗,而其他人却是一人一图。

另外在《红楼梦曲》当中,钗黛也是并行出场,不分先后的。后来,他的《红楼梦研究》进一步阐释了他对钗黛二人的看法,“钗黛在200年来成为情场著名的冤家,众口一词牢不可破,却不料作者要把两美合而为一”。

这也就是红学史上著名的“钗黛合一论”。俞平伯不但引述了一些新发现的前人关于“钗黛一身”的批语,还进一步提到《红楼梦》第五回中写到警幻仙子将妹妹许配给宝玉,在宝玉眼中,这名女子“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而她的名字也叫做“兼美”。这些正是钗黛二美合一的隐喻。“钗黛合一”论述改变了人们多年来对《红楼梦》中这对“情敌”的成见。

    近年来,薛宝钗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又慢慢被复原为一个才貌双全、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淑女,而黛玉也依然是那个心智奇巧、为情所困的才女。她们在书中争奇斗艳,尽管各自有着种种不足,也因此给《红楼梦》带来了无穷的遐想。

    这两年以来关于《红楼梦》的重大文化事件,除了重拍之外当数当代作家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他对秦可卿的新看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甚至被称做“秦学”。王蒙自己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成果,被结集成了《王蒙活说<红楼梦>》一书,当然免不了被拿来与刘心武的新书作比较。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最为成谜的一个人物。在金陵十二钗正钗当中,她出场晚却去世早,《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评语与其最终的结局也并不完全吻合,这也是困扰历代红学家的难题。

刘心武根据书中描写的秦可卿在言谈举止、家居摆设、死后尊荣等方面的种种蛛丝马迹考证说,秦可卿并非书中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从育婴堂抱养而来的弃婴,其人物原形是康熙废掉的太子胤的女儿,而这个废太子和曹家的关系非常密切,胤将自己的女儿寄养在曹家。这个秘密被贾元春告发给皇帝,因此秦可卿不得不以自杀结束生命。这些也正是贾府忽荣忽败的原因所在。这种探究,用的是类似于“索隐派”的方法。

    讲座现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被师大学生称为“有趣味性”,而王蒙的“活说”则被称为“有启发性”。

    “中国的文字妙极了,解释起来没边际”。王蒙说,关于《红楼梦》的话题让他觉得最奇妙的是,研究者们讨论的并不只是一本书,你可以从中看到宇宙、人生、家庭、感情、历史、阴阳……包罗万象。

它的“可讨论性”与“耐研究性”都很强,无论你是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浪漫主义、存在主义、印象主义还是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看,都能够看出道道。别的小说也有好的,却没有几部经得起这样分析。

他开玩笑说,自己在重庆讲学时说看《红楼梦》像吃重庆火锅,越吃越有味道,而在金华就要说《红楼梦》像“两头乌”做的金华火腿,也是越品越香。 “红学”的“索隐”一派专门探究其“本事”,比如说元妃省亲是乾隆下江南时曹家接待的旧事;贾宝玉的经历类似顺治皇帝;袭人可以拆成“龙衣人”,就是指崇祯皇帝;宝玉是玉玺的化身;去年有个说法更有趣,说林黛玉刺杀雍正皇帝。

    “这是一种诱惑!”王蒙如是说。他说,这是一种类似占星术的方法,改变规则、利用原有的符号、组织出新的意义。“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它不真实但很有趣,是一种智力游戏。”

    王蒙肯定索隐派的工作有着史料意义,对曹雪芹的经历和祖上情况的追溯,能够使读者获得“知人论世”的效果,对小说的创作发生学、创作过程的解读是有帮助的。同时他认为,任何一件“索隐”出来的小事其实都是与作者对世界、历史的全部感应结合在一起诞生的新的形态。

我们在学中学历史时,讲到一个事件必然会说远因是什么、近因是什么、导火线是什么,“本事”充其量也就起个导火线的作用,连“近因”都算不上。

“本事”与作品之间,其实是一种无规律的等式,即使许多东西取过来,但还不是相等的。而且作品中的好人与坏人,也不是打个六折就成了现实中人的事情,有些地方极其忠实,有些地方又根本不沾边。

    争论、猜测、过分执著,用刻舟求剑的方式来解释《红楼梦》,还不如超脱一些,用轻松的态度来对待。王蒙最后笑着说:“刘心武是个小说家,以他的想象和写作能力尽情发挥,说不定能够弄出个‘刘版红楼梦’来,里面一定会有很多有趣的想象和情景。”(记者 金 璐 文 吴潮宏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