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林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专家3D打印研讨会在合肥举办
10月22日,第三届"千人计划"专家3D打印协同创新组研讨会在合肥举行,这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为安徽长朗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千人计划"是国家层面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从2008年开始实施。为了推进我国3D打印战略向纵深发展,2015年初由危岩、劳长石等近百位千人专家发起组建了"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3D打印协同创新工作组。
作为行业领先的协同创新团队,"千人计划"3D打印协同创新工作组将促进学者之间、千人与地方企业等合作交流及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当天上午,"千人计划"3D打印协同创新工作组副组长劳长石博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说"3D打印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和清华大学教授危岩分别对3D打印在智能制造、生物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应用做了主题演讲。
卢秉恒院士认为,3D打印会推动制造业从大批量走向个性化定制,"3D打印现在可以做到产品开发,下一步将研究通过一体化对产品进行再设计,从多材料结构的制造做新材料的研究,走向创新。"危岩教授介绍说:"我们要从材料着手,才能让更多的多功能化、智能化的3D打印产品进入百姓家里。企业得到利润的同时,更能打印出真正有用的、有市场价值的东西。"
下午,在劳长石博士的主持下,3D打印协同创新研讨会正式举办。会上,"千人专家"们依次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共同探讨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该技术在各个产业的应用。 西安交通副校长卢天健教授研究了20多年的多孔材料,他介绍说为了实现多孔材料的多功能性,他用3D打印来进行材料叠加,在功能上实现了1 1>2。
在生物医学方面,他用3D打印细胞、神经细胞网络、水凝胶、癌症疾病模型等来研究疾病及其治疗方案。
南通大学的孙诚教授主要研究的是分辨率较高的微米级和纳米级3D打印,他比较关注激光熔融3D打印。在这方面,孙教授说他已经开发出第三代系统,并打算将多功能材料加入到小尺寸、高分辨率的结构中,如用聚合物材料来3D打印血管支架。
中科院宁波工程院先进制造所副所长张文武博士的研究方向是"激光与智能能量场制造",他认为智能和光能是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性力量,3D打印仅是先进制造的一个领域,我们应该将智能这个维度镶嵌入制造中,从而实现多能场融合制造。
苏州大学张克勤教授主要研究纤维材料,他介绍了将蚕丝加工成高价值的生物材料。张教授用物理、化学方法控制蚕丝的结构和形态,从而制造出不同形式的新纤维。蚕丝的优点是天然可降解且与人体兼容,在医学领域,尤其是生物支架材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为了将蚕丝材料做得更优,3D打印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重庆大学刘雳宇教授介绍了3D打印在精准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刘教授说,精准化医疗实际上就是个体化医疗,而这与3D打印个性化定制是非常吻合的,要好好思考如何将3D打印与医学结合在一起。目前,在3D打印的帮助下,心血管支架、弹性血管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中国科技大学吴东教授介绍了超快激光3D微加工,认为微加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举个例子,集成电路中有许多微米或纳米微电子器械,而手机、电脑都是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
激光三维制造的精度较高,非常适合用于高性能光学仪器的制造。 北京工业大学陈继民教授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发展趋势。他说北京会着重将3D打印应用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文化创意上,而3D打印技术整体上会朝着更快、更大、更便宜、更精准这几个方向去发展。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谢永林博士介绍了大型高速喷墨3D打印。他说喷墨印刷的应用非常广泛,该技术能实现大面积、低成本、高速度的印刷,且适用于多种材料,如今还能用于数码制造,且已经开始实现产业化。