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关键期 钱志亮:这四个关键期 父母一定不能错过
曾经写过一篇《紧紧抓住关键期》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读者们呼吁讲述更多关键期的内容。 现代行为学的创始者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K·Lorenz )1935年发现了“印刻现象”并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机会之窗。
“印刻”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个体在这时刻所印刻的对象,可以使该个体对它接近、并发生偏好,而且不会被忘却,由此形成了一种对它的永久约束性的依恋。
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 由于第一窝小鸭子破壳时第一眼看到的是洛伦茨,于是洛伦茨走到哪,小鸭子就会跟到哪。洛伦茨到水里,小鸭子赶紧过来帮妈妈“梳头”。 后来洛伦茨试着让小鸭子最早看到狗,出现了相同的结果,小鸭子认定狗就是它们的妈妈,非常有秩序的跟在狗身后。
洛伦茨就思考,两条腿的禽类刚出生的时候就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两条腿的人类应该在出生时也具有学习的“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他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后来又与荷兰行为学家Nikolas Tinbergen合作,证明了不同形式的行为是互相协调进而组成一个行为序列的,一个有机体生命中的一段时间里,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可超过任何其他时间——事半功倍,此行为发生学理论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奖。
1976年美国人根据这个理论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早期教育的公司——金宝贝,中华大地的第一家早期教育公司1998年才建立起来。
6岁前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儿童对一切事物特别敏感,极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大量的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随着年龄的变化在不断的降低,年龄越大,可塑性越低,扩展神经细胞建立联系所需的生理能量也越多。
根据关键期的研究,人们发现了很多现象。例如,一个人很多能力都存在着关键期。 1.5-3岁:感觉运动整合 1.5-4岁:自然物理 2-3岁:计数 2-4岁:时间空间 2.
5-3.5岁:纪律规则 2.5-6岁:精确感觉、精细运动 3岁左右:独立生活能力 3-5岁:音乐能力发展 4岁以前:形象视觉、色觉辨别 4-5岁:顺序排列,阅读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力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4岁前发生,30%在4~8岁之间发生,20%在8~17岁之间发生。
如果0~4岁时智力发展缓慢,那么以后的发展也慢,直到17~18岁智力发展高峰时,智力水平也是平平。
印度“狼孩”卡玛拉7~8岁来到人间,虽然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才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达到4岁孩子的水平,它表明如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因此,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一定要抓住关键期。重点来看以下几个: 纪律的关键期 2岁半到3岁半是一个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又叫纪律关键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是孩子第一人生的反抗期。
这时候,孩子会走路,会说话,开始想要做点事情。 家长们会觉得这些行为是孩子自主性、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表现,不能把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扼杀在这段时间,于是就会放任,但是放任不是没有底线,必须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至少让他明白两点:第一规则意识,第二安全问题。 规则意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这是规则;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想也不要去想,这也是规则。
人是与他人结成社会的群居生活动物,必须按照一定的共同规则来生活:说话有礼貌、见熟人问好、说话做事分场合……都是规则。 在生命的早期必须把这些规则内化为孩子的生活方式——自律,自律是指依靠个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来约束个体行为的手段;他律是指借助于约束强制手段来规范个体行为的手段。
儿童的自律不是天生的,生命早期的儿童,内心里不可能存有一个自我评价系统,所有那些温暖的自信、自我价值感、良性的自我评价、对行为结果的评估和抉择……这些内在的东西,都必须靠一个外在的评价系统植入到孩子的意识中去。
所以,他律是自律的基石,外部评价是自我评价的背景,没有他律和外部评价来提供训练、确定基调,自律和自我评价是不可能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对社会的人来说,自由是相对的,规则是绝对的,不可以任性。这段时候必须要让孩子懂得规则,一旦有什么越矩的地方,毫不犹豫的给予一些惩罚,一定要让他知道轻重。
安全问题: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看见电源插座亮着,就想用手指去捅,能捅吗?怕不怕电着?千万不要说电一下就知道了——就怕再也回不来了! 孩子对开车门也很感兴趣,在汽车行进当中他要是敢开车门,要毫不犹豫地坚决制止,并给他点“color see see”,揍疼了总比摔死强!
走路靠右侧的边边、不独自到水边玩、不跟陌生人搭话、别人给的东西不随便要……这些都是安全!
我们提倡自然成长、尊重儿童自由发展,倡导教育要保护儿童天性,使身心自由的发展,反对在儿童的心灵成熟之前就向他们灌输种种本是要求于成人的东西,以免摧残儿童的心灵,提出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主动发展;但我们坚定地认为,必须让孩子打小明白:不遵守规则,会付出自由的代价;不相信安全,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形成的一个关键期。家长们该放手时就放手,有些事情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做。
人总是有惰性的,因为人的细胞分裂次数不是无限的,一有消耗就会加速分裂,过多过重分裂会“过劳死”的,所以当我们累了的时候,就会迅速报告大脑,大脑会超自动化地指挥我们的身体以最节能的方式生存——偷懒。
成长中个体的细胞自主修复能力强、累不死,休息之后马上就会恢复了,所以必须在孩子幼小时期将惰根去掉,否则将来会好吃懒做、偷吃扒拿、坑蒙拐骗、当“啃老族”。
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鼓励他自己去做。上幼儿园小班,每天回来之后,自己换下的小袜子叫他自己洗,洗不干净可以等他睡着之后,爸爸妈妈拿出来再洗一下。如此每天重复,一个月之后,他肯定就能洗干净了。 上幼儿园大班之后,每天自己换下来的小裆裆裤也是自己洗。
洗不干净没关系,睡着之后,爸爸妈妈再洗一遍。两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他也能洗干净了。 这些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但是关键期在3岁左右。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3岁了,还要家里的老人追在后面喂饭,这是极其错误的事情。
想吃就吃,吃完赶紧收。孩子总有饿的时候,两顿饭中间坚决不给零食,到了饭点才能吃,几次以后他就明白了。 所以,一定要抓住独立生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把孩子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